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很好,孩子还是会缺乏安全感?

2024-05-15情感

就比如,你的生活中明明没有什么大的创伤事件 但为什么你还是会感到抑郁、焦虑 或者说是缺乏安全感?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对于创伤的误区 也就是我们觉得只有那种重大的 印象深刻的负面事件 才能称得上是创伤 但事实上 生活中最常见的创伤 就是我们的心理需求 长期处于没有被满足的状态 而孩子的隐形创伤 就来源于此

因为成年人有足够能力去应对挫折和不适 但是在孩童阶段 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 孩子非常敏感脆弱 他有很多需求需要去满足

而一旦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因为自身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或者是因为生活压力大比较焦虑 难以顾及到孩子的心理需求 就会破坏这个正常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迫转向了外部世界 他不再专注于自己内心力量的成长 而是转向了父母的需要

他会不断的根据父母的需要调整自己 扭曲自己 从而适应这个外部的世界 但是代价就是内在自我不再成长 所以很多孩子都十几岁了 但还是很幼稚 很脆弱 遇到点事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去爆发情绪

这时候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听话 已经哄着他什么好的都给他了 为什么他还是这么任性这么爱发脾气

因为在他小的时候 孩童阶段 心理需求长期被忽视 这个安全感没有被稳定的塑造出来 后面你对他再好 都只是弥补 所以对孩子需求的关注 要从小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妈妈 0 3 岁期间 孩子跟母亲是共生的 孩子渴了 饿了 冷了 都要依赖妈妈来拯救自己 妈妈及时去解决婴儿的需求 抱住他 抚摸他 跟婴儿亲密的接触 就会给他形成很深的安全感

但如果 0 3 岁期间妈妈是缺失的 或者妈妈的角色被姥姥 阿姨 保姆等的替代了 表面上看孩子也得到了照顾 但其实孩子对于妈妈的需求 是没有得到满足的

孩子是妈妈的之一 而妈妈是孩子的唯一 所以 妈妈的缺失会给孩子心理上形成一个「空洞」 这个「空洞」需要一个过渡的客体 这个客体是什么呢 就是孩子把安全感建立在一个客体上面 比如说一个小毛巾被子 或者一个小玩具或者小枕头之类的东西 生活里我们经常看见孩子抱着这个小被子睡觉 这小被子都破烂了孩子也不肯换 上面寄托的就是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 我从小就陪着孩子 从来没有缺失过 他为什么还是会抱着个小被子 这是因为妈妈陪伴的质量仍然造成了「空洞」 因为 如果只有陪伴 没有真正的关注 抚摸和爱 孩子的安全感仍然是有缺陷的

童年时经历过创伤的人不一定会缺乏安全感 但是童年时经历过这样的缺失或者忽视的人 一定会没有安全感 所以要提醒做父母的 孩子在懂事之前 其实已经开始给父母出考题了

许多父母以为自己对孩子足够好 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一直忽视孩子精神方面的健康 但是过去的那些缺失已经无法改变 只能向前看 在此给父母们一些亡羊补牢的建议

第一,鼓励孩子的表达 不要限制孩子的表达 不管孩子说的是不是你爱听的 首先要鼓励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给予孩子认同 塑造他的高价值感 许多孩子求的就是家长的一句肯定 做家长的不要打击孩子自信心 他在家里面被肯定才会对家产生安全感

第三,帮助孩子消化负能量 就是接受孩子对你莫名其妙的顶嘴和发脾气 孩子会有负能量的时候 一旦他毫无保留的向你表现出这真实的一面 这说明他对父母是有信赖的 这时候如果拒绝他的情绪 孩子以后也不会想要跟你交心 但如果你能够帮助他消化这些情绪攻击 孩子对你的安全依恋才会变得更深 这也是对以往安全感不足的一种补足

记住, 作为家长 永远不要自以为对孩子好 要为孩子长久的心理健康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