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教育有着超过一个世纪的深厚渊源。
从清政府留美幼童项目开始,哥大就接收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它也成为接收庚款留学生最多的学校。20世纪初,哥大教育学院的一批著名教育家如杜威、孟禄、克伯屈和他们的中国弟子们,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张伯苓、陈鹤琴等,共同谱写了美中教育合作的佳话。
在杜威先生诞辰165周年之际,由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海嘉学校联合主办的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暨纪念杜威诞辰165周年研讨会」在海嘉学校召开。 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美教育界的专家和校长,共同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以及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未来。
择校行受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就研讨会主题和当下的热点教育问题 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顾明远先生,以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贺南教授。
「杜威思想」
如何在一个半世纪后继续影响教育?
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受到杜威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但他不是简单照搬杜威的理论,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主张大教育观,在生活中受教育,一反传统的学校教育、本本教育。顾明远教授中学时代就开始读陶行知,他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
顾明远教授表示,「杜威始终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要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成长,我也经常强调, 学生应该成长在活动之中,要让学生自主去参加喜好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
他建议, 学校和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些孩子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在理科方面可能很有成就,有些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可能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所以,我们要注意孩子从小就比较喜欢哪些学科,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就是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才,才能让我们国家人才辈出。
中国教育改革接下来的重点是什么?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家庭对教育的诉求极其多样,学生选拔的方式改革任务也更加细化。
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 顾明远教授认为,课改已经几十年了,但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正如他之前所言,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因为我们身处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创新的能力,很难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
程贺南教授认为, 中国教育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从量的发展过渡到质的提高,她结合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认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根本的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的享受优质教育,培养出一些杰出的人才。除了培养技术人才,还要培养一些未来的大师。 教育已经具有大众化的性质了,要尤其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程贺南教授关注到当下「学习困难门诊爆火」的情况,她表示家长首先需要明确,受教育或学习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其实应该是令人愉快和享受的,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快乐,甚至感到痛苦,可能是因为他们被迫进行填鸭学习。正因没有找到兴趣点,学生才会痛苦,学习才会困难。
她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症结要对症下药,不能只看到孩子不想上课,还要了解到孩子是否是因为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或是因为老师的方式有问题,或是孩子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学。 学习想要真正发生需要学习者具有主动性,用内驱力推动,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的状态,如果只是刷题这类机械的重复,当然不会让孩子快乐。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发展还是要顺其自然,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应该把学生从重压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兴趣、自主地学习。只有培养了兴趣,拥有了「内驱力」,学生才能产生不断钻研的专业志向。
12月7日的北京国际化学校择校展入场门票免费领取:
<
择校行独家栏目 >
了不起的同学系列
学霸带带我系列
教育干货分享
END
关注公号了解更多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