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发售至今七年多,当年无数萌新也都已经成了老司机,不论是NS系统上的各种问题,还是手柄等硬件出现疑难杂症,都难不倒各位玩家们。
但即使如此,下面这几个冷知识,一定有你不知道的!
输入法词库
想必不少玩家在eShop中搜索游戏的时候,曾发现输入法自己就帮你联想了游戏名。
例如想要搜索【GTA】,只要输入「gr」两个字,输入法自动就帮你列出游戏名。
不同于手机电脑的输入法,NS并没有云联想功能,不会因为玩家们输入得多就将其记录,这个词库其实是开发商向任天堂提交,并在启动eShop时更新的。
就好像在视频平台发视频,系统总会让你输入几个关联tag,以便他人搜索。游戏厂商在向任天堂提交游戏时,也可以输入多个游戏的标签词汇。
曾有玩家利用这个联想词机制,尝试输入一些尚未登陆NS的游戏名,来推测它们是否会有NS版。【GTA三部曲】就是很著名的一个例子,最初NS输入法是没有这个词的,而在本作公布前夕,输入法突然就多了这个联想词并被玩家发现。
不过除了开发商提交关键词外,任天堂也会不定期主动更新词库。有时候就会被一些不相关的词库污染,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词,例如你现在用拼音输入「chuanq」,输入法甚至会联想出「传奇私服」
制作卡带很难
不少玩家都曾因为自己想玩的游戏没有卡带而遗憾。
NS卡带成本比PS/XBOX的光盘成本要高得多,相信大家都曾有所耳闻。这一点也确实是许多大容量大作不出卡带的原因,因为游戏超过16G,就需要使用32G卡带,会导致成本骤增。
但对于小体量游戏、特别是广受欢迎的独立游戏来说,卡带的生产成本并不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这类卡带往往售价也会贵一些,成本上其实不是最大的问题。
许多独立游戏不愿意出卡带,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申请卡带生产的流程极其繁琐复杂。
一般来说,一个游戏如果只上架eShop,不出卡带,那其实任天堂方面的审核流程,和其他平台并无太大区别。
可如果你的游戏想要同时推出实体版和数字版,任天堂会要求你对游戏进行更加严格的测试,并且比数字版多出好几道检查步骤。而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也很长,许多独立游戏团队其实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应对这么复杂的流程。
也正因如此,许多独立游戏会把卡带版交给诸如 Limited Run Games等专门推出实体游戏的公司,把和任天堂对接、审核的这些事情都外包出去——但这样一来,多了外包的费用,问题又回到了成本上...
任天堂鼓励中文
陪着NS从首发一路走来的玩家们,一定还记得当初「任天堂」和「中文」仿佛是对立的两个词,即使到了【旷野之息】都更新中文的2018年,仍然有不少路人玩家对任天堂的印象就是「没中文」。
尽管任天堂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开拓中文市场,可由于攻略方式、市场时机等诸多因素,迟迟没能获得实质的大成功。
而任天堂为了开拓中文市场,在NS这一代不仅第一方游戏全面支持简体+繁体中文,甚至还为第三方操碎了心。
大约是2017年-2019年期间,任天堂在和各种大大小小的第三方厂商对接时,都会耐心地向厂商解释中文市场的独特性,强烈推荐第三方厂商给游戏加入中文支持。
咱们国内市场的特殊性,许多海外厂商是不了解的。而任天堂则对国内玩家都玩日版、港版游戏的情况心知肚明,但面对一些无力改变的因素,任天堂做出了这个「很不日本人」的决定,成功地让NS在2018和2019年实现了中文的遍地开花。
残废的港服
有不少玩家喜欢通过My Nintendo、家长控制等APP来查看自己每个游戏的时长。
但因为My Nintendo仅限日服账号,家长控制的数据又不够全面,因此许多玩家也会选择用第三方软件,这样无论是美服、日服都能看到自己的游戏数据统计(不过第三方不能保证账号安全性,不推荐使用)。
然而无论是官方还是第三方,都是从任天堂的同一个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的,而这个数据却并不包含港服游玩的时间。
例如使用同一个账号,在港服玩了200小时【王国之泪】,之后转到日服继续玩了50小时,任天堂的数据库只会记录你50小时的时间,而港服那200小时是不存在的(不是主机系统里看的记录,而是任天堂服务器上的记录)。
除了游戏时长的统计外,港服eShop、港服Online会员等等也都是后来才有的,上线之初甚至还是残废,港服Online会员到今天都没有头像兑换功能。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当年任天堂在从3DS/WiiU的旧时代,迈向NS的全球化新时代时遗留下来的顽疾。那时的任天堂香港还是「奄奄一息」的状态,无论是开发还是运营上的许多事务,都难以跟上步伐,这么多年来就积重难返了。
当然,其实不只是港服,任天堂在许多方面都还没有实现全面的全球化。例如上面提到的「My Nintendo」的APP就是日服独占,美服都不能用,尽管其中的游戏统计数据在美服也有。
这也是任天堂未来在新主机上亟待迈出的一步,实现真正的全球同步。相信届时港服也将能重整旗鼓,在新主机上为玩家们带来最全面的体验。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