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辦公

「我,月薪2萬,不敢看老家同學的朋友圈」

2024-02-08辦公

你好,我是小智。

轉眼,又是年底。

一大批在外工作的成年人,開始陷入新一輪 「回家焦慮癥」。

有人平常工作就很累,遇上假期更是忙得焦頭爛額;

有人每次都是高高興興回家,最後卻哭哭啼啼離開;

還有人明明很想家,但一點兒都不想回去……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群體。

他們畢業後回了老家發展,工作穩定,朝九晚五,周末雙休。

單位可能離家不到3裏地,不用擠地鐵,不用等滴滴。

別人還在糾結要不要回去過年,他們卻每天下班就能直接吃上爸媽做的飯。

這個群體,被稱 為「 小縣城贏家 」。

他們集齊了讓所有同齡人艷羨的要素:

薪資不一定高,但事少,離家近;

生活富足,不用把大筆錢花在房貸和車貸上;

家庭和睦,和家人總保持著「一碗熱湯」的距離。

坦白說,下面這些場景,單是想想就讓人向往:

不需要擔心公司裁員,房東是不是又要漲房租;

薪資雖然不算高,但有父母負責家庭開支,幫忙照顧孩子,基本賺多少就花多少;

晚上朋友打來電話說,今晚要不要出去吃點夜宵?

開著車就去了,和從小玩到大的朋友約約飯,聊聊最近的生活。

周末有空偶爾回鄉下呆兩天,呼吸新鮮空氣,陪陪家裏的長輩,享受鄉下的寧靜與悠閑。

何其松弛。

反觀在大城市漂泊十幾年的我們,哪怕月薪2萬,最後不過從一個口袋流到另一個口袋。

要不全交給房東,要不給了銀行,要不就是被高物價的生活一點點蠶食完。

外表看似光鮮亮麗,一到過年回家參加同學聚會,只能進行不斷地對比和羨慕,最終只剩下一聲嘆息。

但即使是這樣,這幾年還是不斷有人走出縣城,選擇在大城市苦苦掙紮。

為什麽?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怎麽選,贏家永遠只屬於極少數人。

就像網友評論的:

所謂小縣城贏家,特指的是父母雙職工,自己體制內,在縣城有車有房,還不是一套。

這樣的人,其實不管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能過得好。

而現實中,更多的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沒有拼爹的資本,沒有殷實的家境。

不是不想回去,而是根本沒有回去的退路。

有的人,甚至終其一生,都在努力逃離原生家庭和出生地。

僅僅這樣,就已經耗盡了所有。

我想起了朋友M的故事。

M在廣州讀書,五年前大學畢業後留了下來。

但隨著這幾年經濟環境變化,薪資不漲反降,對比越來越昂貴的生活成本,讓他萌生了回老家開花店的想法。

於是火速辭職,投入到了花店的生意當中。

一開始,一切都如他預想般順當。

可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依賴散客來買花,很難長久維持。

最後還是得靠跑通酒店、婚慶公司等等,成為長久的合作供應商。

但想要拿到這樣的大單子,沒有點沾親帶故、沒有點門路,根本輪不到。

再加上,M長期在外工作、求學,早已習慣大城市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一想到要張嘴求人,就覺得尷尬、難受、別扭,總跨不過心裏那道坎。

不出意外,還沒到一年,M的花店就面臨關門。

但這還不是最慘的。

更令他無法忍受的是,得知他的境況後,父親的第一反應就是罵他「不中用」。

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被父親指責了。

從他辭職回來以後,準確來說,從他的花店虧損開始,父親時不時就在他面前提起:

「別人的孩子如何優秀」「工作單位怎麽好」,然後再一一細數他如何不是……

當晚,他就買了回廣州的票。

「現在想想,想要在縣城這個講究關系、人情的江湖裏站住腳,最難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

再加上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看你這樣也著急,但又幫不上什麽忙,只能一直挑剔指責。

這種壓抑的生活讓我只想逃離。」

小縣城舒服嗎?

當然舒服。

藍天白雲、蔬果新鮮、街邊漫步,快樂觸手可及。

要是自己再「爭氣點」,能熟練掌握各種人情往來的技能,勇闖事業不在話下。

如果家裏關系也「爭氣點」,認識的熟人多點的話,想做什麽事情都有人幫忙出謀劃策。

但這都是建立在:

父母不作妖不吸血,還願意給你兜底;

而你也有足夠的能力。

要是家裏無權無勢,父母天天只會指責你。

三句離不開錢,四句走不出結婚,五句都是把你養大不容易,六句說的看別人的孩子。

再加上,熟人多管閑事,鄰居七嘴八舌,親戚道德綁架。

回小縣城,無異於選擇了一場精神上的淩遲。

太難了。

於是,只能選擇繼續在大城市飄蕩著。

不是不願意回家,而是回不去。

電視劇【三十而已】裏有一個情節。

王漫妮在上海生活不如意,決定回老家。

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了一份安穩的工作,也認識了條件不錯的相親物件。

可時間久了,王漫妮漸漸難以忍受:

小縣城復雜的人情關系看似便利,卻令人窒息;

和相親物件,約會、吃飯、看電影,卻無共同話題可言。

她不甘心未來人生,就這樣過著一眼就望到頭的日子,最終拖起行李箱,義無反顧地離開。

既然在哪裏都不如意,那不如趁著年輕再拼一把。

這是王漫妮的選擇,也是大部份留在大城市的人,最真實的想法。

「我一直很慶幸的是父母把我們,從一個小山村裏面帶到了大城市。」

這是一位讀者給我的留言。

她的老家在湖南一個偏遠小縣城,比同齡人幸運的是,到了上學的年紀,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她接了出去。

那是她第一次體會到了「羨慕」。

大城市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各種博物館、科技館,還有豐富的戶外活動;

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一天泡在圖書館或書店,看著那些自己聽都沒聽過的書;

大城市的孩子,可以第一時間見證社會的變化。

那時她心裏就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要留下來。

於是她拼命讀書,考了大學,進了央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開啟新的人生。

「現在每次一回去,看到老家裏的女孩早早被催婚生孩子,然後再苦哈哈的養孩子,讓孩子重復自己的命運。

我的心裏都會泛出一些感慨,還好我的父母努力了,現在我也必須努力,讓自己站在更大的舞台上,給孩子更多可能性。」

這些年,「逃離北上廣」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

但說白了,很多人並不是「突然活通透了」。

而是在外面吃虧了、挨打了,借此宣泄自己的苦悶與厭煩「大不了就回老家唄」。

可口號喊了這麽多年,真正離開的又有多少呢?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

2023年,39.2%的人逃離了北上廣深15個月後,重新選擇了一線城市,成為了「回籠漂」。

是,大城市生活壓力很大,什麽都貴。

可當一個人已經見過外面的世界,享受過更好的經濟、更好的教育環境、更好的工作機會,有更多發揮能力的可能性後。

真的很難再甘心回去按部就班,平庸一生。

而我們更不願,那些我們在成長上吃的虧,在孩子身上重演一遍。

選擇安逸很容易,但是生活的殘酷就在於:

你不努力奮鬥,下一代就得拼命努力。

所以,你看,從來沒有什麽完美的選擇。

小縣城有小縣城的好。

生活慢、壓力小,只要你不被物質欲望支配自己,大機率也能過得舒服滋潤。

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壞。

嚴峻的就業環境、上漲的失業率、仍舊高昂的房價……

即使待得再久,也很難有歸屬感。

孰優孰劣,是一種客觀存在,也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

但我想,每個人的心裏其實都有自己的答案。

小編也有兩句話想分享給大家。

1)家富則留守,家貧闖四方。

對於家庭普通,父母也無法托舉的人來說,能盡量去大城市發展就不要留在小地方。

小縣城的資源、人脈、財富基本只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沒有關系的人很難出頭。

大城市雖然人情冷漠,競爭關系慘烈,但相對來說更懂規範,更守規則,努力也更有機會獲得報酬。

如果最後混得好,留下來,那你的下一代從此就是一條新的起跑線了。

哪怕混得不好,再回家,但學到的見識和積累的經驗,也會讓你完成一次新的蛻變。

而對女性來說,趁著年輕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會知道人生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遠不止婚姻和家庭。

2)不去美化沒有走過的那條路,選了,就堅定走下去。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無數選擇。

選大城市還是小縣城;

選文科還是選理科;

選喜歡的工作,還是擅長的事業……

然而當我們做出諸多決定後,又時常懊悔自責「如果當時選那個就好了,一定過得比現在好吧」。

人總是會習慣性去美化自己沒選的路,似乎那條未被我們選擇的道路,才是坦途。

可生活永遠都是不完美的,無論我們選擇哪一種,都會失去另一種生活模式。

作為成年人,我們能做的,在權衡比較之後,做出最佳化的結果。

選了,就堅定走下去,努力讓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各自的人生難題。

大城市也好,小城鎮也罷,也許我們並不是害怕最後的決定。

我們害怕的是,一生忙忙碌碌,最終還是辜負了自己。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選擇。

但請你記得:

無論你做出什麽選擇,你都是在向前走。

與其在糾結、後悔中內耗自己,不如堅定地走下去。

因為腳下的路,就是最好的路。

點個「在看」,不管在哪,願你心中有夢,腳下有路。

你覺得現在的人,應該選擇大城市還是回小縣城,為什麽?

寫在最後

最近有讀者留言說,收不到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著急。

我才發現,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沒 ☆星標☆ 就容易錯過。

星標公眾號後,更新能及時收到,為了不讓我們走散,提醒大家盡快 ☆星標☆ office研習社

© 作者: 十點小嗲。 來源: 十點讀書(ID: 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