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旅行

人在草木間,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隱藏著多少奧秘?|非遺新體驗

2024-05-23旅行

開篇之前,小編先請大家猜一字謎: 「人在草木間,浮生半日閑」。 猜到謎底了嗎?

沒錯,這個字就是「茶」。 自古以來,在造字者的智慧裏, 「茶」字象征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019年,第74屆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將每年的5月21日設立為「國際茶日」。 這也是以中國為主的產茶國家首次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的國際性節日。

中國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在一代代人的傳承和努力下,中國的茶文化彰顯出持久的生命力。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趁著「國際茶日」的余溫未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項上海市級非遺代表性計畫「茶藝」,領略跨越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

茶香之雅,流傳千年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膳夫經手錄】中記載:「今閭閻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可見茶的重要地位。在宋代,點茶與焚香、插花、掛畫並稱為「四藝」,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精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有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的習俗, 逐漸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等六大茶類和花茶等再加工茶類。 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早已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並逐步傳播到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

外國友人學習點茶

唐代,江南地區已經成為茶葉生產和茶藝活動的中心。 中國的江南產茶區主要包括了長江中下遊一帶的江蘇、浙江、上海,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等地, 這些地區降雨充沛、氣候溫和、水網密布、交通便捷,使茶文化在江南地區得以孕育生根、蓬勃發展。

上海與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早在唐代,「茶聖」陸羽就把上海的吳淞江水列為「天下宜茶好水」之列。到了清代,出生於上海嘉定的「茶仙」陸廷燦編撰了著名的【續茶經】,對茶葉的采摘、蒸焙、試湯、候火之法等作了詳盡的記述,成為中國古代體例最大的一部茶書。

陸廷燦和他撰寫的【續茶經】

茶藝在上海地區的發展同樣由來已久。 在茶事繁盛的江南水鄉文化圈中,上海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歷史。

上海開埠後,城市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茶葉的消費和出口。 民國時期,上海已確立了華東茶葉集散中心的市場地位,茶棧、茶行、茶莊、茶館和茶樓鱗次櫛比。

清末的上海,名氣最響的茶樓便是位於今南京路、浙江路口處的五雲日升茶樓,【點石齋畫報】中就繪有茶客擁擠在日升茶樓聚會的熱鬧場面。 豫園的湖心亭是現存最古老的上海茶館,有「海上第一茶樓」之稱。

清代繪有茶藝活動的民間畫報

經過百余年的積澱,無論是江南水鄉盛行的吃阿婆茶、元寶茶等習俗,還是品飲功夫茶等外來引入上海的習俗在原生的發展和演變, 都使得上海的茶藝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也折射出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上海與「茶」有關的非遺計畫種類繁多。 2024年,「茶藝」被列入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計畫名錄。該計畫由嘉定區和金山區分別申報,保護單位為上海藝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正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青浦區的「 阿婆茶 」、黃浦區的「 湖心亭茶藝 」與「 汪怡記龍井茶拼配制作技藝 」、靜安區的「 沈香茶窖制技藝 」、寶山區的「 古法末茶制作技藝 」、嘉定區的「 精制花茶制作技藝 」、金山區的「 金山茶館習俗 」等都已被列入市級或區級代表性計畫名錄。

豫園的湖心亭

茶藝之蘊,絢麗多姿

茶藝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呢?

1

茶品

茶品是茶事活動的核心。 中國茶區分為江南、江北、華南、西南四大茶區。江南茶區多為丘陵山地,種植的茶樹基本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少部份為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 在中國的六大茶類中,大部份在江南都有出產,尤其是綠茶幾乎都產自於江南茶區, 因而在海納百川的上海,可以「一網打盡」品嘗到所有六大茶類。

2

茶水

決定一壺茶的優劣,除了茶葉,水的品質也至關重要,需要選用優質水源煮茶泡茶。 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意思說用山泉水泡茶最好,其次為江水和井水。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巖斷層細流匯集而成的山泉,經砂石過濾,水質清凈晶瑩,含氯、鐵等化合物較少,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的發揮。

向左滑動檢視更多

從左至右為出湯、點茶、擇水

3

茶點

茶點是在品茶過程中搭配的點心,古代稱之為「茶食」 ,以精細美觀、形小量少、口味多樣為特色,既可以在飲茶時果腹墊饑,也可避免空腹飲茶出現「暈茶」現象。 江南地區的茶點品種豐富。在上海,常見的有花糕、松糕、綠豆糕、狀元糕、薄荷糕、雲片糕、松子糕、核桃仁糕等,瓜子、花生、熏青豆、蜜餞、幹果等同樣也是常見的茶點。

4

茶舍

茶舍也稱茶齋、茶屋、茶室,一般指喝茶的地方或舉行茶事活動的場所。 古代茶舍在傳世繪畫【攆茶圖】【文會圖】【春宴圖卷】【西園雅集圖】【會昌九老圖】等作品中都有描繪,根據參加活動人員的多少,茶桌有大有小,小者圍坐兩三人,大者可容納十多人。 上海的茶館盡管風格不同,或豪華,或古樸,但無一不是五方雜處、資訊靈通、文化氣息濃郁、民情民俗匯聚的場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標識。

5

茶境

所謂茶境,就是指品茗喝茶的環境,古人對此特別重視。 茶桌上的鋪墊物反映了茶事主人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意趣,有用棉麻織錦的,有用藤木竹篾的,也有用秦磚漢瓦的。除了置放各式茶具,往往還放置有茶爐、水盂、花瓶、香爐和各種文玩器皿。 在如今上海的很多茶文化空間內,茶境的營造很有講究, 尤其是新中式風格的流行,將古樸典雅的禪意與海衍生活的情調相結合,吸引著眾多消費者前來體驗。

6

茶儀

茶事活動必須遵照一定的禮法進行。 茶儀是有關品茶的規範,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藝術、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 茶事活動中,涉及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有著嚴格的規定,包括茶器的擺放位置,沖泡的順序和動作,以及茶藝師的語言、姿態、儀表等。

傳承人在茶藝課堂上教學

7

茶俗

茶俗是指以茶為主題或媒介的風尚習俗,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態下的產物,反映了各個地方特殊的社會人文環境,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人喝茶的習俗名目繁多,古代江南有「三時茶」的習俗,即早茶、午茶、晚茶。茶俗活動都會確定主題,如圍繞二十四節氣或節日進行茶事活動。在拜師儀式上,徒弟必須向師父師母行奉茶禮俗;新婚儀式上,新人要向雙方父母和長輩行敬茶禮俗,頗具特色。

8

茶具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茶具是茶事活動中重要的器具。 常用的茶具被稱為「六君子」,通常指茶道瓶或收納筒、茶則(茶勺)、茶匙(茶刮)、茶夾(茶鑷)、茶漏、茶針(茶通)等。 此外還有茶壺、蓋置、茶盤、品茗杯、聞香杯、蓋碗、杯墊、公道杯等。明清以來,茶壺以紫砂器為主,也有瓷器、陶器、鐵器和銅器。

茶藝是一項修身養性、寄托情感,且有助於人際交往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和群體性民間風俗。茶藝有宮廷茶藝、佛門茶藝、民間茶藝等不同型別。 宮廷茶藝富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佛門茶藝講求修身養性,品茶和修禪被認為是共同的情韻,故有「禪茶一味」的說法。民間茶藝形式豐富,因地制宜,具有濃厚的煙火氣息。

復刻的竹爐和茶壺

茶藝活動的魅力在於透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來感受茶的形態、色澤、滋味、香氣,靜心領悟滌器、煮水、點茶、品飲等過程中的節奏韻律。 同時,在器具、衣著、環境、情緒、舉止、修養、品位等多個方面不斷提高自我修養,能夠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體現出和、敬、清、寂等恬淡的東方美學思想。

茶藝廣泛吸收了儒家、道家等提倡的哲學思想與修行方式,啟發智慧,凈化心靈,將個人的感情融入自然,從而實作對自我內心的修煉和境界的提升。

進博會「非遺客廳」內的宋式點茶體驗活動

茶藝囊括了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等多方面內容,具有重要的文化、社會、經濟、教育價值。 研習茶藝有助於豐富現代人對傳統茶文化的認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同時還有利於增強中國茶文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傳承人開發設計的茶器、茶禮

歲月變遷,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或多或少地「沖淡」著當代人對茶文化的鐘愛和追求精致生活的雅趣,對「茶藝」計畫的保護也顯得迫在眉睫。 近年來,以喬木森、曾紅等為代表的傳承人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茶事活動,每年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100余次,不斷推廣和傳播中國的茶文化。

茶文化走進校園

傳承人在社群推廣茶文化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藝作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深深紮根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滋養身心、陶冶情操的寶貴文化財富。

眼下隨著「國潮風」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進茶室、學習茶藝。 他們中,有些人已經習慣將商務洽談的地點由過去的咖啡廳改成了茶室,也有許多人相約在華燈初上的夜晚,在上海的「市民藝術夜校」中學習茶藝,感受上海人特有的小資情調。

如果你也是愛茶人士,不妨找個周末,約上三五好友, 擇一處茶樓,品一壺好茶,用心感受中國茶文化豐富多彩的魅力!

圖片來源:上海藝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路

資料:上海非遺

編輯:劉義

推/薦/閱/讀

公布

特別聲明

由於條件所限,可能出現未姓名標示的原創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系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系姓名標示授權、稿酬等事項。

推文內容資訊供參考,以現場實際情況為準。

信箱:[email protected],微訊號:shwh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