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养生

一个解除疲倦、乏力、有淤血的方子,补气化瘀、改善气虚血瘀

2024-09-01养生

声明: 本篇 图、文 均来自于网络,若 图片 文字 对您造成了 侵权 ,请您请在 后台留言联系 我们进行 删除 ,我们收到留言后将尽快 删除

个体有差异 · 如涉及用药 · 须遵医嘱

疲倦,乏力,不想动,劳累后心慌、心悸、身体疼痛,最典型的就是舌头有凹陷,有瘀点。

这说的是不是你呢?这些都是中医上所说的气虚血瘀的典型症状了。

其实瘀血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导致瘀血的原因也有非常多。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在中医文献中,瘀血又称「恶血」、「杯血」、「蓄血」、「败血」、「污血」等。

我们常说,我们人体内的气是有推动、温煦、固摄、气化等重要作用。

人体内的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的活动、以及血液的循环运行、津液的输布,大多都是需要在气推动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一旦气虚,它的推动、温煦、固摄、气化等作用相对应的也会变得虚弱。

这个时候,气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动血液,导致血液在体内没有办法畅行,聚集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淤血。

再加上没有足够的力量让血液固摄在脉管之间,血液往脉管外边跑,也会形成瘀血。

不过这个瘀血是表现在身体上的,可以被看到的,像色斑、身上总是不知道怎么来的青一块、紫一块,这些其实都可以说明是气虚瘀血。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这时就需要补气、化瘀一起进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将补气化瘀齐头并进,那就是补阳还五汤。

原方用量为: 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6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本方也是清代名医王清任针对中风半身不遂而制的一张方剂。

一旦气血不能很好地荣养肢体,就会导致身体萎废不遂,此时就可以使用补阳还五汤来补气活血。

但临床应用不必拘泥于半身不遂之病,其他很多疾病,只要是证属气虚血瘀者,皆可使用。

肢体的运动想要灵活有力,需要气血上达于体表而濡养肌肉,所以本方使用大剂量黄芪来补益中焦之气。

黄芪味甘、性温,可以大补元气,气旺血行,有助于去除淤血,用到这里正合适。

同时配伍小剂量的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等来活血化瘀,适用于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最后加入了功善通络的地龙,用来指引其他诸味药到经络。

由此,诸味药搭配,可以同时达到补气、化瘀、以及通经络的目的。

临床使用补阳还五汤的关键在于对气虚血瘀证的把握,因本方气虚重用黄芪,所以自汗而浮肿、身体麻木不仁的黄芪证应该是很明显的。

既然有血瘀,那么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血液粘度增高、流速减慢等情况也是比较明显的。

本方与黄芪桂枝五物汤都治气虚血瘀之证,但本方所治的瘀血程度比黄芪桂枝五物汤要严重,已由四肢麻木进展为半身不遂,舌象也由暗而转为紫。

方子药效虽好,但一定要进行辩证再使用,由于个体及病情不同,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