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项羽搞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刘邦继续郡县制中央集权才是顺应时代?误会大了……

2024-03-22历史

历史如棋局,每段历史都相当于一个棋谱,记录着那个时代多方高手的实战博弈过程。

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再加之后人的加工和渲染、以讹传讹或者文艺作品的塑造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人流芳百世,有人则背负骂名。

像暴君代表商纣王,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为他平反,认为商纣王是被污名化的,罪行没有那么严重。事实上,「纣」这个谥号是后人强加给他的,他本名叫子辛,也叫帝辛。再如被骂「卖国贼」的李鸿章,也是一位被历史丑化的代表人物,却不知「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在晚清面临的境况下,基于他个人的见识和能力,已竭尽所能。李鸿章死后,梁启超感叹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钩沉历史,还有不少人和事与史实相悖。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店购买↓↓↓

项羽搞分封是开历史倒车?

刘邦是顺应时代潮流,继续郡县制中央集权?


项羽入关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十八路诸侯。刘邦执政后,则是采取郡国并行制,保留了郡县制。所以不少人认为项羽是「开历史倒车搞分封」,而刘邦是「顺应时代潮流,继续郡县制中央集权」。

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

在楚汉战争的具体操作中,刘邦代表分封,是大封诸侯的那个;项羽则代表集权,是极度小气的那个。

此时的刘邦表面上是分封制的明显支持者,对合作的盟友从来不吝惜予以加封,甚至扩大其封国。在刘邦最终击败项羽称帝前,他所封的诸侯都是盟友而非属下。从刘邦重新占领关中,到最后击败项羽,他直接统治的范围只是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地盘,关东所有国家在被汉灭亡后依然存续,只是换了亲汉的国王——汉灭魏后彭越担任魏相,随后接替魏豹成为魏王,其领土从西部被秦国在战国时征服同化已久的地区换回到被项羽吞并的战国后期魏国核心地带;汉灭赵后,刘邦老友、赵国本土实力派张耳成了赵王;汉击败项羽临时任命的韩王郑昌后,把韩国还给了韩国王族的韩王信;汉灭齐后,把齐国封给了大将韩信;汉灭燕后,把燕国封给了卢绾;楚国体系内的九江王英布被项羽击败后,领地被西楚直辖,刘邦又封英布为淮南王,助他复国,甚至在项羽灭亡后,楚国仍然被改封给了齐王韩信。所以这一时期,刘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分封制度维护者。

项羽的表现却完全相反,在别人立下大功需要封赏的时候很小气。韩信评价项羽时曾说,项羽对手下人非常谦和有礼,若手下人生病还会亲自去慰问,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并且哭一场,但是真正需要封赏的时候,印章上的角都被磨平了,也不舍得给人。自关中分封后,除了在汉军东进的时候临时封过一个韩王郑昌外,他并没有在新占领区封过任何一个诸侯。即使是这个郑昌,也是因为正在和齐国作战的项羽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拖住大举东进的汉军才封的。

而当刘邦击败项羽时,汉王朝的领土并不比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大多少,异姓诸侯王的势力还很大,若联合起来对抗刘邦,后果依旧不可预料。为了稳固政权,刘邦马上开始了削藩行动,先消灭敌对自己、不受管辖的诸侯国,然后找理由吞并亲近自己的异姓诸侯国,并将其重新分封给自己的宗室子弟。通过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刘邦实现了统一战争后的平稳过渡,为汉帝国的进一步兴盛奠定了基础。

刘邦非常懂得审时度势,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曾夸赞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北魏效仿汉武帝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是为了防止母族干政?


汉武帝晚年,为立刘弗陵而赐死其生母钩弋夫人。

到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效仿汉武帝,开创一项奇葩制度——「子贵母死」,意思是北魏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他的生母必须被赐死,以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干涉朝政。

然而讽刺的是: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400 年的大乱世中,实行「子贵母死」制的北魏,竟是唯一出现过太后专权的政权,还不止出现了一次,比如最有名的冯太后、胡太后。

事实上,从「开创者」拓跋珪到「终结者」孝明帝元诩的九任北魏皇帝,大部分都跟「子贵母死」无关。

第一任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之母贺氏是病死的,与「子贵母死」无关。

第二任皇帝明元帝拓跋嗣之母刘氏:被晚年因吸毒导致精神错乱的拓跋珪赐死,赐死原因不明。

拓跋嗣宣称母亲被赐死,是因为父亲想立自己为太子,是为了用「子贵母死」来强化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算是「子贵母死」疑似案例一。

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之母杜氏,是被拓跋嗣所杀,但在其死后两年,拓跋焘才被立为太子,时间上很难与「子贵母死」相关。而且杜氏的谥号是「密」,有「追补前过」之意,可能与同年死亡的后宫竞争对手昭哀皇后姚氏有关。

第四任皇帝拓跋余是非储君、非正常继位和非正常死亡的短命皇帝,历史上没有其母被杀的记载。而同样非正常继位的第五任皇帝文成帝拓跋濬,其母是柔然王族出身,在拓跋濬继位后不久,就被元老大臣联合拓跋濬乳母窦氏逼死,历史上对此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可以肯定拓跋余之母与「子贵母死」无关。而拓跋濬之母是「子贵母死」疑似案例二。窦氏即后来有较大权力的常太后。

第六任皇帝献文帝拓跋弘在被立为太子后,其母李氏被当时执政的常太后以「子贵母死」的理由赐死。这是第一个符合「立完太子随后赐死其母」的「子贵母死」标准案例。常太后借此排除了一个潜在的权力竞争对手,也为冯氏在常太后和拓跋濬本人死后作为最强势太后之一实现专权创造了条件。

第七任皇帝孝文帝元宏之母李夫人:死于孝文帝被立为太子的同一年,死因不明。当年,摄政的冯太后与献文帝拓跋弘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权力斗争,李夫人的家族是献文帝拓跋弘特别重视的外戚势力。很大可能是冯太后借「子贵母死」制度赐死了李夫人以削弱献文帝的实力,不久后李夫人的族人也被冯太后诛灭。由于没有明文记载她被赐死,只能算作「子贵母死」疑似案例三。李夫人的死完全对冯太后加强太后专权、削弱皇权有利。

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之母高氏,据说被后来成为孝文帝第二任皇后的冯昭仪派人暗杀,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猝死,被归咎到冯昭仪头上。她死时太子还是元恂,所以与「子贵母死」无关。但元恂被立为太子时,其嫡母林氏仍然被冯太后下令赐死。

到了第九任皇帝孝明帝元诩,其母不但没被赐死,儿子继位后还直接当了实权太后。

由此可见,「子贵母死」最早只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非正常继位后加强自己继位合法性的宣传。到太武帝拓跋焘死后的混乱时代,大臣们拥立其孙拓跋濬继位,但是不希望他出身柔然王族的母亲把控朝政,以「子贵母死」的名义逼死了她,并且推举拓跋濬乳母常太后摄政。之后的「子贵母死」才真正成为制度,并且沦为常太后、冯太后排除竞争者的工具。


夫差是因为西施的美人计才放过勾践的?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来犯的越军后,乘胜长驱攻入越国腹地。越王勾践仅剩五千残兵,退保会稽山。

明明形势大好,吴国君臣却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此后,夫差又对越国长期采取怀柔羁縻的政策,让越王勾践得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喘息期,最终成功翻盘,灭吴取霸。

不少人将吴国之败归咎于伯嚭被越国的糖衣炮弹击倒、夫差本人惑于西施的美色,刚愎自用等,硬是将越国的公关运作和战略忽悠拔高到了中国史上的顶尖水平。

那吴国为什么会接受越国的求和呢?

在此次战争的两年前,吴、越爆发了第二次携李之战,新登王位的勾践带领大军击败了百战之师的吴军,还击伤吴王阖闾的脚趾,导致其感染而亡。这次偶然性的胜利让勾践信心膨胀。

于是,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后,勾践于公元前494年初主动攻吴。

为了打夫差一个措手不及,勾践这回没有走陆地上的老路,而是企图穿越太湖直扑姑苏,结果却与拥主场之利、水战经验又更丰富的吴国水军遭遇于太湖东侧之夫椒山水域,遭遇惨败,连钱塘天险都无力防守。勾践为求自保,率残兵「五千」上了会稽山。

会稽山本是越人的发祥地,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都好,且身后还有群山沟壑可供回旋,至少短期内吴兵难以捕捉。所以勾践大胆向夫差提出了和谈。初期的接洽中,双方都在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牌。

勾践最大的和谈本钱,所谓「余兵五千人」,出于越国谈判代表文种的单方说辞。从越军溃退的情况来看,连钱塘天险都无力防守,勾践手里究竟还剩多少兵力其实相当可疑,很有可能是在使诈。

而吴国近年征战不断,夫椒之战又是一场恶战,吴军虽胜,损耗也当不小。战后又从太湖之滨穷追数百里至会稽山下,掉队失散的又不在少数,且已成强弩之末。

但吴国君臣不是吃素的,看出越国在诈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越国的初次和谈提议。

于是第二次,越国以「美女宝器」贿赂伯嚭。西施是不是在这批美女之列,史不可考。但西施的籍贯诸暨,是一个重要信号。诸暨恰好就在勾践打游击的会稽山与龙门山的峡谷之中。贡献一个诸暨美女所释放出的信息,表示勾践的越国政权仍能在浙西山地得到百越部落的支持。「宝器」则透露出越国在财政上还有办法,还不至于马上崩盘。

整个信息链串联起来,就是勾践手里还有一定兵力,逼急了可能拼死一搏;山地里的百越部落仍然支持他(能得到粮食和兵员补给);越政权还有施政能力,物质上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而对于西、南两线受敌的吴国而言,只能打速决战,击败一个对手后必须迅速收回拳头,否则就要第二次吃入郢之战的亏。如果能够一劳永逸地把这个敌人变成朋友甚至盟友,那就更完美了。

以上才是吴国接受越国求和的真正原因。



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


【历史的棋局】由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资深作者联合写就,跨越14个朝代、3000年历史,讲述嬗变之局中真实的王权争霸与宦海风波,展现中国人的成败经验与济世智慧。



学习历史,先要入门,然后才能登堂入室、深入后院。兴趣,是入门的先导;质疑设局求解,是激发兴趣的门径。【历史的棋局】正是引导历史爱好者进入历史之门的博弈求解之局。

——历史学家、【秦崩】作者 李开元


【历史的棋局】收录了四十余篇历史小文,呈现了不少值得品味的历史细节——曹操写诗竟是对经学世家的抵抗,唐朝在伊朗高原册封了波斯王子,年羹尧在八旗小圈子中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我们经常试图寻找大历史下的逻辑,但细节中的魔鬼往往会给我们意料之外的启发。

——著名学者、【枢纽】作者 施展

文不甚深而言多有据。休闲阅读,则如午后甜品;有志于学,则是开胃小菜。

——【传奇中的大唐】作者 刘勃

这本书之所以有趣:第一,它从小处着眼,写了许多权力棋局上意想不到的棋子,如东汉末年在宦官与外戚斗争中莫名成为「最后幸存者」的诗人,逃脱了「子贵母死」命运而大权在握的北魏太后,让读者看到了人类命运的偶然之谜;第二,它又是从大处着眼的,书中的每一枚棋子被放到了大历史的视角下,从政治、军事的多重局势出发,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让读者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人类命运的逻辑之思。这是一本轻松、易读却充满知识的书。

——【汴京之围】作者 郭建龙


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国家人文历史团队主编【历史的棋局】原价68元, 今日下单享六六折优惠,仅需45元!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