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一條(ID:yitiaotv)
2年前,中國首批5個國家公園成立,
預計到2035年,
將會建立49個國家公園,
總面積達110萬平方公裏,
占國土總面積的九分之一,
意在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同時,
又能讓普通人享受到自然之美。
▲
三江源國家公園,地貌令人驚嘆
▲
藏狐,三江源國家公園
它喜歡趴在巖石後面凝視,被網友戲稱「班主任附體」
▲
朱鹮,大熊貓國家公園
▲
野生杓蘭,大熊貓國家公園
11月,紀錄片【我們的國家公園】剛上線,
就被打出9.8的高分,
超過10萬人同時追更,
4年間拍攝50多個珍稀物種,
每一幀畫面都令人凝神屏息,
被網友評價「絕美,不輸BBC的國產片!」
12月中旬,一條在北京見到總導演曾海若,
他此前拍出了高口碑的
【第三極】和【眾神之地】,
「等保護做得成熟了,
我們人可以去旅行,看到更美的風景,
人用自己往後退的方式,
其實讓文明往前走了一步。」
▲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甘肅省南部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跨吉林、黑龍江兩省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國家公園」是一個時髦的新詞兒。它最早起源於美國,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提供給都市人群休閑和遊憩的機會。
首批國家公園: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它們各自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大多數地跨幾個省,打破了之前以省或市劃定的區隔。
而【我們的國家公園】紀錄片想要呈現的,正是這些野生 「國寶」們在更開闊的地界裏,活潑潑的生活狀態。
▲
「狐主任」捕食,三江源國家公園
▲
6個月大的熊貓崽,大熊貓國家公園
▲
左:鼯鼠,大熊貓國家公園
右:紫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你很難在一部國產紀錄片裏,能同時看到如此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可愛瞬間。
幾個月大的「狐主任」幼崽,冰藍色的眸子,經典的「鬼鬼祟祟」神態,與冒著傻氣的高原屬兔,鬥智鬥勇。
大熊貓的幼崽,爬到樹上半天下不來,第一次吃竹筍,吃到嘴裏竟然是筍皮。兩只小熊貓,在那爭著吃果子,果子不停往下掉。
▲
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約60只
相較於1920年代只有約20只
非常難得的是,【我們的國家公園】劇組用無人機拍攝到了野生東北虎的休息、巡山、捕獵的鏡頭,這在國內屬於首次。
它甚至一度嗅著氣味,逡巡到人類剛剛走過的公路上,距離攝影師只有44公尺!
總導演曾海若談及此處,依然很激動,「我能從鏡頭裏感覺到攝影師的手在抖動,它還沖我們呲牙了。幸虧那只虎是一只亞成體,大概只有一歲多,加上可能它也吃飽了,所以就沒有發生什麽問題,但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
團隊常常背著重物去拍攝
▲
團隊在高原、雪地裏拍攝
平平無奇的鏡頭,有時是攝影師冒著極大的危險去完成的。
拍狼,風雪中12匹的狼群從身邊走過,目測距離人僅10公尺左右。拍雪山流雲,一只體型碩大的藏獒,就默默守在旁邊,偷吃攝影師的一包壓縮餅乾。
骨折、出車禍、被動物攻擊到住院……這些,曾海若的團隊成員都遭遇過,甚至還有失去生命的危險。
「拍攝野生動物,確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它需要很專業的夥伴一起去完成,尤其我們背著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的機器,其中的利害,我們每一個拍攝者都清楚。」
荒野是殘酷的,同時又具有無法抵擋的美,愛好者前赴後繼。「有時候你覺得真的是受夠了,想回到城市裏洗個熱水澡,去酒吧喝酒,但過不了多久,你就又想回到荒野。大自然真的是有一種魔力,讓人上癮。」
以下是曾海若的講述。
▲
東北虎,是地球上最大的貓科動物
成年後平均體重為250kg,最大身長為2.9公尺
▲
紫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之前【第三極】【眾神之地】,關註的是人與自然,技術準備好了,團隊成熟了,我們才敢碰純粹的動植物題材,就是【我們的國家公園】。
它是一個整體的難度。我們片子裏出現50多個物種的故事,實際拍攝的還要更多,它們在哪兒,什麽樣的習性,哪些季節能拍到它們最有趣的部份,這些無一不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
前前後後拍攝了3年多,加上後期制作一共是4年。參與人員上百,每集都至少有4、5位科學家把關。
國家公園的呈現,各有側重點。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我們最初以「拍到」為目標。這次實作零的突破,終於用我們的無人機和攝影機,達成了!
大型野生貓科動物,很難被拍攝到。就算是【地球脈動3】這種級別的紀錄片,呈現的非洲奈米比亞的獅子,脖子上也帶了項圈,便於追蹤。
▲
無人機拍攝到東北虎睡覺的畫面
野生東北虎,因為它是獸中之王,嗅覺太敏銳了,老早就察覺到人類的氣味。只要它不願意,你不可能拍到。
像我們之前【眾神之地】,只能依靠紅外相機。每次我們在林子萊恩裝完相機,人離開幾分鐘之後,老虎就會出現在鏡頭裏。
這說明我們整個的拍攝,其實都在老虎的監視之下完成的,它知道我們來了,只不過它跟蹤你,判斷你有沒有什麽不好的想法。
▲
東北虎以梅花鹿等食草動物為食
一只東北虎的領地範圍幾百、上千平方公裏、而一台無人機的搜尋範圍,只能覆蓋不到10公裏。哪怕有兩台無人機,也是杯水車薪,所以花了很久的時間蹲守。
第一次面對面相遇,我們這次攝影師也害怕了,幸虧它是一只亞成體,其實人並不是東北虎食譜裏的東西,加上可能它也可能吃飽了,所以就沒有發生什麽問題。
▲
熊貓幼崽用樹枝磨牙
▲
杓蘭,大熊貓國家公園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大熊貓國家公園,我們想展現「傘狀」保護的狀態,大熊貓作為一個主要的保護物件,它的生活半徑裏,還有羚牛、小熊貓、鼯鼠、馬鹿、杓蘭這些,同樣珍稀的物種。
杓蘭,它依靠熊蜂來傳粉,我們用極細的網路攝影機,裏裏外外拍清楚。兩只小熊貓爭著吃果子,樹下蕩過來一頭馬鹿,撿拾掉下的果子。這些動植物,彼此互相依存,我們把其間的關系講清楚。
▲
黑頸鶴,三江源國家公園
▲
總狀綠絨蒿,三江源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這5個當中最大的,我們航拍,每天都飛,拍到的那種美,天然去雕琢,我只能用「完美」去形容。
三江源的生存環境非常嚴酷,每個物種必須花費雙倍乃至更多的努力,才能在這裏生存。
黑耳鳶不捕獵的時候,也每天在空中飛來飛去練習,很少有物種是這樣的「勤奮」。
藏狐也是,小小年紀就開始練習捕獵。
拍藏狐,人越少越好,只留一個攝影師,在高原上一趴就是12個小時。時間久了,藏狐家庭才將人類和帳篷當做一只野牦牛那樣的存在,放松地在鏡頭前玩耍。
▲
黑頸鶴為了躲避狼,來到沙漠裏
這4只黑頸鶴確實引人註意,非常聰明地選擇一個沙漠濕地,有魚有蝦,算是世外桃源了。這樣一個家庭很少見,攝影師蹲了很長時間,偶然間遇到了一只狼。
父母趕緊把幼崽趕到沙漠裏,用沙漠來阻攔那只狼,就構成了現在比較戲劇化的故事。
▲
斑飛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
眼鏡王蛇有同類相食的習性
母親甚至會吃掉自己的孩子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我們希望把目光放低一點,去看一個更潮濕的、更隱秘的王國。
拍的這只眼鏡王蛇,守著孵卵的巢穴,寸步不離2個月,當它的孩子第一天出來的時候,它就要離開,因為避免吃掉自己的孩子。
所以它走了,與自己的孩子永遠不會想見,可能你會認為這是基因決定,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偉大的母愛。不像教課書裏說的,它就是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然後突然嚇你一跳。
最後一集是武夷山國家公園,我們希望講述「72家房客」的感覺,武夷山為不同的物種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環境,各得其所。比如一個繡球花,裏面就居住了各種各樣的小小物種。
▲
團隊在高山草甸上拍攝
▲
拍攝大熊貓時穿上偽裝衣
野外大自然的殘酷中,它表現出來無限的美。它的魔力在於,當你追蹤了很久的動物,它終於出現了,你會覺得你在某一刻和大自然真的產生了連線。
我常常跟朋友說的一個感受是,在野外拍,剛開始你可能會有點著急,如果手機有訊號的話,你還會老看手機。
後來,你遠遠地看見目標動物了,它也在觀察你,聞到你的氣味。你就會開始調整自己的節奏,不會著急忙慌的,城市中的那種效率感逐漸的褪去,呼吸也是平靜的,你會變成一個荒原的節奏,整個人不一樣了。
當你回到城市,你會擔心那種感覺會消失,然後你就要回去。所以很多人會迷戀戶外,就像上癮一樣。
▲
朱鹮與農戶生活在一片田野裏
所以為什麽國家公園是重要的,在我個人的體會看來,相比於原本被區隔開的一個一個自然保育區,現在這種大範圍的統一管理,對於野生動植物更加友好。
比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4年前我們開始拍,這幾年眼見著增加了十幾只幼虎。之前,森林裏食物鏈密度較低,母虎很難把幼崽全部養活,現在,超過50%的東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
一些工廠、居民區要被遷出去,將牧場還給山林,這些是需要國家的力量來執行的。在我的拍攝經驗裏,的的確確周圍居民的保護意識,要明顯增強了。
比如我們拍攝朱鹮,它就是和當地人類生活在一起,農民很早就不再田裏使用化肥。
我做自然紀錄片十幾年,剛開始做的時候,以電視台播出為主,現在是網路和短視訊為主的時代了。
有些人會說「不輸BBC」,這當然是一種贊美。我覺得今天的觀眾,尤其是年輕的觀眾,對於有品質的東西更追求了,因為好東西看過了,他們知道什麽是好的。
國家公園還有太多角落還沒有被拍過,只要拍的足夠近,足夠深入,不是那種刻板的、概念化的東西,肯定是會被認出來的,就一定會得到回應。
作者簡介 : 每天一條原創短視訊,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