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級稅務部門根
據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的要求,在落實精準監管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在一些地方,
「事前防不到位、事中控量太多、事後管來不及」
等問題仍然存在,成為制約稅收監管質效提升的卡點堵點。具體表現在:有的基層稅務部門仍側重事後分析應對,對事前預判防範、事中及時阻斷不夠;有的監管部門依然習慣於「大水漫灌式」將風險問題全部向下推播,風險應對「人海戰術」仍然存在;跨系統、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作戰的監管合力還需加強,稅收監管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南通市稅務局 聚焦精準監管這條主線,積極構建「事前防住90%的大多數,事中控住8%的少數,事後打擊2%的極少數」閉環監管模式, 透過全面推進分級分類、智慧監管、信用監管和系統整合,實作從「傳統監管」向「精準監管」轉變、從「人防為主」向「機防為主」轉變、從「管制思維」向「善治思維」轉變、從「個人作戰」向「協同作戰」轉變,促進了稅收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以「規則+數據+信用」防在事前
突出「規則整合」。 按業務流程和業務邏輯,探索建立涵蓋稅費、票稅的「智控規則庫」,實作對納稅人全周期、多事項、跨系統的立體布控。註重將事後應對案例轉化為事前、事中防控規則,有效規避同類風險、防範衍生風險。
推動「數據賦能」。 著力推動基於互聯網、大數據、數位員工等現代技術深度運用的智慧監管,持續加強數據支持中心建設,研究和運用第三方數據,推進納稅人涉稅費數據全周期整合、全景式展現、全流程套用, 在票種核定、代開發票、退稅申請等重點業務領域推廣套用數位員工技術, 對規則清晰、批次化的高頻業務實作自動處理,逐步替代「憑主觀、純手工、流轉審」的傳統管理方式。
拓展「信用管理」。 持續深化「信用+風險」稅收監管機制,將納稅信用管理從事後評價、事後告知、被動應對轉為預警提醒、動態管理、督促修復,促進納稅人自我約束、自我遵從。建立動態信用「黑白灰」名單制度,將企業信用與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辦稅員個人信用相關聯,並依據身份標簽實施分類施策。
以「吹哨+快處+聯治」管控事中
實行「風險直報」。 重點依托基層風險線索「吹哨人」和監管營運中心「案情分析師」兩類主體,做實風險線索收集、分析和研判。在基層分局建立「吹哨人」制度,作為案情分析師的「千裏眼」和「順風耳」,為案情分析工作提供最新、最快的第一手線索來源。借助案情分析師團隊,深化案例歸集和趨勢分析,逐步建立並完善風險態勢感知體系和規則引擎,豐富和充實攻防演練「指令碼」,及時發現隱性、趨勢性和新形態的風險。
強化「快反快處」。 透過精準感知和研判,分類處理:對納稅人自我修正後經稽核驗證透過的,及時進行快速辦理,不減損納稅人合法權益;對規則設計不合理導致的,按許可權進行人工幹預、快速放行,並及時修改完善規則;對納稅人申報辦理事項和數據明顯不符規則、不合邏輯的情況,實行即時阻斷,並前移防控關口;對涉嫌重大涉稅風險的,按照法定程式調整其發票賦額並暫停辦理退稅申請、稅收減免等事項,並將其納入黑名單管理。
推進「聯動治理」。 建立健全「專業化+網格化」監管體系,推進稅源管理機構職能最佳化重組,將部份稅源管理機構轉型打造為專業化稅源管理機構,履行列明的管理事項和職責;其余稅源管理機構主要履行屬地基礎監管職責,依托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將稅費服務管理的觸角向基層社群延伸,打通稅收監管的「最後一公裏」。
以「查辦+整治+協作」完善事後
做實「分類查辦」。 分類有序開展案件查辦,對大要案或典型案件,實施全稅種、全環節、全計畫精細檢查;對區域性、行業性、團伙式案件,運用計畫制開展團隊式檢查;對線索指向清晰、時限要求嚴格的案件,開展靶向檢查;對專項案件,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實施重點檢查;對發票協查案件,開展「短平快」檢查。
關註「重點整治」。 推動稽查力量投放由側重發票案件查處向全面查處惡意逃騙案件與打擊虛開騙稅並重轉變,實施精準化打擊、常態化治理。圍繞規範數位經濟發展要求、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社會輿論和民眾關切熱點、利用新型經營模式逃避稅等重點,加大稽查打擊和典型案例曝光警示力度,做實以案促管促治。
推進「內外協作」。 對內,加強稽查、數風與法規、貨勞、財行、紀檢等內部部門溝通交流,對難點開展深入研討,提升案件研判準確度,為疑難復雜案件清理提供政策保障。對外,持續推動「八部門」常態化聯合打擊協作,主動對接資金流水取證、查詢資產等協作事項,推動形成案件查處工作合力;探索開展與其他地市之間資金委托查詢、事項委托詢問、約談室線上共享等協作工作。
往期推薦
01
02
03
來 源:中國稅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