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可能對一種叫「拐棗」的果子並不陌生,它的學名枳椇,有的地方叫萬壽果、金勾點、龍爪等。它的模樣獨特,彎彎曲曲,看起來像是一堆扭在一起的雞爪子,因此又被稱為「雞爪子果」。
雖然拐棗外表有點「其貌不揚」,不認識它的網友說像枯樹枝,但它的果肉多汁,甜味濃郁,嘗起來有點像紅棗,令人回味無窮。或許正是因為它的形狀像枝條拐彎、味道似棗,人們才給它起了「拐棗」這個名字。
拐棗在沒成熟的時候,吃起來很酸澀,只有在霜降之後,拐棗中的澱粉才會慢慢轉化為糖分,果實變成紅褐色,吃起來酸甜可口,才會更受歡迎。
拐棗樹的樹形優美,枝繁葉茂,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植物之一,有著超過500萬年的歷史。在中國,拐棗至少已經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本草綱目】中便有對它的詳細記載,【唐本草】、【中華本草】等醫書中也有記載。目前,拐棗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河南、江西等地。
在中國,因為拐棗的含糖量高達45%,含有葡萄糖、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等,除了作為鮮果食用,人們還將它曬幹制成果脯、釀酒等。
比如在陜西旬陽縣,當地種植拐棗的面積達36.9萬畝,年產量高達8萬噸。不僅如此,他們還研發了拐棗原漿酒和飲料等特色產品。而在湖北竹山縣,當地一年加工的拐棗原漿酒多達4000公斤,拐棗的經濟價值可見一斑。
而在國外的南韓、日本、尼泊爾等國家也能找到它的身影。在南韓,拐棗因富含多種糖分,被制成果汁、糖漿、酒類等各種產品。當地人還用它來熬糖,制成獨特的甜品。而在日本,拐棗被稱為「東方葡萄乾樹」,大多被用於制作飲料和果粉。
拐棗樹的枝幹比較堅硬,加上紋理美觀,人們除了食用它的果實,還會用它來制作家具、工藝品等。
盡管拐棗的味道和用途都很特別,但如今它卻成了一種難得一見,這究竟是為什麽呢?其實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外觀來看,拐棗彎彎曲曲像幹枯的枝條,對於沒吃過的人,可能壓根提不起興趣。而且它的果實小,果肉少,殘渣多,放久了還容易變幹、變皺,與常見的蘋果、梨等吃起來方便又甜美的水果相比,拐棗就被「淘汰」了。
拐棗的植株高達10-25 米,野生的拐棗樹也分布的比較零散,想要采摘拐棗,難度比較大。如果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收獲很少的拐棗,算下來采摘的成本就比較高了,比如吃其他水果。
另外,人工種植的拐棗往往被用於釀酒、制作果汁、加工成果脯等。相比直接售賣鮮果,這些加工產品更受歡迎,畢竟香甜的拐棗原漿酒或果汁比「歪七扭八」的果實更有市場競爭力。
何況現如今,水果品種繁多,進口水果品種也不少,每個季節都會有「專屬」於當季的水果可選擇,就像現在冬天,有梨、蘋果、橙子、草莓、醜橘等,把它們與拐棗放在一起,你會選誰呢?答案顯而易見。
雖然如今的拐棗不算主流,但它的營養價值和歷史底蘊讓它絕對稱得上「野果之王」。如果有機會,不妨嘗嘗拐棗的滋味。也許你會發現,它的甜美,足以讓你一改對它外貌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