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文化有機組成部份的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紛繁多樣,絢麗多彩,既有布達拉宮、大昭寺、唐蕃會盟碑、古格遺址、江孜宗山城堡等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又有英雄史詩【格薩爾】、風俗習慣、歌舞壁畫、宗教文化、藏醫藏藥、民族節慶、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不斷推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 歌舞劇【天邊格桑花】劇照。日乃攝
和平解放與民主改革讓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獲得新生
西藏地方與祖國中原及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不僅源遠流長,而且綿密深厚。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帶去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和大量佛經,以及歷史、天文、歷算等方面的書籍,這些對西藏的宗教、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高宗繼位後,吐蕃派人「請蠶種及造酒、碾、硙、紙、墨之匠,並許焉」。唐中宗時,唐蕃再度聯姻,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公主請【毛詩】【禮記】【左傳】【文選】各一部」, 制令秘書省寫與之,推動唐蕃文化的深度交融。
自元朝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之後,歷屆中央政府都將西藏納入中央王朝行政管轄之下。在國家統一制度安排下,西藏地方與中原及其他地區的交流融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西藏傳統文化也在各民族文化融通互鑒中進一步豐富。
由於舊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西藏地方社會的文明進步。特別是進入近代以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全面走向腐朽、黑暗和反動,加之英帝國主義殖民文化的侵略和滲透,加劇了西藏地方文化衰退的危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西藏地方文化事業擺脫困境帶來光明前景;1959年的民主改革,砸爛了束縛西藏地方社會進步的枷鎖,結束了政教合一封建農奴制的殘酷統治。掌握自己命運的西藏各族群眾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與繁榮發展賦予新的生命力。
▲山東援藏工作隊為桑珠孜區援建的28所鄉村標準化幼稚園—江當鄉雷貴村幼稚園的小朋友們。新華社發
1951年至2020年,國家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239.65億元,在西藏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現代教育體系,為西藏文化事業的長足進步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西藏傳統的「八大藏戲」因此有了新的內涵,傳統民間舞蹈更加富有張力,曾經不登大雅之堂的格薩爾藝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舊西藏只服務於三大領主和上層人士的藏醫藏藥開始為廣大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文化大花園中吐露新的芬芳。
改革開放給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註入新的動力
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家的支持下,西藏地方一方面不斷擴大交流,吸收和借鑒中華各民族乃至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持續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和保護力度,取得嶄新發展成就。
▲【格薩爾】藏譯漢叢書。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供圖
1980年,全國【格薩爾】工作協調小組成立;1984年,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工作被列入「六五」期間國家重點科研計畫,搜集、轉譯、出版了一大批【格薩爾王傳】資料和成果。
1984年,國家撥款新建西藏自治區檔案館,該館收藏的藏文件案占館藏檔案95%以上,另有漢、蒙古、滿、梵、英、俄等文種檔案,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文化、宗教、天文、地理、科技、醫藥、工藝、風俗、藝術等方面,合計約300多萬卷(冊、件)。
1987年至2008年,國家投入4000余萬元,組織200余人參與,完成【中華大藏經】(藏文部份232卷)對勘編輯出版工作。
從2006年起,國家投巨資啟動大規模西藏梵文貝葉經普查,初步確定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貝葉經寫本 (包括部份紙質梵文、藏文轉寫本) 共1000多個函(種),近6萬葉,形成【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總目錄】【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簡目】等重要階段性成果。
「雪域文庫」叢書、「先哲遺書」叢書等,讓大批珍貴藏文孤本、珍本歷史宗教文獻得以面世,為藏文古代典籍的傳承保護和研究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
▲香堆藏戲。洛松次成攝
2006年,深受西藏群眾喜愛的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和藏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雙雙入選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體現著中央的親切關懷、全國支援的深情厚誼,無不展現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無窮魅力,無不反映出文化工作者永不枯竭的創造能力。
新時代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光彩
新時代以來,西藏優秀傳統文化開啟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新模式,踏上保護與發展良性互動的快車道。
2009年12月,原文化部等八部委共同實施的少數民族古籍保護計劃「西藏古籍保護工程」全面啟動,在2015年前基本完成對西藏自治區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和寺院的藏文古籍普查工作,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古籍保護體系和專業研究隊伍。2011年,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成立,至2020年底,累計已有305函珍貴古籍入選第一至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2012年,國家計劃投入上億元,用15年的時間,編纂、出版藏文傳統經典文獻【中華大典·藏文卷】(1951年以前)上千冊。
▲短視訊: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視訊來源: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於2008年開工啟動的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2016年10月建成並執行,成為西藏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象征,是各族人民啟迪心智的科教場所與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基地。
▲西藏非遺博物館是集非遺展示、收藏、研究、教育、體驗、互動等功能於一體,分19個展區展出了藏文歷算、藏醫藥、唐卡、藏紙、藏香、藏戲等50余項國家級非遺計畫。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2016年9月開工建設的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2018年6月交付使用,與布達拉宮、大昭寺等西藏重要歷史建築形成文化共生和跨時空對話,成為西藏文化新地標。
▲西藏博物館新館。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2017年至2022年,由國家投資6.6億元、歷時5年改擴建的西藏博物館新館順利完成,展覽面積近萬平方米,展品近2700件(套),其中600多件(套)文物為首次展出。
2018年底,國家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計畫。同年,中國的「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如今,西藏自治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業已建成,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等已成為人民群眾自發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夏尼村的鄉村圖書館。紮頓攝
截至2020年,西藏有10個專業文藝院團、76個縣區藝術團、153個民間藏戲隊、395個鄉鎮文藝演出隊和5492個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專兼職文藝演出隊伍超過10萬人,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實豐富。
▲演員在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中演繹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舉行婚禮的場景。新華社發
2013年首演即獲得成功的【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氣勢恢宏、音樂優美、故事動人、服飾華麗,獲得觀眾廣泛贊譽。2019年,大型實景劇【金城公主】完成首演,與前者一樣,該劇深入挖掘漢藏文化交融的歷史資源,譜寫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華美樂章。
目前,西藏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項,國家級非遺計畫89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96名,自治區級非遺計畫460項,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522名,底蘊豐厚,非遺保護與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新時代開啟新航程,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背景下,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中華民族實作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煥發出更加燦爛奪目的光彩。
(作者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 :中國民族報
本文為中國西藏旅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中國西藏旅遊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 文字和圖片版權 均屬原作者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10日行內系中國西藏旅遊 進行刪除!
▌編輯 :劉影
▌校對 :李媛媛
▌稽核 :姚珩
▌來源 :中國民族報
西藏旅遊行業涉黑涉惡涉亂線索舉報途徑
舉報電話:
0891-6834193
舉報信箱:
西藏旅遊政務網
http://lyfzt.xizang.gov.cn/
西藏旅遊網
http://lyw.xiz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