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游戏

通稿太专业劝退读者?这样改通俗又吸睛!

2024-05-27游戏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如何在现场挖掘出「吸睛」的新闻点?

遇到 专业性强,甚至晦涩难懂的通稿又怎么办?

如何将稿子改得让读者能「看进去」「看明白」?

本文结合中新社陕西分社记者采写的【2万吨主塔「转身」 中国单体转体最大吨位桥梁施工获进展】为例,复盘采编过程,探讨素材的取舍之道。


一、写初稿:找到新闻「吸睛」点

2023年12月19日,接到采访通知,中新社陕西分社记者随项目施工方来到现场,却「心凉了一截」:空旷的场地上,一座桥塔矗立,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物。

如何从这样的现场发掘新闻点,并且让读者能够对其产生兴趣? 这个问号一直在记者脑中徘徊。

按以往的经历,基建工程的重大节点,项目方所提供的「新闻素材」常常较为专业,术语繁多且行文生硬,「钢筋混凝土味道」很重,新闻亮点常被技术术语「掩埋」,致使稿件有「满面蒙尘」之感。

通过对原始「新闻素材」的阅读,记者发现1000多字的材料中很大篇幅为技术介绍。

2023年12月19日,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主塔进行首次转体。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例如「将主塔与两端梁体放在与铁路线平行距离15米左右地方同步施工完成后,先对主塔进行单独转体到预定位置」「项目团队综合运用BIM、三维可视化交底等新技术、新工艺,全方位精控转体施工应力、位移等数据」……

上述表述对于一般读者而言门槛较高,且和新闻主题关系不大,故而在初稿中全部「舍弃」。

其次,一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大桥,如何呈现它「内有乾坤」?

记者根据经验判断, 专业词语的堆砌远不如从材料中提取的质朴明了的数字有冲击力,于是,稿件的「吸睛」点就找到了,初稿写作完成。

二、爆改:提炼稿件亮点

此后,记者与编辑进一步交流,双方都感觉在标题呈现方面,虽提取了「中国单体最大转体吨位」这种「之最」类的信息点, 但「中国单体最大转体吨位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表述仍过于专业,容易「劝退」受众。

同时,最应体现稿件核心信息的导语部分,「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中铁十七局承建」等「次重点」信息的出现也有些不合时宜。

反之, 「120分钟逆时针旋转93度」「主桥转体部分重量达5万吨」「转体施工的主塔重达2万吨」等更值得提炼的新闻点却被「淹没」在后文。

因此,编辑与记者共同对素材进行重新提炼和加工,最终签发版本的标题为【2万吨主塔「转身」 中国单体转体最大吨位桥梁施工获进展】;导语也作了调整,更符合「5W」原则;行文也基本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初稿与最终版本稿件对比如下——

初稿

中国单体最大转体吨位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在陕完成首次转体

19日,经过120分钟逆时针旋转93度,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中铁十七局承建的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主塔完成首次转体施工,实现精准对位。

据介绍,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全长885米,主桥转体部分重量达5万吨,为中国目前单体转体最大吨位桥梁。此次转体施工的主塔高84.778米、重达2万吨,主桥上跨徐兰高铁、陇海铁路等9条铁路线,平均每4分钟通过一趟列车,每天约有400趟列车经过。

如何在确保既有线运行安全的情况下,将重达数万吨的庞然大物顺利「转身」,成为建设者所需要面对的难题。

「由于转体桥塔下部结构施工空间狭小,加之采用二次转体,转体系统复杂,设计难度巨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总设计师包宗林表示,设计团队通过多次方案比选、论证和空间实体模型分析,最后通过大直径特殊转体支座设计,承台三向预应力设计及复合地基与转体承台共同受力等设计方案解决了技术难题,创新了超大吨位偏载条件下转体系统设计技术,丰富了复杂城市空间环境内大跨度桥梁转体技术。

「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仿真模拟分析等手段,对施工全程进行极限工况下的数据校核,精准制定施工方案,并采用目前国内最大的盆式转体测力支座,最先进的智慧化管理技术,确保各项工序一步到位、一次成优。」中铁十七局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经理张相伟表示。

据悉,预计2024年4月该大桥将进行「塔梁共转」二次转体,大桥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立体交通路网,缓解城市南北交通压力,有助于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城市。(完)

终稿

2万吨主塔「转身」 中国单体转体最大吨位桥梁施工获进展

重达2万吨的庞然大物,逆时针旋转93度,用时120分钟。19日,中国单体转体最大吨位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主塔完成首次转体施工,实现精准对位。

据介绍,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全长885米,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中铁十七局承建。大桥转体部分重量达5万吨,为中国目前单体转体最大吨位桥梁。此次转体施工的主塔高84.778米、重达2万吨,主桥上跨徐兰高铁、陇海铁路等9条铁路线,平均每4分钟通过一趟列车,每天约有400趟列车经过。

如何在确保既有线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让重达数万吨的庞然大物顺利「转身」,成为建设者所需要面对的难题。

「由于转体桥塔下部结构施工空间狭小,加之采用二次转体,转体系统复杂,设计难度巨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总设计师包宗林表示,设计团队通过多次方案比选、论证和空间实体模型分析,最后通过大直径特殊转体支座设计,承台三向预应力设计及复合地基与转体承台共同受力等设计方案解决了技术难题,创新了超大吨位偏载条件下转体系统设计技术,丰富了复杂城市空间环境内大跨度桥梁转体技术。

「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仿真模拟分析等手段,对施工全程进行极限工况下的数据校核,精准制定施工方案,并采用目前国内最大的盆式转体测力支座,最先进的智慧化管理技术,确保各项工序一步到位、一次成优。」中铁十七局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经理张相伟表示。

据悉,预计2024年4月该大桥将进行「塔梁共转」二次转体,大桥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立体交通路网,缓解城市南北交通压力,有助于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城市。(完)

三、总结:好新闻要学会做「减法」

我们由这篇稿件联想到,如今不少记者同事在写作专业性较强的稿件时,对于主办方提供的材料已不再「照单全收」,「拿来主义」现象渐少,将专业素材转化为新闻语言的意识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之最」类型的表述在标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此类「最高级」的信息在确认准确的情况下,确实能够成为重要新闻点,也足够「吸睛」,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验。

图片截自视频:2万吨主塔「转身」 中国单体转体最大吨位桥梁施工获进展

但是, 此种基于经验的操作方式依然略显单一化、机械化。因为若标题中除了「之最」部分,其余信息仍过于难懂,也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读者刚刚提起阅读兴趣,在标题后半段便遇到「拦路虎」,继续阅读稿件内文的概率便大大降低。

经过此次沟通合作,记者与编辑一致认为,在对专业素材进行新闻转化时,还应在加强灵活度方面下功夫,「之最体」在恰当时候可用,但并非适合所有稿件。

转化「秘诀」在于把材料「吃透」的前提下,学会灵活「取舍」: 不论是标题拟定还是行文叙述,果断舍弃不必要的素材,精准「抓取」关键信息,灵活运用数字、类比、比拟等方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普通受众看得懂的语言。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庖丁解news」微信公众号

作者: 谈 笑(中新社通稿中心)、 张一辰(中新社陕西分社)

主编:刘娟

编辑、值班编辑:蒋婷婷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