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華為小米數據對比驚出一身冷汗:「偷梁換柱」真是被玩明白了
在科技界的江湖中,小米一直以其「為發燒而生」的理念,不斷重新整理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知。618過後,各大行業國產大品牌紛紛曬出戰報,小米今年618全渠道的營收相較去年同期漲超35%,達到了263億元,確實是很令人驚艷的了。但是這潑天的富貴流量也讓小米意外陷入了一場關於所得稅的輿論風波,甚至被貼上了「買辦」、「資敵」的標簽,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雷軍說過:「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飛豬」理論並不是雷軍為了博人眼球的玩笑話,而是他最深切的體會和認知,更是實踐。小米在能兩年內過百億元,八年進入世界500強,從2010年3月自成立之日起,小米可以說是用「火箭般」的速度在成長。但是也隨即引來了不少人的」紅眼「。
這不馬上有人跟風拿出前段時間華為和小米熱門的稅收對比圖做文章了,說2022年華為掙了6400億,交了903億的稅,小米2800億營收,卻只交了14億稅,懷疑小米「偷稅漏稅」,甚至開始跟風帶情緒說小米是」買辦「」資敵「。看到這些訊息真的驚出一身冷汗,畢竟」偷稅「這種字眼真的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但也有很多眼尖的網友發現了端倪,2022年華為實作6423億的收入,凈利潤869.5億,企業所得稅84億元;而小米2022年年收入達2800億元,凈利潤200億,最終企業所得稅14億元。很明顯,這是一些行銷號在制造假訊息,」偷梁換柱「的表達方式真的是被玩明白了,雷軍此刻表示,自己比竇娥還冤。
其實小米納稅額確實是要比華為的比例低一些,畢竟小米的利潤率少,且營收額沒有華為這麽高,稅收有倍數的相差很正常,估計2024年的營收和納稅額就會高起來了,畢竟小米今年在手機和汽車領域都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
很多理性的網友也紛紛認清:這就是有人故意拿華為的納稅總額和小米所得稅做對比,明顯是想博流量,試圖將國家兩大領軍企業放在一起做不實對比,損害企業在公眾心中的形象。講真,這一招真的實在不高。
我們應該承認,小米作為新進企業,這些年還是很成功的。從智慧型手機到汽車賽道的突破,小米其實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讓全球每個人都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的願景。我們也應共同支持這些為國家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優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