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婚姻关系的电影——【坠落的审判】。
有一天, 一个成功的女作家桑德拉,她的丈夫被发现死在了自家门前的雪地上,疑似坠楼而亡。女作家因此被指控谋杀,从而在法庭中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夫妻关系、婚姻关系的讨论和审视。
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认为情节太弱、对白太多,还没头没脑,比如直到故事结束了,都没有说明丈夫究竟是自杀,还是被桑德拉所杀;
而喜欢的人则认为,亮点在于即使表现的是抽离所有情绪的现实审判,也还原不了两个完整的人,以及两人关系的真实面貌。
那么在我眼里,相对于事实是否符合逻辑,真相究竟是什么,桑德拉与丈夫那剑拔弩张的夫妻关系,倒是更为吸引我。
影片有一段高潮,就是法庭上放出了一段丈夫死前偷录的——和桑德拉激烈争吵、打斗的录音。
我已经忘记两人争吵时具体说的话,但依稀记得争吵的主要内容。
丈夫和桑德拉同为作家,都有创作小说出版的梦想。而丈夫为了养育儿子,为了留给妻子更多的创作空间,选择了暂时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去当一名教师。
时间久了, 有着作家梦的丈夫慢慢心理不平衡了。 因为妻子在作家这条路上越来越成功、名利双收,妻子出版的其中一本书,还借鉴了他的构思。
在这段争吵录音里,两个人的主要分歧,就在于丈夫认为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全都得不到肯定,桑德拉认为没人逼他这样牺牲,为什么到头来所有事情都怪在她头上。
从丈夫死前的这段录音,可以看出他的情绪非常激动,仿佛濒临崩溃边缘。暂且不说其他,我能从争吵中,深切感受到丈夫在这段关系中的窒息感。
即使已经在歇斯底里地呐喊,但面前最亲密的人却依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且这种情况,在日常的亲密关系、婚姻关系里是很常见的,却也因为「日子还过得下去」,从而容易被忽视,由弱势的一方不断妥协和退让。
而这个影片恰好把这一点放大了,可以说,它用了一种朦胧暧昧的方式,折射了亲密关系中,那些令人感到绝望和窒息的隐秘角落。
01
一方的付出不被另一方看见和肯定
在【坠落的审判】这个影片中,有处耐人寻味的细节,就是桑德拉的个人形象是一头金色的短发,中性的西装打扮。可能是为了突出她的成功、名利双收,但这也证明在婚姻关系里,桑德拉一定是强势的。
强势 的人 , 就意味着把握了关系中的话语权。
在那段争吵录音中,丈夫气势汹汹、嗓门粗大,但他是弱势方。他的每一句话,都被桑德拉的逻辑完美反驳了回去。
所以丈夫的诉求和攻击,就像每一拳都打在了密不透风的棉花上一样,毫无喘息的空隙。丈夫一再强调自己为了整个家庭做出的牺牲,为了养育儿子暂时放弃了写作,去当了教师,即放弃了一部分自我。
丈夫的这个诉求在争吵中反反复复被提及,其实只是希望桑德拉名利双收的同时,能看见和肯定他的这些付出——对家庭实实在在的付出。
可惜在桑德拉眼里,这是丈夫泼给她的「脏水」。她也一再强调,没有人逼丈夫做这样的牺牲,她并不明白为什么丈夫要怪她?
其实到这里的时候,我有种熟悉的感觉,这像极了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主妇,向外头赚钱的丈夫努力强调自己的付出,却彻底被丈夫忽视了。
尤其是那一句 「没有人逼你这样做」,一定程度上享受着 对 方的劳动成果,却否认了对方的所有付出,把坐享其成的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这大约就是桑德拉的丈夫感到绝望的主要原因。或许也再次警示着我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得抱着为了自己的心态,而不是「为了他」、「为了这个家」。
不是说「为了他」就不对、不应该,而是这里面已经隐含了一种预期:我的付出是为了被伴侣看见和肯定。
哪怕伴侣的确是自己很爱的人,都要学会管理自己和对方的预期。毕竟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心甘情愿为了自己才不会后悔。
02
在矛盾面前完全回避对方,眼里只有自己
面对外界和婚姻内的人际关系,桑德拉有个特征——她希望自己对外是个完美的作家,对内同样是个无懈可击的妻子和妈妈。影片把她的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丈夫接连不断地指责她为了写作不顾孩子教育、无视他的妥协和让步、还剽窃他的构思,桑德拉对此全都是否认,同样强调自己的无辜和牺牲。
暂不清楚桑德拉是出于何种动机,要努力维持自身形象的完美无瑕。但显而易见的,就是如果面对一个逻辑强大、对矛盾总是选择避重就轻的伴侣,大概会越争吵越绝望。
至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越吵,桑德拉越要凸显自己的清白无辜,而把错误和不是全归咎于丈夫。所以到最后,丈夫咆哮了,骂桑德拉是个怪物。
或许双方都有对家庭的照顾和牺牲,但其实真的无法判断究竟孰是孰非,越较真只会越扯皮。
影片的空间有限,看起来更像是在突出丈夫是个为家庭牺牲自己写作空间的弱者。
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如果亲密关系中的强势方,甚至说既得利益者,面对对方的指责和申诉,不是接招而是避重就轻,只为力保自己在关系中的清白、无辜,那么这非常容易造成两人关系的失衡。
这并不是处理冲突的方式,只会把对方越推越远。在亲密的人面前,给自己围了个护城河,罩了个结界。
这种关系憋屈的地方就在于,不能说是无法产生交流,而是发生的所有正常交流和诉求,都会被这样的 「结界」反弹回去,从而成为无效交流。
03
最在意的事情被否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影片到最后都没有给出丈夫的死亡真相,也没有证据证明凶手是桑德拉。最终,桑德拉被无罪释放。但如果从婚姻关系和丈夫的个人梦想来看,某种意义上,桑德拉便是杀死他的「凶手」。
丈夫作为一段婚姻关系的经营者、孩子的养育者,也作为一名作家,他最在意的事情大致是两点:家庭的和谐、被中断的小说继续创作。
本来这两件事是能够被协调的,因为在争吵录音里,丈夫言辞激烈背后的诉求,是希望桑德拉多参与家庭生活,同时重新给他空间继续创作和出版。
可惜桑德拉不是普通的妻子,是已经名利双收的成功作家。这已经注定了她不可能做出更大的退让,至少连接送孩子上学,对她来说都已经是一种退让和牺牲。
不仅如此,对于丈夫这几年断断续续的创作,桑德拉的态度让丈夫感到心寒—— 桑德 拉认为丈夫 不认真投入创作,拿养育孩子当借口;故事构思是他主动给桑德拉看的,桑德拉只是借鉴,不想浪费这么好的构思,而不是「剽窃」。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两个同样职业的人,尤其是类似对个人空间需求很高的作家,应该 都能理解自己工作的不易。 如果要结合成为夫妻,是否更应该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呢?
如果仅仅从影片看到的出发,桑德拉的这段婚姻关系,从最简单的来说,其实就是她不仅只是「剽窃」了丈夫的构思,也是「剽窃」了丈夫作为作家的创作空间,一切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养育孩子、经营家庭,大头始终在丈夫。她终究是这段婚姻实质上的获益者,丈夫是实质上的牺牲者。
我想这大概也是桑德拉不会想直面的事实之一吧。
影片对于故事的展示是含糊不清的,法庭上的审判也带着点罗生门。倒也不是全都偏向丈夫,然后把矛头都对着桑德拉。
而是让我们明白:只要是现实生活里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在婚姻关系里一定不会有完美受害者和完美加害者,毕竟关系的经营有时也是一种扯皮。
我更倾向于桑德拉和丈夫是两种无分性别的象征,没有规定谁一定要作为家庭港湾的供暖者,谁一定是那个外头打拼赚钱的人,只求在关系里双方的付出和收益总体均衡。
所以,只要是让你或者他感到失衡、窒息、绝望的关系,里面就一定有急需沟通的问题。
作者|西良,90后双子座,用爱发电的写手。 想法多,推理迷。 热衷从文学作品及生活细节中,探索背后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