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旅行

78歲老人的「離線朋友圈」走紅:當你老了,生活全是答案

2024-06-23旅行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3月31日,駕車環遊中國的攝影師蔡山海來到山西忻州高陵村,聽到一陣哀樂。

他看到了一座四合院,院墻上的一塊塊紅磚「長」滿了字。

在這裏,正舉行著小院主人張福青的葬禮。

來人世間78載,他有大半的時間在這座老宅裏度過。

曾經氣派的老宅破舊過,被拆除過,如今又被張福青一點一點地修建起來。

老人離開以後,這座老宅成為了他的「離線朋友圈」,在網上走紅。

許多人從這些只言片語中,窺見老人的人生。

「宇宙有多大呀?太陽表面溫度6000度……月亮體積有地球四十八分之一,星星有2000億顆。」

「福青向社會上有科學知識者請教,我院房東墻基受潮遭壞磚,如何治理維修呀。」

「福青72歲也就是2018年9月27日從大門口買下兩個人壽材支4600元,一支材2300元。」

他一邊修補著房屋,一邊在這屋子裏,寫滿自己的生平與心事。

滲入磚縫的文字,仿佛在提醒每一個人:

沒有順心的生活,只有努力的人生。

當你把日子過成詩,自己也能活成景。

01

每年杏花落打藥一次,立秋後再打一次毛蟲藥,果越大越甜。

每年剪一次樹枝。

張福青是一個普通的老人,普通到總被人覺得有些孤僻。

他有兩個兒子,但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頭留在家裏的日子也並不多。

除了個別好友會常常來往,村裏的其他老人總覺得張福青說話直,性格有點古怪,不太愛找他聊天。

沒有孩子在身邊,張福青是孤獨的。

但福青活得並不寂寞,因為他有好多話可以說。

沒人能聽,沒人能看,他便一筆一筆地寫到墻上。

一開始用的是白色粉筆,發現會被雨水沖刷洗凈之後,張福青用毛筆蘸墨水,塗上防水漆。

那些所思所想,就這樣一點點保留下來。

他會記錄大事:

「甘肅內蒙西安北山西河北山東省有60年沒有下過連續特大雨,峨河兩岸擴河地占了河槽一半多。

以後遇到六十年前大雨,河槽不寬,放不下洪水,失真2000萬農民加峨礦1600萬人的生命及財產,太危險啦!

2017年,71歲的福青言。」

他也不忘寫下與自己生活有關的每一件小事。

其中最多的,是種植瓜果蔬菜的經驗。

他會記得寒露後立冬前要給月季花埋東肥,立秋前十天要種白菜,寒露後要種小蔥菠菜。

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些經驗曾給了他養活一家老小的底氣。

在人至暮年之際,他又會笑稱「栽花耍鳥是老年人的一項樂事」。

在院子裏,有兩棵酸棗,南墻邊上種著兩棵杏樹。

杏花落時要打藥,立秋後再打一次毛蟲藥,這樣種出來的果子就會大又甜。

他將這些話,寫在照壁上的一側。

將自己每天的經驗總結和生活感悟,記錄在房梁上、門窗邊,豬圈裏、狗盆中。

28年如一日,他把房子寫成了自己的生活日記。

02

77歲福青建房院才完美。

福青種了一輩子的地,也建了半輩子的房。

容納福青2萬多字的房屋,是福青祖輩一直居住的祖屋。

房屋建成至今,至少有150年的歷史,但保存得並不算完好。

早年窮困為了生活,福青拆掉了本該留給大兒子繼承的東房,後來又拆掉了屬於小兒子的西房。

幾代人居住的西房,拆出了木料,賣了900塊錢。

從小在這裏長大的福青,對房子的損毀一直耿耿於懷。

他想建房,想修復父母在世時的一磚一瓦。

關於這個打算,兒子們不同意,從他們那代起,都是在外地闖蕩,未必還會有人留守家鄉。

但福青早已經想了半輩子,遺憾父母沒能住上自己翻新的房子。

55歲那年,福青開始獨自翻新房屋。

翻新第一間屋子,他只用了24天,開支8000元。

他認真寫下維護房屋的方法:

「住房人應有防火、水、害蟲法,維護好房墻。」

新房修好的那一天,福青在照壁上快樂寫下:

「經過16年才建成,用紅磚10萬塊,開支7萬余元,已71歲啦!」

雖然房屋整體已經修葺完畢,但福青仍然不滿足。

他說:

「77歲福青建房院才完美,希後代每年清明掃房壟,泥漏房處,冬掃小西房雪,鼠洞,鳥窩,鴿居點,不放燃火物,防洪水用大門封進法。」。

去世前,福青家中東房的彩鋼瓦剛剛噴上漆。

即使將來無人居住,他也希望這棟房子依舊鮮麗,被人珍惜、保存。

福青的老友深知對於福青來說,蓋房是頭等大事。

他想要為子孫後代留一點東西,也想告訴這個世界,他曾經來過。

那些磚瓦、文字,都是他留存於世上的痕跡。

福青的庭院在網上走紅以後,許多人來參觀他的家。

在滿墻的文字前,福青的小兒子總是會提醒這些來訪者註意文字背後的心情。

「你看這個感嘆號,他當時是飽含深情的。

因為他終生服藥,經濟狀況不好,但對房子又特別用心,花相當漫長的時間修繕」。

透過文字和時間,是一個老人用粗糲的雙手撫摸著家中的一磚一瓦。

父親建房的執念,兒子在這一刻已經明白了。

03

冬下雪及倒煙桶,我已74歲,不能做上兩項事。

71歲的福青,意氣風發地在墻上寫下自己老當益壯的建房史。

但那一年的福青,也終於接受了精力不再,暮年已至的事實。

就在同一年,大兒子的嶽母突然離世,直至第二天才被人發現。

身邊人的離開,給福青帶來了很大的震驚。

第二年的心臟手術,更是讓福青開始準備起了自己的身後事。

他花了4600塊錢買了兩口壽材,擺在正房裏。

做手術的那個月,他思前想後,在一塊木板上寫下「遺言」,塞進壽材中。

正房外,留下了福青對這段故事的記錄:

「2018年9月27日,從大門口買下兩個人壽材,支4600元。」

他知道死亡終究會到來,只是在死亡來臨之前,他還有好多事要做。

福青開始坦然接受衰老,在墻上寫下種種註意事項。

他不會用老人手機交電費,就記住欠費前電業局會簡訊通知。

每天要吃的藥,他會寫在紙上,貼在門柱上,直到白紙被油煙熏成棕黃。

面對衰老,福青一直是積極的。

沒力氣再幹活翻地,他便請人幫忙,繼續自己的建房事業。

怕自己或兒子忘了人情,便將他們的名字一個個記錄下來。

要找村醫買速效救心丸,要請人幫忙繳費還錢。

住院後體弱需要喝牛奶,福青也會欣喜於喝牛奶的幸福。

在墻上鄭重其事寫下。

「11月11日開始喝牛奶。」

那些因為身體年邁的不堪,在福青的筆下,都是一件件平淡或溫馨的小事。

04

父逝後,更希宏英註重你母的思想波動。

2013年,福青寫了一篇【憶妻文】,其中一句話寫道:

「中秀的命運也不是很好。」

福青是杜中秀的第二任丈夫。

剛出生時,杜中秀生了一場大病。

父母選擇了放棄治療,因為中秀不是男孩,而他們也不想在女孩身上多花錢。

因為這場病,年幼的杜中秀離開了父母,被疼她的舅姥爺照顧8年。

但等到杜中秀長到十幾歲時,她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

她要嫁人,她的父母正打算給她找婆家。

杜中秀匆匆嫁人,有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再次回到父母身邊。

在這段婚姻之後,她認識了福青。

兩個人沒有時髦的自由戀愛,只有「三下四川」的一筆帶過。

福青為了這樁婚事來了三次四川,把杜中秀從四川帶到了山西。

成為了他的妻子,為一家人辛苦操勞。

中秀盛夏時要背著小兒子去菜地裏采摘半畝田的金針菜。

在家時照顧著福青的父母安度晚年。

年輕時大多時候在吃苦,年老時疾病摧殘了中秀的心智。

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糖尿病,需要終生服藥,吃了藥也總是迷迷糊糊,神智不清楚。

這些苦福青記得,中秀老了福青便在一旁照顧。

他們是老伴,老來仍然會相伴。

他像帶孩子一般,對著電話另一端的小兒子抱怨:

「你媽媽又不吃藥了,你媽媽又不打針了。

她要等到飯冷了才吃,她總是喝塑膠桶的生水,勸多少次她下次還是一樣。」

另一邊,他也不忘考慮倘若自己走在妻子前頭,妻子要如何生活。

在留給孩子的話裏,福青叮囑兩個兒子要好好照顧妻子。

「父逝後,更希宏英註重你母的思想波動,不能讓她精神病重發!葬父後可找一位服侍她人為伴,或送你們的母親住養老院,然後請上一位誠實戶住我院東房開商店。」

落款時間是2018年11月1日。

05

77歲的我,張福青將能去看看嗎?

在福青去世後的第21天,小兒子張宏剛翻出了父親59年前的日記。

他找到了父親的過去,知曉了私塾老師曾經給父親取的字和號:

張福青,字文甫,號效魯。

名字的背後,是福青的讀書夢。

年幼的福青一直都很想走出去,去建設社會,去見證國家的發展變化。

「給國家社會辦些無窮的有利益的事業,推而至於能為全球謀出幸福那就更好啦!也就達到我平生之誌啦!

如若不然,雖生猶死,不枉來一世嗎?白費國家的米糧嗎。還夠個知識分子嗎!」

但19歲那年,福青失去了夢想。

不下地勞動,就無人能撐得起這三口之家。

福青被迫輟學,拿起鋤頭,日復一日地在田地裏勞作。

維持家庭的運轉常常需要拆東墻補西墻,賣掉老宅的木料,賣掉僅有的50只綿羊。

就算有機會離開家鄉,是去外地賣辣椒,是幫助兒子謀生,為自己增添一項生存本領。

年輕時立下的遠大誌向,都被迫成為現實中一筆又一筆的經濟賬。

但福青對知識的渴望並未就此終結。

他常常出現工地上,試圖弄清楚盾構機的運轉原理。

等到老了不方便長時間走動了,他便托村裏的司機帶自己離開村子,到外處看看。

看人修路挖隧道,看人疏通河道。

有些知識他用在自己正在修建的房屋上。

他想拉八袋水泥,防西院進洪水。

想重建西房,這一次他要在打地基時,挖到河床石。

因為這樣「才有防洪抗震能力」。

七十多歲的福青還會買來各地的地圖,他記得自己去過的地方,也會好奇那些自己沒去過的地方。

他相信喀什在未來能成為一個大都市,對喀什心馳神往。

「新疆喀什市到2026年後,將成為亞歐非三洲的30億人口,世界最大物流十萬畝市場,77歲的我,張福青將能去看看嗎?」

福青的庭院留住了他的文字,留住了為家小忙碌的身影,卻留不住福青擁抱世界的心。

06

在福青離開那天,春分後第六日,院落的兩棵杏樹還未開花。

花開時,攝影師蔡山海來到福青的庭院,拍下福青寫在磚墻上的文字,記下他的故事。

花落結果之後,福青的小兒子在中堂的柱子上,發現一份「送杏名單」。

上面寫明要給誰送杏子,有些人名顯眼清晰,有些名字寫了以後又被劃掉。

就像年幼時的兒子看著父親不懂父親為什麽要在墻上寫字。

當時的福青只是回答:「長大你就知道了」。

院墻上的字字句句,終究成為父親對孩子的諄諄囑托。

史鐵生在【咀嚼人生】中寫道:

「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出處。」

福青的文字是留給後人的一次書寫,也是他與世界的對話。

人這一生要如何過,張福青老人已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點個 【在看】 ,珍重當下,不虛此生。

文字記錄著他的過往,留下他對子女、對世界的種種惦念與期盼。

在生活中,或許你也遇到過「福青」,或許我們正是未來的「福青」。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作者:十點微微,本文先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十點讀書」後台回復「轉載」。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