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智己對標小米被反殺,歌頌苦難又被網友怒罵,簡直是踩上連環雷了

2024-04-14資訊

冷叔是萬萬沒想到,SU7上市後,雷軍不但從雷布斯變成了雷斯克,現在更是要變成「雷鋒」。

幾乎一夜之間,雷軍式賣車已經成為一票汽車企業,都要爭先恐後學習的「好榜樣」。

從質疑小米,到學習小米,成為小米,老牌車企轉向之快,仿佛是加了電機一般。

然而,像不像總有三分樣,有的公司學到了「皮」,卻學不到「骨」,最後搞出來的就是一個東施效顰的大笑話。

現在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智己,它4月8日釋出了新一代L6。

而整個釋出會,咱們看燈光、音樂、布置和PPT,包括CEO劉濤的演講,那都是滿滿的即視感,就是照著小米的模子,依葫蘆畫瓢有樣學樣。

包括小米的全方位對比,智己也是完全照搬,只是SU7比的是Model 3,而智己比的卻是SU7——沒轍,蹭熱度肯定都是撿最熱的蹭不是?

但問題是,就是在這個對比上,智己犯了一個低階錯誤。

在 L6超強效能版和SU7 Max的參數對比中,智己把SU7的雙電機標成「前IGBT,後SiC」,來體現自家雙SiC的優勢。

然而實際上,SU7 Max一樣用的是雙SiC電機,而且更糟糕的是,智己的釋出會,咱們一般人可能並不關心,但小米那邊可是在密切關註。

結果,釋出會九點半剛結束,那邊小米就立刻發微博澄清並要求道歉,而且貼臉開大,直接點名智己和其母公司上汽。

而在劉濤微博道歉後,小米又再發兩條微博,而且言辭一條比一條激烈,表示不接受個人道歉,必須要有書面形式,結果也真就迫使智己在零點47分的時候,發起了一份帶有公章的致歉函。

到這裏,智己汽車的釋出會可以說已經失敗了一大半,本來想對標小米,結果變成了「對線」。

對線也無所謂,結果這麽一個來回,等於還被單殺。

其實被單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熱搜一上,好多吃瓜群眾也對智己的釋出會來了興趣,跑去看重播,這一看,那簍子和樂子可就更大了。

很快,劉濤在釋出會末尾的一段煽情演講,就被剪出來全網瘋傳。

這都2024年了,冷叔是真沒想到,居然還有公司老板能在講台上,堂而皇之地歌頌苦難,而且居然還是在新能源造車,這樣一個高度現代化的行業。

網友的點評也很犀利:「對待員工這麽差還好意思拿出來宣傳?看一眼孩子工廠會停止運轉嗎?生病陽了不能遠端辦公嗎?送孩子去寄宿是不是因為晚上經常加班沒法照顧孩子?」

「別人賣車智己賣慘嗎?」

「這種事爛在自個企業也就得了,還放進演講裏,用以裝點努力,難道不知道網友最討厭把苦難說成努力?」

其實要按劉濤原來的計劃,那肯定是想要透過這段,來讓消費者共情智己造車的不容易。

結果網友確實共情了,但共情的,是那些不能請假,帶病上班,工作太忙以至於要犧牲家庭的普通員工。

在大家眼裏,智己的煽情套路,就仿佛是爛俗小品結尾強行昇華的「包餃子」大團圓:刻意、空虛、並且忽略主要矛盾。

這種橋段,現在連三流的喜劇編劇都知道要回避,但智己卻不知道,結果就成了小米發難後次生災難,而且就對路人的觀感來說,這產生的惡劣印象比寫錯SU7電機還要糟糕。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意IGBT和SiC有啥區別,但絕大部份人,可都體驗過加班有多累。

而從智己的例子回來,我們也看到,傳統企業想要成為小米,距離到底有多遠。

就像20年前,不是每一個穿牛仔褲黑長袖運動鞋的人,都是賈伯斯,20年後,也不是每個開釋出會,講勵誌段子,打理工男招牌的人都能成為雷軍。

借用範誌毅點評國足的話「足球的理念要先搞懂」,那現在許多傳統企業搞網路行銷,其實是連基本的輿論環境,或者說網感都摸不清楚。

像上面這種煽情段子,就是放在老國企十年前的圖文公眾號裏,被網友發現,都要被拉出來鞭屍批判。

智己居然還能允許它出現在釋出會上,並作為一個重點段落演出,可見其公司的行銷管理和危機管控,有多嚴重的缺失。

相比之下,雷軍出現在大眾視野20多年,雖然也經常與爭議相伴,但卻從來不會犯這種根本性的錯誤,外界對雷軍的正面評價也更多。

在冷叔看來,這並不是因為小米在行銷上有什麽無敵的套路,「觀眾緣」是個很玄學的東西,但雷軍起碼做到了兩點。

首先是學習與堅持,造手機學蘋果,造汽車學特斯拉,把友商最大的優勢學到手,然後按照戰略堅持到底,最後就能剩者為王。

再一個就是接地氣。雷軍是湖北省狀元,28歲就成為金山軟體的總經理,37歲就成為金山股份的CEO身家幾十億,前40歲的履歷已經碾壓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

但我們從沒有見過,雷軍會有意無意地去炫耀自己學霸能力和財富,反而是「Are you OK」這樣的段子,「程式設計師標桿」這樣的人設,在不斷拉近雷軍與普通人的距離。

對其他公司來說,這種樣版,能不能學?是可以的。但能不能學到位?那就得看天時地利了。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智已和其他品牌,真正害怕的不是反對,而是被遺忘、被忽視。

電車圈,小米的加入像是一條鯰魚,刺激了市場競爭,同時也給所有車企帶來了更大的流量焦慮。

在未來,新能源汽車或許真的會變成加輪子的智慧型手機——小米盯準美國頭牌,然後國內同行盯準小米。

仿佛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汽車圈的硝煙,看來是要越發濃烈了。

而這種競爭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最有利,卷行銷卷公關卷釋出會,當然也卷配置卷價格卷黑科技,不管最後的冠軍是誰,咱們都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你對小米和智己怎麽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