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在疾病和死亡面前,患者的「信任」能起多大作用?

2024-03-22情感

2014年秋天,66岁的上海教师王谦信刚退休不久,确诊为弥漫大B淋巴瘤和肾癌二期。他搜到网上有个说法,「50岁以上淋巴瘤患者三年生存率只有23%」,一周内他就和女儿交代好了所有「后事」,甚至跑到照相馆把遗照也给拍好了。

直到住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简称「瑞金医院」) 血液科的病房,王谦信才仿佛吃下一颗「定心丸」。如今已是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赵维莅教授,当时是他的管床医生,找他和家属约谈时,她的语气温婉而坚定,「我有80%的把握把你治好」,临走还将他们送至电梯口,再次承诺,「我尽可能争取使你在80% (治愈) 的人里面。」

「那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两个概念,第一,我有了活下去的‘生的希望’,我不想‘死’了;第二,我什么都不管,我就听你医生说的做。」王谦信笑着回忆。在完成八次化疗疗程后打车回家的路上,看着碧蓝晴空和来来往往的人群,他的内心涌起难以描述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也时常流淌在医生们身上。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黎医生记忆犹新,有位老年女性患者治疗无效,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医生判断最多只能再活6个月。后来,在儿子的支持和鼓励下,她采用了某种免疫疗法,「治疗时她躺在床上透不过气,但还是深呼吸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挺过去’。一个月后再做评估,病情完全缓解。」

「我们做医生目的就是为了治愈更多患者,」王黎医生介绍,十几年来,瑞金医院血液科团队日复一日深入研究难治淋巴瘤机制,不断摸索出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包括将Car-T治疗有效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结合临床需求和机制研究,一小步一小步地提升患者疗效,我们对这个领域的热爱也随之越来越深。」

康复后的2018年 (注:一般癌症治疗后三年内最易转移或复发,五年未复发在医学上称为「临床治愈」) ,有感于瑞金医院患者交流会活动周期较长,在赵维莅医生的支持下,王谦信发起了一个志愿者团队,组织康复患者进病房与病友交流。两年后,同样在赵维莅医生的牵头下,瑞金医院社工部组建的「淋巴瘤患者俱乐部」正式成立,志愿者数量从最初的6人增至72人。如今,每期病房探访活动有10个志愿者名额,一经宣布总是被一抢而空。

在许多公开发言和采访中,谈及瑞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赵维莅医生都不忘褒奖志愿者团队的贡献,称赞他们是「传递人文关怀的最好起点」。王黎医生对此也十分认可,「同伴教育为我们很多淋巴瘤患者带来曙光,看到了榜样在这里,能更好地配合我们进行抗肿瘤治疗。」

志愿者的起点:

搭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家人朋友对治疗方案多有不解,王谦信心里却很清楚,自己是被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当时,他体内的淋巴瘤细胞正在迅速增殖,恶性程度很高,肾癌也在扩散转移的边缘。

幸运的是,他对靶向药的敏感度很高。第一次化疗结束,王谦信拿着红包去找赵维莅医生,她看都不看便脱口而出,「你不要过来!」啼笑皆非之下,他转而购买巧克力,每次到瑞金医院,就给医生和护士们发几块,感情日益加深。后来,赵维莅医生两次邀请他到患教会上分享康复经验,他都一口答应,组建志愿者团队的想法也从此起步。

走进病房探访,短短两个小时交流下来,每当看到病友们脸上的阴云化为发自内心的笑容,王谦信便能确认「今天的活动成功了」。淋巴瘤分型多达上百种,没有什么比病情近似的「前辈」健康地来到面前,更能给患者安慰,更能让他们相信接受规范治疗就有临床治愈的希望。

王谦信与患者交流

王谦信会苦口婆心地劝导病友,饮食要保证高蛋白营养,还要特别重视防范感染。他老是拿自己吃过的苦头「现身说法」:一次大意的感冒,让他连续输液16天,直接影响化疗进程不说,全身难受到第一次闪过「跳楼」的念头,「好多淋巴瘤病友不是因为癌症死的,而是感染后的休克。我们好几位志愿者都曾在感染后被发过几次病危通知书。」

王黎医生也提到,有的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后,不知道怎么处理,拖到严重了才去医院,等到休克再抢救就很危险。瑞金医院血液科目前有三位随访医生,「一对一」微信交流24小时在线,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减少此类遗憾发生。

医生、患者可以在线上随时沟通病情

不过,王谦信非常体恤医护人员的不易,尤其是女医生们往往要同时兼顾繁重的工作和照顾家庭。他经常和病友解释,随访医生的主要工作是在规定时间联系患者,确认其是否符合下次住院化疗的要求,而不是随时随地回答任何医疗问题,「我们志愿者要负责任去解释。」

三个加起来1000多人的淋巴瘤病友群,他早早立下群规,第一条就是不允许对任何医院的医生评头论足、发牢骚,「比如谁很凶,看到谁害怕,我说,‘医生是救你们命的!’」

很多病友遇到紧急状况,焦头烂额,都会第一时间找「王老师」 (王谦信) 出主意,帮忙和瑞金医院方面沟通;他也乐于做医生们的「传声筒」,哪位医生门诊时间临时改了或者取消了,只要说一句「王老师帮我通知一下」,对他来说就是举手之劳。

与淋巴瘤相关的科室有很多,比如感染科、皮肤科、病理科、心理科,多年来王谦信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都建立了联系,希望能满足病友们复杂多元的需要。瑞金医院皮肤科也专门开设了淋巴瘤专病门诊,方便处理靶向药过敏反应的问题。

医患与「同伴」: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为什么别的医院一般是取完整的淋巴结,而瑞金医院通过粗针穿刺就能取得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在今年的第一次俱乐部线下交流会上,王谦信代病友问出了这个他们都倍感好奇的问题。

这背后的「功臣」少不了王黎医生。2008年,延续瑞金血液科「老中青」学术传承之路,她也被推荐赴法国进行博士后深造。她很快注意到,在法国医院,粗针穿刺已经是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常规技术。

王黎

王黎医生介绍,传统的手术活检,通常会在脖子上留下疤痕,影响美观;有的肿大的淋巴结位于腹腔或盆腔区域,甚至需要剖腹探查,对患者身体损伤很大。「粗针穿刺就像蚊子咬一口,获取一小块病理组织,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对穿刺医生和病理医生都有很高的要求。」

【2019年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约43%的患者曾有过误诊经历,51%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方得以确诊。患者从初次诊断到最终确定所患亚型,平均耗费时长为2.5个月,而一些亚型患者确诊所需的时间更长。大部分患者为了确诊,需奔赴北上广等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城市,异地就医成为许多患者无奈之下的选择。

王黎医生印象很深的是,刚工作不久时,曾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患者,一年里开了七次刀,才最终确诊惰性淋巴瘤,手术创口遍布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因为炎症反应,肿瘤边上有很多肿大的淋巴结,医生没法用肉眼区别哪个是良性、哪个是恶性,只能挖出来看,如果是良性的,那就再挖。」

回国后,她便在瑞金医院联合超声科,推广经超声引导下对肿大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技术,以期为淋巴瘤精准病理分子联合诊断提供基础。据其介绍,目前在瑞金医院,90%的淋巴瘤患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诊断,首次穿刺阳性率达到70%以上。

王黎正在检查患者身体情况

像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还有很多。2023年10月,瑞金医院血液科开设首个滤泡淋巴瘤专病门诊,主要就是关照到这类患者的特殊需求。

王黎医生介绍,在所有B细胞淋巴瘤中,滤泡淋巴瘤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群体很大。但它是一种惰性淋巴瘤,进展缓慢且容易反复发作。研究显示,早期化疗并不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需要做好定期随访,观察和等待启动治疗的最佳时机,由此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化疗疗程和毒副反应。

「开设滤泡淋巴瘤专病门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让他们理解暂时不做治疗的原因。」王黎医生说,「新患者在候诊时,也能和确诊多年的患者互相交流,安抚自身焦虑心态。」

当助人成为良药:

找到更多治愈疾病的「钥匙」

2016年,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楼启动建设,志愿者团队成立后,赵维莅医生便在设计图纸上专门圈出11楼的一间会议室,作为常设的瑞金医院血液科志愿者办公室,「我们都很感动。」王谦信回忆,他曾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几乎天天都去。

新冠疫情期间,医院封闭管理,志愿者活动只能转为线上。直到2023年3月,瑞金医院血液科率先恢复开放病房探视。那时,在赵维莅医生的联系下,淋巴瘤患者俱乐部在院外也有了一处「挂牌」活动基地,方便合唱等聚会活动开展。

「我要再陪你们20年!」这是王谦信与病友之间的约定。他总是笑着鼓励他们,「信心很重要,首先就是坚持活下去,你都不知道两年内会发生什么,说不定就出现新的治疗手段。」

王谦信总是会给予患者信心和力量

上世纪80年代,瑞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八年磨一剑」,提出全反式维甲酸 (ATRA)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 的诱导分化疗法,最终使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这个「中国药神」的传奇故事,激励和感召了一代代瑞金人,王黎医生便是在读书时听了王振义老院士的讲座,才决定投身血液学。

「我们就想借鉴APL这个模版,在淋巴瘤领域也找到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锁’。」王黎医生说。在法国进修时,她主攻的课题方向是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肿瘤耐药相关的微环境,由此摸索出的联合抗血管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切断肿瘤的供血供氧渠道使其坏死,进一步提升淋巴瘤治疗疗效。

王黎(右一)和同事不断研发、测试

此后,瑞金血液科团队合力创建适合中国患者的分子分型体系,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精准治疗方案。某些基因突变类型,被科学证明是肿瘤难治的「元凶」,恰好可以对症下药,为患者带来生机。

「以前许多老年患者会放弃治疗,觉得这么大年纪再折腾化疗没必要,能活几个月活几个月,我们觉得很可惜。而现在,我们有更优的靶向药物口服方案,2/3的患者可以看到肿瘤缩小,年龄已经不再是淋巴瘤治愈的障碍。」王黎医生说,如今再加上Car-T疗法,许多晚期老年患者也从中受益。

最近,瑞金血液科牵头成立Car-T病友微信群,王谦信受托帮忙拉人,有时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也没有怨言。他还主动邀请多位从Car-T疗法中获益的患者或家属加入志愿者团队,为病友提供同伴支持,其中有位接受Car-T临床试验的年轻患者,在病中接受到志愿者的帮助,坚定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其身体恢复后也加入志愿者团队。他还与一位相识相恋五年的淋巴瘤病友走入了婚姻殿堂,携手迎接新生。

大病初愈后,王谦信曾一度患上抑郁症,在淋巴瘤患者俱乐部不断助人反而成了他走出阴霾的「良药」。「早期我们有一批滤泡淋巴瘤病友很焦虑,总是担心哪天要复发,我就鼓励他们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心情好就不会老想着复发。」王谦信笑称。

王谦信与病友们在互帮互助中,一起对抗疾病

他曾将瑞金血液科志愿者团队的宗旨形容为「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乐、给人帮助」,这是他们回馈给医生与病友们的最好的礼物。「我现在感到,我们不光是活的时间更长,更重要的是每天都活得有意义。」

策划丨 三联.CREATIVE

监制丨 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 毛思雨

作者丨 暮里

设计排版丨 Cc

图片来源丨 视觉中国、受访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