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有許多名人大家與青城山結緣,其中一位便是 張大千 。被譽為「當代世界第一大畫家」的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與青城山結緣半個多世紀,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 今天,是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125周年。讓我們一起去了解 張大千與青城山的不解之緣......
張大千,四川省內江市人,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裏港人,齋名大風堂,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景星學社社員。他以其宏偉壯麗、筆墨精妙的山水畫和人物畫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五百年一大千」。
▲ 張大千(一排中)
1938年10月,為躲避戰亂,張大千第一次登上青城山,半年後,張大千舉家遷往青城山上清宮文武殿,一住就是兩年。他在山上餵養猴子、白黃鸝、白斑鳩,還有一只豹子,供自己寫生作畫。
▲ 張大千與家人們在青城山 圖據奎光書院
▲
張大千故居
1943年,張大千再次攜家上青城寓居,一住又是兩年。他請農民當精靈,攀藤躍澗、越野登山。青城山為張大千的繪畫帶來了巨大的靈感。在前後寓居青城山的四年時間裏,張大千創作出了 【 雨後丈人峰】【策杖高土】【張天師像】【青城玉鴉】【墨荷】【花蕊夫人像】【麻姑像】【紅葉小鳥】【玉女圖】 等上千幅作品,並收下丁明修、龍國屏和胡立三個大風堂門人。
▲青城紅葉小鳥 張大千畫
1948年秋,張大千先生故地重遊,第三次登上青城山,在上清宮小住一段時間後,去雪山寺研究了明代壁畫。因為張大千先生寓居青城山,黃君璧、蕭軍、熊佛西、老舍、張聿光、趙望雲、易君左等文化人和張大千的朋友也慕名前來青城山,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
▲青城山俯視眾景圖 張大千畫
20世紀50年代後,張大千旅居國外,作巨幅山水畫【青城山全圖】掛於園內,朝夕相伴,慰藉赤子之心。1968年,「張大千長江萬裏圖特展」舉行,
卷首便是都江堰的魚嘴、安瀾索橋、玉壘山、離堆、寶瓶口、趙公山
。
▲ 萬裏江山圖 張大千
1970年,張大千移居美國,一位廣東華僑開了家川菜館,張大千欣然為其題名【青城山】,並畫了一幅【青城第一峰】圖掛於餐廳正中,讓更多人領略青城山的豐姿。1981年,張大千先生的女兒張心瑞和女婿蕭建初去美國探親,特意帶去了青城山的照片和大千先生留在青城山的書畫石刻拓片,大千先生非常高興,在病榻上揮毫寫下「青城山上清宮」六個大字,由女兒帶回四川,贈青城山。六個字字字含情,凝聚著大千先生對青城山深情的眷戀之情。
▲青城第一峰 張大千
張大千先生在青城山期間,正是他年富力強、精力最旺、筆墨最勤、創作最豐、詩多畫也多的階段。
曾在青城山作畫1000余幅,作詩亦頗多,此外還有不少的石刻、碑刻
,
這些無不彰顯著張大千先生對青城山的深厚感情。
▲麻姑像 張大千
張大千先生先後寓居青城山四年之久, 博大精深的道文化和清幽空靈的美景都給他帶來了無限創作靈感 。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張大千先生關於青城山的那些詩文與畫作,一覽青城絕色~
▲青城萬重山 張大千
01
上 清 宮
【上 清 宮】
濯纓初謁丈人君,擲筆還尋誓鬼立。
懸樹六時飛白雨,吞天一壑染紅雲。
恰逢道士暗然笑,偶說長生術在勤。
我欲真形圖五嶽,只愁塵濁尚紛紛。
▲ 上清宮 張大千上清宮是青城山最高的一座道觀,海拔1180公尺,始建於晉朝,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是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的。
▲上清宮
在漫長的歲月裏,上清宮既是傳說中神仙道士的洞府,也是古代帝王下榻的行宮,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
▲鴛鴦井
▲麻姑池
麻姑池傳說是久旱不幹、久雨不溢的天然池子,麻姑池三個字也是張大千所題寫。
而張大千客居青城山的居所也在上清宮的文武殿旁,被古樹道觀環繞,清幽玲瓏,靜居一隅。
▲
張大千故居
寓居青城山的張大千先生在上清宮親手種下了一片大千梅林,還將他從甘肅帶回來的十多只心愛的紅爪玉嘴鴉親手放入了青城密林,使其在青城山繁殖生長,以添「鳥鳴山更幽」的情趣。
02
青 城 第 一 峰
【青城第一峰】
百劫歸來謝世氛,自支殘夢掛秋雲。
樹連霄漢高台迥,衣染煙霞寶殿薰。
萬派爭流來足底,一身孤置絕人群。
諸天自罷聲聞想,謦咳何教下界聞?
▲青城 第一峰 張大千青城山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台山、老霄頂、寶頂),海拔高1260公尺。 來青城山,一定要登上此峰,感受一下「登高一呼,眾山皆應」意境。
圖據何勃這裏還矗立著老君閣, 更是觀賞日出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晴霽可眺覽數百裏風光及天府平川數百裏秀色,可謂集天下之壯觀也。
▲ 折耳兔徒步登上青城第一峰絕頂老君閣,可將近百裏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立山之頂,聽風穿林木打葉聲,看漫隨天外雲卷雲舒,這是專屬於青城山的靈動與靜謐~
03
擲 筆 槽 (高 簡 槽)
【青城山張道陵擲筆處】
沫水猶然作亂流,味江人望蜀醪投。
平生夢結青城宅,擲筆還羞與君同。
▲擲筆槽(高簡槽) 張大千
都說「絕美風景多在奇險山川」,擲筆槽就是青城山的一處奇景。 擲筆槽亦稱刷筆槽,是從深深的谷底一直裂到山頂的一條巖縫,黑蓊蓊的,不知其深淺。
▲擲筆槽
擲筆槽位於天師洞西側,民間早 有 張天師打敗妖魔後與鬼神盟約,以筆劃山而形成這個深槽的傳說, 實則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處天然景觀。
▲擲筆槽
裂槽從巖頂直到山足,深約70公尺,寬約18公尺,兩巖斷裂,下臨深谷,古代以木飛架其間,令人心顫目眩,後依巖鑿壁成通道,旁置石欄。
▲ 擲筆槽 何勃攝
04
天 師 洞
天師洞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相傳東漢末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頂峭壁間修煉布道,俗稱天師洞。
▲天師洞 張大千
天師洞又稱常道觀,為四檐樓角式 世 構,騎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長長的石級貫通重樓疊閣。 柳杉分列石 階 兩旁。 主殿為三清殿,左側有青龍殿,右側有白虎殿。
天師洞幽美的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為其駐足,周遭石壁、木板墻上鑲有鐫刻,上刻黃炎培、謝無量、吳稚暉等人的詩文。
▲圖據青城山都江堰
在洞門口可見傳說張天師手植的古銀杏樹,高十多米,樹幹粗而短,樹齡已達1800余年,如若喜歡古樹一定要到天師洞遊覽一番,這裏古木繁多有銀杏、歧棕、古棕、古桂、仙人松、公松桔等。
▲何勃 攝
前殿內的石雕栩栩如生,每一塊都雕刻得十分精美,見證著悠悠青城歲月~
天師洞還有降魔石,亦名「三島石」,傳為張天師降魔之際,手揮神劍,一劍立劈巨石,化為三塊,又命群魔一一穿石而下,至「洗心池」,洗心革面,改邪皈正。86版西遊記中,孫悟空拜師菩提老祖,穿過的巨石,就是降魔石。張大千先生也曾為這塊奇石作畫。
▲ 降魔石 張大千
張大千與青城山之間的深厚情緣,不僅為我們展現了一位藝術大師對自然美和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是一段關於追求藝術與靈魂凈化的美好旅程。 試問,不到青城山,怎能體會大千先生那份「青城客」的情懷~~
(圖文據宋正剛、何勃、折耳兔、馮友均、王大江、青城山都江堰、奎光書院等,部份資料來源於網路,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 文章轉自又見都江堰
水靈妹在此表示感謝
- END -
【聽說 都在看】
贊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