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和闺蜜们的下午茶时光,我端着咖啡,和她们分享了最近发生的故事。
这事得从上个月说起。我和老公好不容易在市区学位房的核心地段买了套房子,就是为了让儿子能上个好学校。正准备装修呢,婆婆突然提出要让她外甥小明来我家住。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手里的遥控器差点掉地上。
我太了解这个小明了,整天打游戏到半夜,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去年还因为打架被学校劝退。
我们家小宇才上小学四年级,正是需要安静学习环境的时候,要是让这么个「问题少年」住进来,那不是存心给孩子添堵吗?
我直接表态:「妈,这事真不行。小宇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婆婆一听就不高兴了:「怎么就不行了?小明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他妈妈工作忙,让他来这边上学多方便。再说了,有个大哥哥陪着,小宇也不会孤单。」
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哪是什么大哥哥,简直就是个现成的反面教材。正要说话,老公在旁边插了一句:「就让小明来住吧,反正房子也大,妈说得对。」
听到这话,我气不打一处来。 这个怂包老公,从来都是一个德行,有事就知道顺着他妈,根本不管我和儿子的感受。
我站起来,看着老公说:「你是不是忘了咱们买这房子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儿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现在好了,你要把一个成天打游戏的问题少年领进门,你是想毁了儿子吗?」
婆婆一听就急了:「你这话什么意思?小明再怎么说也是我亲外甥,你这么说他,是不是看不起我们老家那边的人?」
我冷笑一声:「妈,您别打感情牌。不是我看不起谁,是我不能让儿子的前途受影响。您要是真为小明好,不如多管管他,别整天打游戏。」
正说着,儿子放学回来了。看到我们在争吵,他怯生生地问:「妈妈,你们在吵什么啊?」
我蹲下来,摸着儿子的头说:「没什么,妈妈在和奶奶商量事情。对了,你还记得表哥小明吗?」
儿子点点头:「记得啊,就是上次来我们家,把我的乐高弄坏的那个表哥。」
这话一出,婆婆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了。我趁机说:「妈,您听到了吧?这就是您说的好哥哥。」
老公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要不这样,先让小明来住段时间试试?」
我直接怼回去:「试什么试?你是不是想等到儿子学习退步了再后悔?我告诉你,这事没得商量!」
就在这时,儿子突然说了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爸爸,我不想和表哥住在一起。上次他来的时候,半夜都在打游戏,我都睡不着觉。」
这话可不得了,直接戳到了问题的关键。婆婆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叹了口气说:「那算了吧,我回头和他妈妈说说。」
等婆婆走后,我才明白过来。 有时候,与其和长辈硬碰硬,不如让事实说话。儿子的这番话,比我说一百句都管用。
后来和闺蜜们聊起这事,她们都说我处理得对。确实,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坚持,但方法可以灵活一点。让当事人说出真实感受,有时候比我们做父母的去据理力争更有说服力。
现在想想,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发: 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与其非要分出个对错,不如让事实和感受来说话。有时候,最有力的反驳不是愤怒的言语,而是最朴实的真相。
最近婆婆再提起这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还是你考虑得对,小明现在确实需要好好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