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梁文道×吴晓波×李继宏:这个时代还有人读纸质书吗?

2024-03-04情感

最近,十点君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

「如果有人这么问你,为什么还要看纸质书?

你告诉他,因为你偏要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

这几年,翻动纸质书的那份静谧,正在逐渐被电子设备上闪烁的文字所取代。

或许是出于便利性的原因,或许是出于环保的考量,不少人开始转向电子书阅读。

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讲,十点君一直觉得:

纸书所带来的触感、书页间独特的香味以及翻阅的乐趣,是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的。

在阅读纸质书时,人的思考会更加深刻,灵魂也会更加自由。

当你翻阅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如奔赴一场情感盛宴,每一页都是对背叛与复仇的深度探索;

再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轻抚每页纸张,仿佛就置身于湖畔,在涟漪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正如【瓦尔登湖】的译者李继宏所说:

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这是梭罗的理想。

最近,恰逢李继宏老师的译著【瓦尔登湖】出版十周年,也是【瓦尔登湖】诞生170周年。

在日益数字化的时代,诸如【瓦尔登湖】等经典的纸质书籍,它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在无纸化的「大势所趋」面前,我们曾叫作「书」的东西,是否已然走到了尽头?

3月5日晚上8点,十点读书将邀请建本的三位创人梁文道、吴晓波和李继宏,一起来聊聊:

「走向夕阳的纸书」。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

据统计,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分别为4.78本和3.33本。

随着社交媒体、视频游戏等娱乐形式的蔓延,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阅读时间也就随之大幅度减少。

网友@森 说:

「现在,我要读一本书,一般会先从线上找。资源很多,价格也很实惠。」

举个例子。

在豆瓣网上搜索【双城记】,一般会搜到十几个译本的条目。

绝大多数会有两个标签提示,一个叫「可试读」,另一个叫「有电子版」。

与此同时,在当今数字化潮流席卷全球时,图书市场萎靡不振的现象却日渐显著。

根据美国图书出版商协会数据显示:

纸质书销量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而电子书销量则有所增长。

同样的,根据我国【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

2023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12亿元,同比上升4.72%,恢复增长态势。但从实洋来看,同比增长率为-7.04%,仍在持续走低。

纸书,被一步步挤压到了阅读的边缘。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呼吁:

「请高抬贵手,放过苦命的图书业。」

网上也有不少人唏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可实际上,对纸书而言,从来没有「最坏的时代」。

有的,只是「更坏的时代」。

不仅选择权「被取消」,连曾经「安身立命」的实体书店,现状也同样不容乐观。

不少传统实体书店面,都临着关闭或转型的压力。

像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来应对市场的挑战,比如增加非书籍商品的销售,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等。

根据「有赞」数据显示,2023年,它们统计了1000多家实体书店经营情况,其中近一半都在亏损。

线上书店,也同样「凶多吉少」。

开卷 数据显示,三大电商的图书零售码洋,相当于全国10万家中小书店之和,占到总渠道的五成。

而2023年短视频电商则同比增长70.1%,成为仅次于平台电商的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

但同时,短视频渠道击穿了行业的折扣底线,超过四成的线上图书通过打折来促销。

这样的冲击,使得实体书籍售卖进一步走低。

在北京一家名叫「由新书店」的门口,直接摆放着两行标语:

「实体书店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感谢你的尊重与爱护。」

随着红利的衰退,线上流量只会越来越贵,营销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夹缝中生存的图书行业,只能被迫迎合市场,以此来谋得一息生存机会。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

在物质不太富裕的年代,许多人为了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不惜节衣缩食。

甚至为了能读到一本书,去借阅、手抄或翻译。

把对信息与知识的渴求,化作了对纸书的痴迷。

十点君想到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故事。

20世纪初,年轻的海明威渴望能成为一名作家。

一天,他听说书店有一本心仪已久的文学经典【加西亚·洛尔卡诗集】。

但价格很昂贵,相当于他几个月的生活费。

为了能购买这本诗集,海明威毅然决定节衣缩食,努力攒钱。

后来,这本书成为他的启蒙之光,激励他踏上文学之路,最终成为世界文坛的璀璨明星。

经常有人在后台问:

「在这个时代,读书还有什么用?」

网友们的回答很无奈,也很真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却不如网红哗众取宠赚得多。」

「披星戴月,起早贪黑,终究还是要回归平淡的日常,打一份平凡的工,过普通人生活,又何苦折腾?」

所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到底还有必要读书吗?

当然有!

莫言曾在多个访谈中提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

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作为阅读纸质书成长的最后一代, 建本的三位创人梁文道、吴晓波和李继宏,也会在直播中,分享各自的阅读经历。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

读书,不仅是冲破人生阶层的捷径,也是予你超越自我的机会。

20多年前,来自山西长治的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试考上北大法律系专科,逆袭成为「北大保安第一人」。

在去北京做保安之前,张俊成给铁矿捡过矿石,也去汽修厂打过工。

虽然身处尘埃,张俊成却有着读书梦。

被分配到北大当保安后,他告诫自己「好好读书,一定要努力再努力」。

之后,张俊成不仅顺利拿到了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而且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还创办了一所中职学校。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书籍一样,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而阅读纸质书,则在阅读之外,增添了一份仪式感和神圣感。

古人会「净手焚香」,而现在的我们,在拆箱与撕塑封的时刻,又或者在翻书闻到纸张与油墨的气味时,又何曾不会觉得和书多了一分交流。

央视纪录片【书籍的力量】,曾讲过纸书的历史演变。

当黄帝统一华夏之后,他发现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求,于是他命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

仓颉受到动物脚印的启发,造出了初代文字雏形。

公元105年前后,中国东汉的蔡伦率先发明了纸。

之后,随着印刷术的出现,书本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学习读书识字,许多宝贵的生存经验得以传承。

这就是书籍的诞生过程。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纸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

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杜甫的诗歌等,这些作品被印刷成纸质书籍后,得以被广泛传播和传承,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

读【诗经】,感悟几千年前古人特有的浪漫;

看路遥【平凡的世界】,从时代的车轮中感悟人生的厚重。

同样,历史文献的保存和传承也离不开纸书的重要作用。

古代的经书、典籍、文献等珍贵资料,通过纸质书籍的保存,得以延续至今,为后人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纸书也是艺术的一种呈现。

精美的插图书籍、精装豪华版书籍等,通过精美的设计和装帧,将文字与艺术完美结合,为读者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每一本纸质书,都像是一个窗口,通向人们未曾涉足的世界。

建本的三位创人梁文道、吴晓波和李继宏,也会在直播中,讨论纸质书的魅力究竟何在。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

在【读书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

在书中,我们找到了人类与智慧共同成长的奇妙旅程。

每一段震撼心灵的智慧,每一丝触动灵魂的热情,都在书页间凝结成永恒。

3月5日晚8点,我们将建本的三位创人梁文道、吴晓波和李继宏请到了直播间。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

共同聊聊:

如何看待「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在各位的藏书中,是否有特别值得分享的经典版本?

书籍作为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否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

「读书人」与「做书人」有什么关系?

是否还有对纸书的想象有待实现?

......

3月5日晚8点,希望在直播间,可以携手每一个爱读书的你,共同完成这场关于纸质书的讨论。

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打开书页,与书中的智者对话。

或许,生活很多的答案便不言而喻。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