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专家说女儿只能长到 1.58米,结果女儿长到了1.68米

2024-03-15情感

这个寒假,女儿的身高从1.66 米蹿到了1 .68 米,终于达到了她的理想身高。这也意味着,她可以「趾高气昂」地去找那个专家老奶奶,「理直气壮」地质问她凭什么说自己只能长到1 .58米。但女儿显然已经忘了当初立过的誓言。

与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也曾为女儿的身高、眼睛、牙齿这「三件套」感到忧虑。虽然女儿打小身高就比较突出,我依然没有完全逃脱身高焦虑,在她成长的两个阶段也曾为此深感不安。

【母亲】剧照

第一次是女儿八岁多乳房开始发育,与「性早熟」打了个擦边球。当时我一边百度,一边后悔与担心,后悔给女儿吃了太多垃圾食品,后悔因为练琴耽误她睡觉,担心她因此长不高。然而,毕竟孩子年纪尚小,留待长个子的时间还有不少,我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把「再也不吃汉堡、鸡腿、零食,再也不喝碳酸饮料,再也不熬夜」的誓言丢到爪哇国去了。

就这样,我们生生错过了天赐的「纠错」机会。依照常理,女孩子从乳房发育到月经初潮至少有两三年的间隔,可女儿仅仅过了一年零九个月就来例假了。这下我彻底慌了,都说女生来例假后就不怎么长个子了,印象中我也是初中来例假后就基本停止生长了。难道真的由于我的渎职,让女儿在这个平均身高不断提升的时代成为「小矮人」?

【丧失名字的女神】剧照

于是赶紧向同事打探,才知道她会定期带孩子去测骨龄,我真是后知后觉呀。在同事给出的若干建议中,我挂了时间最靠前的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号。

就诊当天,专家门诊人满为患,等叫到我们已经1 1 点了。助理开了手骨和腿骨的检查单,说如果1 1:20没拍上就别拍了,赶紧回来,直接找专家看诊。

我们一路跑到放射科,心一下凉了半截,只见放射室门前排着十几人的长龙,还有两个坐轮椅的。来不及多想,我这个「社恐」妈妈就从队尾开始,一个一个地央求过去。还有好心人帮我们说话, 「测骨龄很快的,拍一下手就完了」。最后,所有人集体给我们让位。事后女儿告诉我,当时她为妈妈的勇敢和众人的善良而感动落泪。

没成想,女儿进去拍了半晌,门上的灯闪了数次。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队伍也开始喧闹起来,抱怨声越来越大。终于,女儿在大家的「怒视」中走了出来。原来手骨好拍,腿骨不好拍,拍了几次角度都不合适,平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们一路抱歉着退了出来,撒腿往门诊跑。

【一半,蓝色】剧照

回去后,助理给女儿测了身高,1.54米。同时就诊的几个女孩都长得又高又瘦,是我们艳羡的对象,但她们要走舞蹈专业,对身高的要求更加苛刻。看来各家都有各家难啊,我们的诉求不高,就是想长到人家现有的身高而已。

这时,专家叫我们进去,她瞟了一眼电脑上的手骨图片,指着面前的图谱对我说,孩子的骨龄在1 2 岁到1 3 岁之间,就按1 2.5岁算吧,接近成人型,又指着生长曲线对我说,孩子的遗传身高1.63 米,上下浮动5厘米都正常,按照目前的情况预测孩子的终身高是1 .58 米。我心有不甘地说:「大夫,您再给看一下腿骨吧。」可是专家很干脆地拒绝了,说不用看腿骨。于是我在心中默默对那些依旧在放射室门前苦等的好心人又说了一遍「对不起」。

专家让我们先去拿片子,一会助理会联系我们。我悻悻然退出门诊,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放射科的。女儿紧紧跟在我身后,仿佛做错事一般,不停安慰我:「妈妈,你放心,我会长高的。」那一刻,愧疚让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剧照

拿到X光片和检查诊断报告,手骨和腿骨的临床诊断上都赫然写着「偏矮身材」,不幸的消息再次得到印证。这时助理打电话说「你们可以回来了」。于是我们又原路返回,此时门诊已经没什么人了。我们坐在房间里,跟专家面对面。专家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对我们非常有耐心,她建议女儿用一年的性早熟抑制剂。虽然我的大脑仍处于震惊和失望交织的混沌状态,无法清晰思考问题,但我还是近乎本能地拒绝了专家的建议,一是我一贯排斥用药,二是1 .58米好像咬咬牙也能接受。

就这样失魂落魄地返回学校,在路边吃了跷脚牛肉。我给女儿点了很多牛肉,不是说吃牛肉、喝牛奶可以长高吗,那就从现在开始,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与女儿分手时,她坚定地对我说:「妈妈,我将来一定能长到1 .68米,到时我要去找那个老奶奶,告诉她’ 我就是那个你断定只能长到1 .58 米的小姑娘’。妈妈,你说她会不会惊掉下巴?」我苦笑一下,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海街日记】剧照

返回单位,我心乱如麻,无心工作,只能不停在网上搜寻各种资料,越看越害怕,越看越难过。为了平复心情,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擅长使用中华0 5 标准做骨龄鉴定的专家,请他帮忙看骨龄。他说女儿的骨龄为1 1.8 岁,预测未来身高在1 .59 至1 .65 米之间,中间值1 .62米。

说实话,之前没想过让女儿长多高,还跟朋友说女孩子只要超过1 .60 米就行,可现在看到1 .62米,仍是心不甘意难平,可见人心是多么善变呀!

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接受并淡忘了身高这件事。4个月后,春季开学前给女儿量身高,竟然不知不觉超过了 1.58 米。随后的两年,基本是一开学就被按了「身高暂停键」,寻思着可能不再长了,可一放假,身高就开始飙升,一两个月就能长几厘米。就这样,在第五个假期结束时,女儿的身高也来到了1 .68米。

【过春天】剧照

回头复盘孩子身高这件事,确乎有一些思考和心得,希望可以为后来的父母提供一些借鉴。

第一,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自然长高的。可能有的孩子早长,有的孩子晚长,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孩子都是可以长到遗传身高的。我之前一个战友,1 8 岁上军校后还长高了1 0厘米。

第二,除了遗传因素,饮食、睡眠和锻炼也很重要。我好友和她老公的个头都偏矮,为了克服遗传劣势,她从小给儿子吃牛肉、喝牛奶,还给儿子报了足球班,每周踢四次球,现在儿子上高二,不仅远超遗传身高 ,而且是班里最高的男生。我女儿放假才长个子,肯定跟假期充足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放松的心态,以及奶奶提供的充足营养脱不开干系。

第三,不要过度相信骨龄检测。我女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目前的骨龄鉴定方法都相对陈旧,或许不太适合新时代的孩子。而且按照目前的骨龄鉴定方法,欧美儿童的骨龄普遍偏大,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日后长得人高马大。

第四,随着社会进步,孩子的营养越来越好,发育时间大都提前,过去那种一旦初潮就停止长高的观念可能已经过时。女儿班上很多女生来例假都比较早,家长还一度调查学校是否给孩子吃了太多的激素类食物,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大多数女生在初潮之后的几年里,都拥有了不错的身高。

第五,万一身高不太如人意,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单位的领导,个子大都不高,有些甚至可以用「矮小」来形容,但没有人可以小觑他(她)们,他(她)们也从不以身高为意。未来社会会越来越多元,对身高的包容度也会越来越大。

一旦从迷茫和焦虑中抽离出来,就会发现身高这件事很简单,无非是放平心态,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其实,对身高如此,对学习如此,对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35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