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在琐碎与不确定中找到一份精神的锚定

2024-07-11情感

跟着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去旅行,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跟随【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去陌生的国度、城市,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寻找那些有意思的艺术家、诗人、摄影师,从夏加尔到毕加索,从弗里达到香奈儿,从凡·高的阿尔勒到伦勃朗的莱顿……

点击以下海报即可链接下单,并有机会获得作者签名本,数量有限👇👇

作者| 曾焱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24年6月

以下内容选自【艺术是一场冒险】后记。

曾焱

新冠疫情期间我在三联中读平台开了一个免费的播客:「跟着艺术去旅行」。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谈论远行,有望梅止渴的想法。说是播客,实则是我一个人自语,每期聊些以前去国外旅行时在博物馆、美术馆看展的经历、采访的经历,回想从前的「阔气」。也没有很好地坚持更新,通常间隔两三周,有时一个月,最过分的两三次,停更了差不多两个月。 好在读者宽容,人数不多,但总是耐心等待,留言也很温暖,愿意和我一起在忽东忽西的艺术话题中「兴之所至,自由行走」。

有一回,中读的同事联系资深的播客节目【日谈公园】和我做了一期访谈,聊到末尾,主播李志明问我:跟着艺术去旅行,和其他旅行有什么不一样?从前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这么一问,就认真想了一想。我说,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现在我有一个习惯,去到陌生的城市,头两天一定会先到这座城市里最好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逛一逛。各个地方,不论语言和人群有多不一样,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展示方法、空间氛围都比较相似,在熟悉的空间里,看到一些名字熟悉的艺术家的作品,心情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和陌生地方有了最个人的连接。这还真不是什么文艺的矫情,相反,这是日常的慰藉。 就像有人喜欢购物,有人喜欢美食,那么对于他们,一间装满熟悉品牌的百货公司或是一家听闻已久的好餐厅,大概率也可以带来同样的感受。

「跟着艺术去旅行」是【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的个人播客,聚焦世界各地美术馆与博物馆。你可以在三联中读app、苹果播客、小宇宙app 收听。

兴之所至,自由行走。让我们一同前往华盛顿、纽约、巴黎、伦敦、巴塞尔、东京、中国香港等地,拜访当地不可错过的艺术机构,探索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所以,艺术也好,艺术写作也好,在我看来主要是和生活秩序有关,是在琐碎与不确定中找到的一份精神的锚定。读者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文章,也并非出自艺术专业人士的标准写作,而是一个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刚好在【三联生活周刊】这本杂志从事了记者这份职业,于是有了比多数人更多的机会去访问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接近好的艺术和艺术家,看见好的展览和作品,并对所见、所读、所思与所想做了这样一点持续的记录。

本书共分四辑,多数文章是近十年在【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栏目发表的,那时差不多每周一篇,其中的艺术家访谈已经收入我在2020 年出版的作品集【现场:当代艺术访谈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留在这本新书里的,主要是偏重话题性的艺术随笔,当然,它们的核心内容和观点仍然来自我身为记者的采访所得,这也是有别于通常所说的作者随笔的地方。收入此书时,所有文章都在编辑的帮助下重新做了订正、修改和删节。还有六篇文章为旧稿辑录,它们曾经被收入我于2010 年出版的作品集【妖娆世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版 权到期后,从中挑选了与新书主题关联紧密的文章,并重新做了编辑与修改。

如果说这本书有些微价值可以打开一读,我想是它还没有能力将艺术供奉于学术研究的殿堂,但也正因如此,它或许可以和读者共享一些时刻,比如对于艺术的好奇、困惑,以及艺术带给我们的对日常生活的倏忽超越。就像书名所见,能够流传于世的、质地坚实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不满足于描述艺术本身,它必定开阔、交汇、渗透,超前或反叛出它所在的时代: 艺术是一场冒险。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米花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