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被无数的「常识」所包围,被灌输了各种常识。
被告知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哪些事情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
这就像无形的枷锁,让我们在既定的框架里打转。
这些常识是如何形成的?
它们往往源于一种群体性的认知惯性,一种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传承下来的观念。
这些观念在时间的洪流中被不断打磨和加固,最终形成了我们口中的「常识」。
仿佛只要符合了这些所谓的「常识」,就能在这个社会上安然无恙。
但问题在于,这些常识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是否真的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种情境?
答案显然是否定,因为常识往往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和环境的多样性。
而且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它以一种一刀切的方式,将复杂多变的人性和情境简化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简化的结果,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变得肤浅而片面,行动变得机械而僵化。
某些时候这些常识还常常成为逃避思考和责任的借口。
遇到问题了,往往会用「常识」来为自己开脱。
说「这就是常识,大家都这么做」,避免了对自己行为的深入反思和改进。
所以你要是想碾压大多数人,那就别拿身边那些普通人的标准来掂量自己。
别听这个说两句觉得有理,听那个说两句又觉得不错,你得有主见。
你的思想、见识、气魄、胆识,都应该是从这个世界上最一流、最顶级的那些人那里获得的。
如果你一开始就拿身边普通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被他们的思维所左右,那你注定 只会自降身价,越混越差。
2、在人际圈层里,什么时候该当个听众,什么时候该开口亮剑?怎么开口,又说啥好?
这些道道儿,其实都有讲究,都得有策略。
每个人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
就像吃同一道菜,有人觉得咸,有人觉得淡。
所以,和人打交道时,不是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站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
而是要深入到对方脑袋里的那些弯弯绕绕,去摸清对方的底细,哪些是真心话,哪些是胡扯八道。
那怎么知道对方说的是真是假?
窍门就是闭上嘴,让对方多说几句。
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在那儿静静地听,不动声色地分析。
哪些话是吹牛,哪些是夸大其词,又有哪些是言不由衷。
不要一听到对方吹牛之类的就跟他们对着干。
当你找到了对方话里的夸大之处,就该轮到你出马了,你可以开始围绕这些点展开对话。
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步一步地套出对方的真实意图。
接下来,你要顺着对方的思路,让他们继续说下去。
从他们的言辞中,你可以找到对你有利的信息,也能发现他们的破绽。
在交朋友和做事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不太熟悉的人时,这种策略就更有用了。
加我微信: goonagain ,免费获取认知资料,深度与我链接!
点击主页右上角加星标,即可收到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