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忠於自己

2024-07-02生活

文 | 有書紫雲裳 · 主播 | 晏嬌

有書君說

他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裏年齡最小的一位,也是最傳奇的一位。

他出身名門望族瑯琊王氏,卻做著清流最為鄙夷的事情。

他是個以貪財吝嗇出名的大俗人。

他就是王戎。

很多人都覺得王戎不配列為竹林七賢,因為他的行為一點兒都不「賢」。

那麽,王戎本人到底是賢?還是俗?

王戎之俗

王戎,從出身到出道,都有一種起點就是巔峰的即視感。

王戎出身的瑯琊王氏,是魏晉時期的第一世家,百年名門望族。

二十四孝裏「臥冰求鯉」的孝子王祥,是王戎的祖父輩;書法家王羲之,是王戎的侄子輩。

王戎從小聰慧,尤其是雙目炯炯有神,據說可以直視太陽。

當時非常有名的神童裴楷見了他,驚嘆王戎的目光像劃破黑夜的一道閃電。

六七歲的時候,王戎的膽識也被魏明帝蓋章認可。

當時,魏明帝帶文武百官在宣武場觀戲。

突然,場內的老虎獅子嘶吼,把獸籠和圍欄撞得搖搖欲墜,所有人都驚慌失措,紛紛逃命,發生了踩踏事件。

在這慌亂的場合,只有兩個人氣定神閑。

一位是魏明帝,另一位就是王戎小朋友了。

這份膽識,魏明帝稱奇。

王戎十五歲這一年,結識了三十九歲的阮籍,兩人成為忘年交。

阮籍是王戎父親王渾的朋友,與王戎一見如故,還對王渾說:

「你這個兒子比你說話有趣多了。」

可很多年後,已然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又遭阮籍嫌棄。

阮籍和朋友們聚在竹林裏喝酒,看到王戎來了,便說:

「俗物又來敗興了!」

王戎並不介意,還笑著說:

「你們這群人的興致,豈能說敗壞就能敗壞的。」

從被青睞到被嫌棄,全因一個「貪」字。

這就不得不提王戎的吝嗇。

【世說新語·儉嗇】篇講了九個故事,其中四個和王戎有關。

王戎對親戚吝嗇:侄子結婚,他只送了一套衣服,還是便服,參加完婚禮,還要把衣服要回去帶走。

王戎對家人也吝嗇:女兒出嫁,他提醒女兒記得把嫁妝還回來。

女婿借錢,他就沒有好臉色,直到女婿把錢還了,才肯和女婿一起喝酒。

關鍵,王戎如此貪財,卻並非因為缺錢。

王戎的父親為官多年,王戎本人官至太子太傅、中書令等職,除了仕途順暢,還是經商高手,他不僅不缺錢,還很有錢。

可這依然不影響他斂財。

王戎家盛產李子,據說,他害怕別人搶了李子生意,出售前就命人把李子的果核鉆洞。

這樣,大家不僅知道這是王戎家的李子,還無法用其果核做種產李子。

王戎還經常和妻子大半夜坐在床上,用象牙做的算盤算賬數錢。

夫妻二人真是把愛財和吝嗇都演繹到了極致。

魏晉時期,高門望族都以清貴著稱,唯利是圖和吝嗇便自然讓世人鄙視。

所以,在世人眼裏,王戎是和「竹林七賢」格格不入的俗氣之人。

王戎之雅

不過,既然王戎位列七賢,自然也是有「賢」處的。

都說王戎貪財。

可王戎十九歲的時候,父親王渾去世,很多受過恩惠的人紛紛前來祭奠,還送來很多禮金,王戎卻一概不收。

都說王戎對家人涼薄。

可「卿卿我我」這個詞就是從王戎身上流傳出來的。

原來,王戎的妻子喜歡稱呼丈夫為「卿」。

王戎就提醒妻子:

「你稱我為‘卿’,從禮節上來說是對丈夫的不恭敬,別這樣喊我了。」

妻子解釋:

「我喜歡你想親近你,才喊你為卿,我不喊你卿,誰還有資格喊呢?」

王戎聽後,便默許了妻子這樣稱呼他,這就是「卿卿我我」這個成語的由來。

除了與妻子恩愛非常,王戎也特別愛自己的孩子。

王戎的兒子年紀很小就夭折了,他悲痛萬分。

有人勸道:

「一個小孩子而已,你們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不要太難過了。」

王戎聽後立刻反駁他: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是我輩。」

聖人可以修煉到忘記情愫,無知庸常之輩可以漠視感情,能被情所困的不就是我們這樣不上不下的人嗎?

此外,王戎還憑借自身魅力贏得了一眾將士的追隨。

北伐期間,王戎身先士卒,親自拿著兵器上戰場,和敵人近身肉搏毫無畏懼,將生死置之度外。

伐東吳的時候,王戎帶領軍隊勢如破竹,東吳眾多將領紛紛投降於王戎麾下。

東吳投降後,王戎親自去安撫百姓,對當地的士族勢力也是量才使用,讓社會迅速穩定。

一時間王戎名聲大振,江東一帶士農工商對其管理誠服。

縱然他貪財吝嗇,卻對父母妻兒,百姓士卒真情相對。

「君子愛財」和「君子重情」本來就不是什麽對立面。

王戎的賢,就是他的真性情。

是雅是俗

想探究王戎究竟是「俗」是「賢」,不如先探究一下王戎為何而「俗」。

王戎封侯的時候是一個好時代,可後來他經歷了被彈劾罷官,發現朝堂貪腐盛行。

此外,司馬政權高壓政策也給當時的文人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阮籍和嵇康之死便是例證。

當時的士大夫經常「發癲」。

比如王戎,官拜司徒,有總攬三司的職權,卻經常把政事交給下屬去辦,自己溜出去騎馬郊遊。

還有一次,王戎在朝堂之上裝瘋賣傻,甚至為了證明自己真的瘋了,穿著官服就跳進了糞坑裏。

這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舉動,正反映了人在高壓環境下的悲涼。

政權更叠頻繁,戰亂年代,生死只是一瞬間的事。

於是,少不得裝瘋賣傻求自保,亦或者以瘋癲之狀宣泄心中的焦慮不安。

王戎如此,魏晉名士大都如此。

王戎為官期間沒有任何貪汙行為,可見,他要麽是有道德底線的「吝嗇」,要麽是以貪財作為保全自己的方式。

那麽,俗與不俗,就很難說了。

在無關大雅的細節上,俗也就俗了,即便被世人誤解,也能付之一笑。

可在情義方面,王戎卻從沒「俗」過。

王戎母親去世了,他卻在守喪期間照樣喝酒吃肉,這是於禮不合的大不敬。

但與此同時,他也因為至親離世面容憔悴,身體虛弱到要拄拐杖才能站起來。

當時,還有同朝為官的尚書和嶠也為父親守喪。

和嶠倒是把世俗所有守喪的禮儀規矩都做到了,可本人氣色如常,看不出什麽悲傷的樣子。

武帝問劉毅前去這兩位家中吊唁的情況,劉毅答:

「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選擇世俗認定的那一套表演流程,還是內心的真實感受?

王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於他而言,真正的孝順和哀傷,是發自肺腑的真情,而不是禮法上標準的流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禮法才是「俗」,隨心才是「不俗」。

可又有多少人,為了名義上的「不俗」,卻行俗人之事呢?

回頭看「竹林七賢」,如果說阮籍和嵇康代表著理想主義,那麽王戎便是立於世間活得最真實,最接地氣的那一位名士。

他真實得有些可愛:貪財成性,真情不減。

他可以承受世人對他吝嗇涼薄的嘲諷,卻無法接受世人對生命的淡漠。

可細究之下,他的這份俗氣裏少了虛偽,多了坦蕩。

「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何必糾結世俗定義的「雅」與「俗」呢?

人能勇敢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已經是萬分難得了。

參考文獻:

【晉書·王戎傳】

【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