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世界知識】余國慶:巴以沖突停火談判一波三折

2024-07-10生活

點選 世界知識 關註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平實理性看世界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以色列與哈馬斯已舉行多輪談判,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也先後透過數個旨在促進停火止戰的決議。然而,迄今為止,這些談判雖在釋放被扣押人質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關鍵的停火止戰上卻難以取得突破。那麽,本輪巴以沖突的停火止戰談判究竟為何如此艱難?

2024年6月10日,聯合 國安理會表決透過美國 送出的一份促進加薩地 帶停火止戰的決議。

既往談判陷入僵持

如果按時間線來考察,本輪巴以沖突已主要經歷五輪談判。本輪巴以沖突剛爆發不久,雙方便舉行了第一輪談判,此輪談判旨在勸阻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發動大規模地面軍事行動,並敦促哈馬斯釋放人質,尤其是其中的外國公民。2023年10月20日,在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地面軍事行動前夕,談判在釋放人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卡達的斡旋下,哈馬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決定釋放兩名被扣押的美國公民。但鑒於彼時以色列國內打擊報復哈馬斯的民意強烈,此輪談判實際上也難以阻止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地面軍事行動。

隨後是達成本輪巴以沖突迄今唯一一次短暫停火的第二輪談判。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地面軍事行動後,相關談判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2023年11月24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短暫停火協定。此次停火從11月24日開始,經過四天的協定停火期限後,又前後各延長了三天和一天。共計八天的停火達成的階段性成果是哈馬斯釋放了100名人質,以色列釋放了此前扣押的240名巴勒史坦囚犯。停火結束後,10月31日,本輪巴以沖突戰事重新開機,並在實際上一直延續至今。

第三輪談判是在埃及首都開羅和卡達舉行的穿梭會談,但無果而終。2023年12月28日~2024年1月24日,包括埃及、卡達、美國、以色列、哈馬斯等在內的各相關方在卡達和埃及舉行穿梭談判,旨在敦促沖突雙方再次停火並繼續釋放人質。但各方在停火時長、是否釋放更多人質,及以色列暫停軍事行動等方面未達成一致意見,不久,有關方面決定將談判地點移至歐洲,主要在法國首都巴黎進行。

然而,在巴黎舉行的第四輪談判最終功虧一簣。2024年1月2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前往巴黎,與以色列情報和特勤局(摩薩德)領導人、埃及情報部門負責人及卡達首相展開談判,談判的主要目標是爭取再次停火,並敦促哈馬斯釋放剩余的130多名人質。這次談判實際上是以色列與美國、埃及、卡達四方的直接談判,哈馬斯因被法國列為「恐怖組織」而不能出席會談。談判期間,盡管有報道稱「取得了一定進展」,卡達首相兼外交大臣也曾表示,四方就在加薩分階段停火止戰達成了「框架性協定」,但最終本輪談判功虧一簣。

此後,從今年5月7日開始,沖突雙方時斷時續地在開羅進行第五輪談判。本輪談判仍由埃及與卡達進行斡旋,雖然談判時斷時續,卡達和哈馬斯的代表也幾度離開埃及,但各方始終沒有宣布談判徹底破裂。直至5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公布了一項旨在實作加薩永久停火並確保被扣押人質獲釋的新提議,並稱該提議是美國與以色列、卡達、埃及及其他中東國家多輪外交對話的產物。

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 賓·格維爾(左)與財 政部長斯莫泰瑞赫。

談判進入新階段,但哈以關切差距大

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俄羅斯)的表決結果透過了美方送出的決議(即安理會2735號決議)。決議要求加薩的停火止戰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立即、全面、徹底停火」,以軍需從加薩所有人口聚集區撤出;哈馬斯需釋放婦女、老人和傷員等部份人質,並歸還部份遇害人質遺體;以色列則釋放被關押的巴勒史坦人。在第二階段,哈馬斯需釋放剩余人質;作為交換條件,以軍將全部撤出加薩。第三階段的重點則是開啟加薩的大規模重建。

安理會2735號決議透過後,巴以停火談判進入新階段。回顧以往的五輪談判,不難看出,由於各方利益訴求不一,尤其是本輪巴以沖突的當事雙方都希望透過停火談判來「算總賬」,雙方對「停火」的理解與要求相差甚遠,導致真正的停火始終難以出現。

對以色列來說,其所要求的談判目標一直是「暫時性停火」。以色列始終認為,在其設定的三大軍事行動目標完成前,該國不可能「永久停火」。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地面軍事行動,最根本的目標是想透過此戰「畢其功於一役」:即徹底消滅哈馬斯,包括消滅在加薩的哈馬斯主要軍事領導人,摧毀哈馬斯在加薩的各類基礎設施和武器制造能力;解救被哈馬斯扣押的人質;加薩走廊戰後非軍事化。

就在各方對安理會新決議報以期待時,以色列官方卻始終未公開承認接受美國的提案。相反,以色列官方人士接連表示,以色列不會放棄軍事行動目標,意即以不會停止打擊哈馬斯。值得註意的是,6月16日,以軍釋出通告稱,在與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討論後,以軍決定從當月15日開始,每天8時至19時,在加薩南部凱雷姆沙洛姆口岸到莎拉赫丁公路及北向道路實行「戰術性軍事活動暫停」。但以軍同時表示,其在拉法的軍事行動仍將持續。外界推測,此次「戰術性」限時停火,與此前一日以軍一輛裝甲運兵車遇襲造成八名士兵遇害相關,也與穆斯林及加薩民眾迎來傳統節日「宰牲節」(6月15日至20日)有關,但無論如何,以色列顯然未有考慮長遠停火之意。與此同時,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內部矛盾也進一步公開化,持極右翼強硬立場的以國家安全部長格維爾與財政部長斯莫泰瑞赫堅決反對任何推動永久停火的行動,這將限制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停火問題上向哈馬斯妥協。6月17日,內塔尼亞胡宣布以戰時內閣解散,而此前的6月8日,戰時內閣核心成員——中左翼陣營的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宣布辭職並帶領本黨結束緊急聯合政府。此後,內塔尼亞胡或將進一步迎合國內強硬派政治勢力,而這將增加以落實安理會決議並在此後談判中與哈馬斯達成一致意見的難度。

哈馬斯在此次安理會決議透過後罕見表示支持並接受,這與其既往態度相比緩和明顯,主要原因是其目前處境險惡。由於以色列持續不斷的軍事打擊,哈馬斯的有生軍事力量及在加薩領導人的活動空間受到極大壓縮,亟需喘息空間。6月16日,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哈尼亞表示,哈馬斯在達成停火協定方面表現出極大靈活性,且該組織對停火提議的回應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講話和安理會決議所述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哈馬斯發言人也證實,哈馬斯已就加薩停火協定草案向相關斡旋方送出回應,並對其「進行了一些簡單修改」,以加強草案的可行性。但美國當前努力的重點是推動哈馬斯接受第一階段的草案,並「不作任何修改」。同時,以色列也不會輕易答應在加薩實作「永久停火」,防止哈馬斯趁機重整武裝力量。


外部調解方各有難處

作為本輪巴以沖突的主要調停力量,美國、埃及、卡達在數次停火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三方對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調解過程中各有所難。

對美國來說,調解本輪巴以沖突的過程是其在中東地區總體影響力下降的縮影。美國在總體上是比較積極的介入方,而這主要是因為本輪巴以沖突的發展態勢不僅事關其在中東最可靠戰略盟友以色列的未來處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內政發展走向,尤其是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美國總統拜登及其所在的民主黨能否連任將受此影響。拜登政府在談判斡旋過程中偏袒以色列的立場明顯,但其也需拿捏好尺寸:既要向內塔尼亞胡政府施壓,要求其掌握好軍事行動力度,防止造成過多平民傷亡,還要維持好與以色列關系的穩定性。此外,由於美國和主要西方國家視哈馬斯為「恐怖組織」,不便與哈馬斯直接會談,美國還需與以色列、埃及、卡達等其他國家合作向哈馬斯施壓,若美國越俎代庖,也會增加調解的復雜性。此番美國在向安理會送出表決提案時,宣稱以方已同意美國的停火建議,但事後以卻未公開承認,這再次顯示出美國調解作用的局限性。

埃及和卡達參與調解本輪巴以沖突的動力略有差異。加薩局勢與埃及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埃及必須防止加薩局勢失控從而危害本國的安全與穩定。此外,由於埃及與哈馬斯有傳統聯系,其斡旋表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哈馬斯的訴求。不過,埃及同時也在十分謹慎地處理與以色列的關系,防止損害埃以和平關系這個中東地區45年來穩定的基石。在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前,卡達是哈馬斯及加薩維持基本生活的重要「金主」,但由於其與哈馬斯關系過於密切,也遭到了來自美以的多次強烈詬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卡達調解本輪巴以沖突的主動性。

可以看出,在巴以談判中,美國、埃及與卡達的角色既不可或缺,但又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調解方的表現,也是本輪巴以沖突停火止戰前景與加薩局勢最終走向的重要觀察座標。不過,當前主要調解方與沖突雙方利益關系的嚴重失衡,似乎也預示著即使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定,此後加薩走廊也難以實作永久和平。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4年

第13期

責編:杜文睿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本期

雜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