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这3种新型偏心行为,正在二胎家庭中流行

2024-06-16情感

提起偏心,你会想起什么?

当下,很少有父母明目张胆地重男轻女,可有些新型偏心行为,正在二胎家庭中悄然流行。

这些行为可能没那么明显,但依旧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不好的种子。

有的父母会在批评一个孩子时,夸奖另一个孩子,激化孩子间的矛盾。

也有的父母,嘴上说着「他有什么,你就有什么」,可实际还是对儿子帮扶更多。

还有的父母舍不得浪费,让二宝「继承」老大用过的东西,结果二宝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随着二胎家庭增多,怎么平衡这些难题,成为当务之急。

博主@李可家有两娃,她在育儿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

当孩子还小时,为了让一个孩子更听话,她会不自觉地拿另一个孩子来对比。

比如有次吃饭时,大宝一直在吃蛋糕、喝果汁,一口也没吃蔬菜。

李可担心大宝营养不良,便脱口而出:「你看看弟弟,一点都不挑食,越大越不乖。」

没想到听了这话,大宝委屈极了,竟嗷嗷大哭起来。

李可又气又急,自己情绪也一下子崩溃了。

还有一次,两个孩子都在拼积木。二宝坐不住,一会去喝水,一会去上厕所,一会要看平板。

李可对二宝说:「哥哥真聪明,你呀,好好学学。」

二宝不乐意了,气鼓鼓地问李可:「为什么只说哥哥聪明?妈妈太偏心了!」

李可不知如何是好,后来请教育儿专家后,才发现两个孩子出现抢夺式竞争,是正常现象。

要让他们互相关心,反而是反本能的。

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引入「三角测量」。

所谓三角测量,是个心理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两人的关系中,引入第三方来比较。

这样被比较的人,就会处于被审视、被评价的客体位置,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心态失衡。

哪怕这种「评价」有时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也会给孩子心中留下负面烙印。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赞美很重要。但不能赞美一个,伤害另一个。

否则,两个孩子就会相互攀比、较劲,都没有安全感。

很多时候,只有孩子确定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会安心地去爱兄弟姐妹。

朋友娜娜直到结婚后,才意识到在父母心中,自己和哥哥终究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父母对兄妹俩一视同仁。凡是哥哥有的糖果、饼干、娃哈哈,娜娜从来都不会缺。

每次娜娜和哥哥闹矛盾时,爸爸还会呵斥哥哥:「你是男子汉,不许欺负女孩子。」

偶尔去外地出差,父母还会给娜娜带好看的连衣裙,让她在学校里备有面子。

逢年过节跟亲戚朋友聊天时,父母的口头禅也永远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女儿比儿子更贴心!」

从小在宠爱中长大的娜娜,从未觉得父母不公。可直到这两年,她隐约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父母拿出全部积蓄,给哥哥买房装修,从早到晚泡在工地上监工。

可当她想买房时,父母却不同意。哪怕她说自己攒钱买,父母也觉得没必要。

婚后,娜娜每个月都给父母零花钱,可父母转手就把钱补贴给了哥哥一家。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父母也都习惯性找娜娜,很少让哥哥出钱出力。

娜娜跟身边闺密聊了后,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

很多父母表面上对儿子和女儿不分厚薄,可给他们的资源和支持却大相径庭。

他们希望儿子好好发展事业,不断往上走。

对于女儿,则希望她们恋爱结婚,更多地照顾家庭、老人、孩子。

正如作家白辂所说:「父母爱儿子的方式更像引擎,爱女儿的方式更像温室。」

在大多数父母眼里,女儿年幼时是小棉袄,长大后是妻子、母亲,唯独失去了自己。

有的父母希望女儿工作稳定,离自己近一点,这固然是「为女儿好」,可背后也隐藏着对情绪和照看价值的索求。

偏心的父母,养不出手足情深的孩子。

父母在物质和情感上的任何偏颇,都会为一家人的关系埋下隐患。

在【我的皮村兄妹】一书中,女孩巧珍从小穿的,是姐姐剩下来的衣服。

因为姐姐没她高,又比她胖,所以巧珍穿起来又宽又短,一点也不合身。

因为这件事,巧珍一度误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心里委屈极了。

6岁那年的元宵,她在其他小朋友的怂恿下,撒泼打滚要穿新衣服。

妈妈当天扯了花布,连夜在煤油灯下,缝制出崭新的小棉袄。

这是巧珍记忆中自己第一次穿新衣服,也是她第一次清清楚楚地知道,父母原来是爱她的。

她长得很快,这件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可她一直念念不忘。

很多二胎家庭都会把大宝穿过的衣服、鞋袜,用过的玩具、绘本等,自然而然留给二宝。

这么做本来无可厚非,可要是大宝因此炫耀,让二宝心生嫉妒、自卑或不满,就会得不偿失。

久而久之,父母没有及时干预的话,二宝可能还会觉得:「父母不舍得给我买东西,根本不在乎我。」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不妨想想:

「孩子这么做,表达的内在诉求是什么?」

一层层追问下去,再去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惜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因战争】一书中提到,偏心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有更对脾气的人。

的确,我们很难和人性对抗,也无需给自己太沉重的心理负担。

不过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一些生活细节方面,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得更好。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作家毛利说:

当妈很难有彻底的公平,有时候偏心并不是因为偏爱,常常是因为筋疲力尽后的疲惫与懒惰。

带娃,本身就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

如果父母再把弦绷得很紧,想要达到彻底的公平,难免身心俱疲。

学会接纳现状,承认自己没那么完美,做好阶段性取舍,并寻求长辈或专业人员的支持,才是长久之计。

第二,每天给大宝20分钟专注时间

有了弟弟或妹妹后,大宝难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以前,父母所有的爱都是属于自己的,现在却要一分为二。

有的大宝会怀疑父母不爱自己了,故意欺负二宝或伤害自己,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其实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源于缺爱。

父母不妨每天固定留出一段时间,来满足大宝被重视的需求。不用太长,20分钟足矣。

在这段一对一的时间,父母可以跟大宝说悄悄话,也可以一起读书、写作业。

即便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待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用游戏思维引导孩子互帮互助

有位叫@Karen的妈妈,分享过自己的育儿故事。

有次,她买了一袋巧克力,但每个形状都不一样。

根据她的经验,如果让两个孩子自己选,大概率会看上同一颗。由她来分的话,两人又都不满意。

她灵机一动之下,告诉孩子们:「我手上有一袋魔法巧克力,但要闭眼选,抓到哪个就是哪个。」

两个孩子觉得有趣极了,开心地玩起来,谁也没空去看对方的是不是「更好」。

很多时候,父母不理解孩子,觉得Ta们因为一丁点小事闹矛盾,很幼稚,又很无奈。

父母不妨试着回归游戏思维,转化一下思维,就会把难题变成课题,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长大。

曾看过一句话: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出现一个孩子「恨」另一个孩子的情形,多半是父母偏心导致的。

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从源头上影响着孩子之间的关系。

或许,成为「端水大师」,是二胎家庭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 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 苏轼 【定风波】

作者 | 林希言,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