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乾隆请三千名老人吃饭,为什么吃完后,这些老人都相继去世了?

2024-11-13历史

作为创造康乾盛世的皇帝,乾隆是一个非常注重自己声誉的人。

尤其是在暮年时,他为了得到天下人的称赞,花钱宴请天下老人前来赴宴。

结果这次千叟宴过后,前来赴宴的老人竟相继离世。

这些老人在这场盛宴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千叟宴

应该有不少人听过乾隆的「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邀请上千名老人前来贺寿,以彰显皇帝的功绩。

即便到了现在,也有很多人有钱后,回到老家宴请家乡老人,用以展现自己「回报家乡」的诚心。

但在历史上,最早召开千叟宴的并非乾隆,而是他的祖父康熙。

这两人在历史上,一个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个是活的最久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长寿。

而且在康熙时期,因为前期的励精图治,康熙后期国库还是非常充盈的。

再加上当时满清入关后,虽然经过了顺治皇帝的精心治理,很多汉民已经习惯了清朝为统治者。

但在民间还是有很多人怀念明朝时期的。

那段时间,民间的「反清复明」闹得非常厉害。

所以在康熙暮年时,当时国库充盈,天下大定,为了笼络人心,所以康熙举办了一次千叟宴。

这一次是阴历三月份举办的,虽然北方依旧春风略寒,但好在逐渐走暖,中午时分也是比较暖和的。

如果碰上好天气,北京城也是春风和煦,算得上是好时节。

第一次举办千叟宴的时候,康熙已经六十岁了,正好借着过六十大寿的机会,举办这次千叟宴。

即便此时距离康熙离世还有九年,但他已经成为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因为喜上加喜,再加上当时的气候不错,这次宴席举办得非常顺利。

而这些老人在回到家乡后,纷纷称赞康熙皇帝的仁厚。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康熙在临终之前又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

虽然这一次是在春节过后举办的,但这一次规模更加盛大,无数老人从天南海北赶过来。

当时十二岁的乾隆也参加了这次宴会。

在看到天下老人皆臣服于朝堂之下,然后高呼「康熙帝王圣明、大清千秋万代」的时候,乾隆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乾隆认为,皇帝做到自己爷爷康熙这种地步,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不过,虽然这次宴会举行得同样顺利,但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当时很多老人来到京城后,有的人没来到京城就去世了。

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天寒地冻

这些老人都是皇帝从全国各地邀请来的。

甚至很多地方官员为了彰显自己治下的百姓安宁长寿,逼得长寿老人必须前往京城赴宴。

而皇帝要的就是人多势众,老人来的越多越能显示自己的功绩。

而且当时清朝国库非常有钱,臣子们不可能为了这点小钱,而惹得皇帝不开心。

反而是花的越多,他们从中得利也越多。

所以,这些老人不可能是被人杀害的。

究其原因,还是第二次举办的时间不太好。

因为康熙第二次举办的时候,他已经六十九岁了,他本可以等到七十岁再办的。

但那一年,他身体一直不好,多病缠身。

他担心自己熬不到七十岁,为了最后看一下自己治下的大好河山,于是提前了一年。

不止年份上提前了一年,月份也从三月改到了正月。

当时刚过完春节,北京城里天寒地冻,很多从南方赶来的老人根本无法适应北方的寒冷。

再加上跋涉千里,舟车劳顿,到了京城再冻了几天,很多老人在参加宴席前就病倒了。

这些老人最小的也是六十岁,一旦病倒,就算华佗在世,也是很难救回来的。

不过正如康熙自己预测的那样,他也没有活过那年冬天。

雍正继位后,因为疯狂工作,而导致英年早逝,根本没熬到能举办「千叟宴」的年纪。

但乾隆登基后,他深刻吸取父亲的教训,积极养生,自律生活,一切向爷爷康熙看齐。

可能真是康熙庇佑,乾隆还真是长寿,虽然在位时间比不上爷爷,但寿命是真的长。

乾隆七十四岁的时候,还能南巡天下,察看大清王朝的大好河山。

但南巡回来后,他觉得自己的功绩可以比得上爷爷康熙了。

结果一回京城,自己的重重皇孙出生了。

都说「五世同堂」罕见,但乾隆做到了。

为此,乾隆下令,他要学祖父康熙那样,举办自己的第一次千叟宴。

而这次说是「千叟」,但是前来赴宴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当时整座乾清宫都险些坐不下。

并且这一次吸取了教训,让官府好生照看这些老人,吃穿住行都由国库掏钱。

这次在赴宴前,老人们个个精神抖擞,但是赴宴回家后,却有的人去世了。

这次又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繁文缛节

在古代,等级制度是非常严苛的。

比如吃饭时,父亲不落座,子女不能动筷;正妻不开口,妻妾不能插话。

但这也只是民间的规矩,在皇宫中,规矩更大。

当时的满清在关外本就有一套礼仪制度,但入山海关后,为了融入中原大地,只好将明宋时期的儒家礼仪也添加进来。

在满汉两大礼仪制度的融合下,清朝的礼仪达到空前绝后的繁杂。

在清朝史料中,我们能看到大部分京城官员非常抗拒进宫吃饭。

皇帝自己吃饭,规矩也比较少。大臣在自己家吃饭,规矩也没那么大。

唯独君臣在一起后,为了彰显皇室的威严,从进门开始,入门跪拜,赐酒跪谢,问政跪叩……

即便在动筷子吃饭的时候,也要观察皇帝脸色,随时准备回答皇帝的问政,屁股永远是半悬在凳子上的。

即便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发出声音,更不敢大口吃,生怕嘴里的东西还没咽下去呢,皇帝就开口了。

而参加千叟宴的这群老人也是,从被选中,准备进宫赴宴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参加各种礼仪培训。

先折腾半个月再说,等到入京之后,再由宫人统一培训检查,防止出现纰漏。

而且当时因为参加宴席的人数太多,即便皇宫再大,也盛不下三千多名老人。

因此,当时只有一品大员、封疆大吏、附属国使臣,以及皇子皇孙才有资格进入宫殿。

而其他大臣将领,文人墨客,只能在宫殿外的廊檐之下,剩下的有过功名的则分到走廊中。

而那些并无功名,又无背景的老人,只能往后排。

再加上正月初六的寒风萧瑟,等三跪九叩之后,饭菜早凉了。

潦草吃完宴席,再灌上一肚子凉酒,等离开宫殿的时候,不得风寒的都是少数。

再加上来到的时候,官府好生伺候,该穿的穿,该吃的吃。

这返乡之时,下面官员则是能贪多少算多少,就算死在半路,皇帝也不会过问。

万万没想到,乾隆八十五岁退位的时候,又举办了一次。

当时他已经禅位给了嘉庆,所以这次举办地点是在东边的宁寿宫,举办地点小了不少。

虽然嘉庆已经是皇帝了,但他也不敢惹自己老爹生气。

于是这次比上次还盛大,单单邀请的民间老人就有三千人,再加上各地官员和使者,足足有五千多人。

很多人在宁寿宫挤不下,只能排到宫门外,

而且这一次将年龄限定到了七十岁以上,来的都是须发皆白,口无全齿的老人。

当时参加宴席时,先对乾隆三跪九叩,然后再对嘉庆来一遍。

等到六跪十八叩之后,再由嘉庆率领众多老人,再对乾隆跪叩一遍,如此下来,便是九跪二十七叩。

但这些远远还没结束,因为他们要接受两位皇帝的轮番敬酒。

这些参加宴席的老人,别说吃酒喝肉了,就连一顿暖饭都不曾饱肚,大都喝了两三杯凉酒而归。

只要宴席之中热闹,至于他们怎么回去,又死了多少人,乾隆才不会关心呢。

这「千叟宴」看似是宴席,其实更像这些老人的催命饭。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