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其实,躲在「厌童」情绪不安背后的,
往往是我们疲惫、不安、焦虑的自我。
这里有两个启发 ——
首先,感受到自己的「厌童」时,
也许我们可以选择往前一步,直面问题,
无论它是关于家庭的、工作的、
事业的、还是公共空间的;
当看见别人的「厌童」时,
也可以往前一步,穿过外显的戾气,
看见对方更深的困扰。
而无论作为哪一方都好,
我们都应该把站在中间、
充当某种情绪媒介的儿童释放出来。
这个世界远未成熟到
能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到安稳,
但更为弱小的儿童,
不应该是替此买单的人。
如果你对此亦有同感,
如果你身边也有「厌童」的人,
都欢迎 转发,
假如说成年人也能在儿童节
收到什么祝福,
那或许就是:
祝福所有成年人,
都不会成为一个讨厌儿童、
讨厌曾经的自己的人。
今日互动
你「厌童」吗?
你怎么看待这种情绪?
对此有什么好建议可以分享吗?
本文关键词:厌童、公共空间、情绪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卢舫
描写阵风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知我心理入驻咨询师 /
杜净译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候选分析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督导组毕业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设计 / Abby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 ,传递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