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为什么有人开始洗白隋炀帝了?

2024-05-08历史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洗白隋炀帝?是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还是隋炀帝这个人真的被误会了千年之久?隋炀帝到底应该如何公正的评价呢?

说起古代的那些历史人物形象呢,其实几乎都来源于史书——正史。隋炀帝自然也不例外,隋炀帝的形象也就是在这最近十来年才开始变成什么「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类的,其实在之前的所有史书记载中,隋炀帝那都是一个完美暴君的形象。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甚至直接在自己的书中称杨广为「逆广」,唐朝的名臣魏征等人编纂的【隋书】中也为隋炀帝杨广标上了暴君、荒淫无道等标签。而后世编纂的各类史书也大多采用了【隋书】之中的观点。比如在大名鼎鼎的【资治通鉴】中对隋炀帝的描述就跟这个【隋书】如出一辙。

直到最近十来年,这隋炀帝的评价才慢慢开始变得有些正面,比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万老先生呢,就曾经在他发表的【论隋炀帝】一文中对隋炀帝重新有了新的评价,他认为隋炀帝是一个功过都有的一位帝王。对隋炀帝巩固边防,开凿大运河,营造新都洛阳等方面都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随后很多专业人士就不断的给隋炀帝开始「翻案」。事实上,这隋炀帝在史料中的记载并没有改变,他干过的事儿呢,也是板上钉钉的。

那为什么古今对隋炀帝会有如此大的改观呢?我认为,只能说是我们今天的评判标准变了,因为我们今天的人相较于古人,视野变得更加宽泛了。 所有给隋炀帝洗白的人也是基于这么一个标准在重新评定隋炀帝的。

可是对于隋末唐初那时候的百姓来说,大多数人都是很仇视隋炀帝的,隋炀帝在位的那些年之中几乎每年都要征发很重的徭役,尤其是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呢,给百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担与死伤,导致百姓几乎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我们可以看看史书中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数据。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调拨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开始挖壕沟拱卫洛阳,人数有几十万之众。第二年,隋炀帝为了营造洛阳,又调拨了200万的民力。至于开凿运河跟修建长城所调用的民力那就更多了。三征高句丽期间,隋炀帝总共调用的民力统计下来有400万到500万人次之多。

隋炀帝这样无休止的滥用民力,是导致隋末大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朝廷当时统计的人口户数是890万户,大概人口为4600万,可是到了唐朝建立之后的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年间就只剩下不到300万户了,人口大约也就在1800万左右,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人口减少了2/3啊。

所谓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其实就是我们后人感受不到当时的那种痛,而隋末的百姓们感受到的可是锥心之痛。 如果你觉得杨广的「罪」只是「罪在当代」?那就大错特错了。

唐初户数不到300万户,约1800万的人口,直到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也就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的人口才突破了5000万,整整100多年的时间才恢复了隋朝时期的人口,你想想,这影响还仅仅是当代吗?

大唐初期的百年间是没有规模比较大的内部战事的,这100多年总体来说是比较平和的,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才恢复并超越了隋朝年间的人口,那你想想这隋末的破坏力是有多大?

如果有人说史书是唐朝为了黑隋朝,才把隋炀帝写成那样昏庸、好色、暴敛的形象,可是这人口数据总不会有假吧?

在古代,人口数据这个东西关系到朝廷的税赋收益和徭役,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为了黑前朝而舍弃这么多赋税跟人力吧?

其实魏征这些人写的【隋书】里面还是比较客观的,其中对隋炀帝这个人一些优点也 是有很多赞誉的。

比如隋书中就记载着隋炀帝是「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现在为什么很多影视资料中的隋炀帝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呢?这都是【隋书】等史书中记载下来的。而真正把隋炀帝写的一无是处的是像【隋唐演义】这样的小说,而并非是史书。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来都来了,点个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