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八種由蚊子傳播的人類疾病

2024-06-26生活

點選關註「有料有趣又專業」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識】

如果列一張威脅人類的致命動物排行榜,蚊子肯定會名列榜首,而且不同於老鼠、毒蛇,它們簡直是防不勝防。人被各類蚊子(如按蚊、伊蚊、庫蚊等)叮咬而感染的疾病有瘧疾、乙腦、黃熱病、西尼羅河熱等,這些疾病也被統稱為蚊媒病。近期在中南美洲密集出現並已在世界多地散見的可導致新生兒小頭癥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的病例,就被認為是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所導致的。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繼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質炎及埃博拉疫情後,世衛組織釋出的第四個「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瘧疾

瘧疾是一種由於按蚊(又稱瘧蚊)叮咬人體,令人感染瘧原蟲而引起的急性寄生蟲傳染病。在世界範圍內,每年高達3億~5億人感染,死亡人數在100萬~300萬之間,其中大部份為兒童。瘧疾與愛滋病、結核病一起被世衛組織列為三大危險疾病之一。雖然抗瘧藥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是一些瘧疾現已發展出抗藥性,而且瘧疾疫苗歷經幾十年的研究,迄今仍無一種獲得正式批準,所以抗瘧之路依然艱辛而漫長。

黃熱病

黃熱病是第一個被發現的人類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也是第一個被證實是由蚊類(主要是伊蚊)媒介傳播的疾病。該病1648年在尤卡坦半島首次發現,被稱為美洲瘟疫。後來又在世界多地帶來淪陷性的疫情,如1793年的美國費城黃熱病大流行,造成全市1/5人口死亡。1907年,【國際衛生公約】將黃熱病列為繼天花、鼠疫、霍亂之後的國際檢疫傳染病,可見其危害之巨。不過,隨著南非病毒學家馬克斯·泰雷爾等人的努力,黃熱病肆虐的歷史終於結束了,他也因此而獲得195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登革熱

伊蚊還是傳播登革熱的重要蚊種。該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逹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根據癥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定名為登革熱。登革熱由登革病毒引起,每年全球有4億人因蚊蟲叮咬而感染登革熱病毒,約22000人不治身亡,東南亞地區的兒童深受其害。2015年,巴西、菲律賓和墨西哥批準了全球第一個登革熱疫苗,效果還有待全面檢驗。

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媒介相同——主要是伊蚊,發病的癥狀也類似。1952年首次在坦尚尼亞證實了該病的流行,1956年分離到病毒。自2004年以來,這種病毒的傳播範圍迅速擴大,在亞洲和非洲持續流行,並蔓延至印度洋群島和美洲加勒比海及周邊地區。

寨卡病

自2015年10月以來,巴西報告的新生兒小頭癥疑似病例激增,在衛生部門確定一個死去的嬰兒身上存在寨卡病毒且該嬰兒天生就有小頭畸形和其他遺傳性疾病之後,認為寨卡病毒和小頭癥之間存在關聯。寨卡病毒是一種蚊媒病毒,主要透過伊蚊傳播,於1947年首次在烏幹達透過叢林黃熱病監測網路在恒河猴身上發現,隨後於1952年在烏幹達和坦尚尼亞人群中確認。成人染上寨卡病毒一般危害不大,但該病毒會「穿透」胎盤屏障,幹擾胎兒神經發育系統,導致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

西尼羅河熱

西尼羅河病毒是1937年在烏幹達西尼羅河地區首次被分離出來並因此而得名,此後陸續在非洲、歐洲、中東、西亞和中亞、大洋洲以及北美被發現。鳥類作為病毒的主要宿主,促使該病遠距離且迅速傳播,而蚊子叮咬是造成人類感染的主因。2012年的一項研究認為,蚊子不僅充當了從染病動物到人之間的媒介,它們本身就可以直接傳播病毒。幾種庫蚊已被證實是傳播西尼羅河病毒的罪魁禍首。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又稱日本乙型腦炎,其病原體於1934年在日本發現,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蚊種有庫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種,而三帶喙庫蚊是主要傳播媒介。蚊子傳播病原體主要有兩種方式:生物性傳播和機械性傳播,乙腦病毒的傳播就屬於前者。病毒進入蚊子體內後,先在腸道內增殖,然後行至唾液腺,經叮咬後傳播給人或動物。

絲蟲病

庫蚊是傳播絲蟲病的主要媒介,此外還有幾種按蚊和伊蚊。絲蟲把蚊子作為中間宿主,幼蟲在蚊子體內發育,蚊子叮咬吸血時,成熟的感染期幼蟲即自其喙逸出,侵入最終宿主體內,再發育為成蟲。絲蟲會寄生在人的淋巴系統和肌肉組織裏,由此引發四肢或其他部位腫大,因此絲蟲病又被稱為「象皮病」。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雜誌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讀完文章點 「贊」 「在看」

將好 「分享」 給更多人

點選「閱讀原文」, 進入 百科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