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世纪传统顽强地延续至今,与现代生活完全无关。在德语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比利时和法国的部分地区,熟练工旅行的习俗叫做「熟练工年」(德语Auf der Walz),直到现在仍然十分盛行。
自中世纪以来的数百年间,在欧洲,完成学徒生涯的年轻人开始以「熟练工」 (journeyman,这个词源于法语 journée,指的是熟练工获得报酬的一天的工作) 的身份外出旅行,按天为不同的师傅工作,见识世界,积累行业经验。之后他就可以成为「大师」,在这之间他的身份就是熟练工。他们大多是木匠,但也有一些是石匠、屋顶工、管道工或其他古老的建筑工种。
当然,他必须带上自己的工具和简单的衣物,装在一个布包中。他的目标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一个他所在行业的大师,并为之工作。
当地的工匠大师必须收留任何来敲门的熟练工,并为其提供食宿。有时,农民、酒馆或当地家庭也会收留熟练工,因为他们的传统仍然受到广泛的尊重和支持。因此,每个被收留的熟练工都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声誉,这样下一个同伴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将在大师的指导下学习新技术和技能。他在这里的时间不能超过三个月,因为他必须保持陌生人的身份,并前往下一个城镇。如果可能的话,他可以搭便车,铁路旅行不受欢迎,但允许乘坐飞机和轮船进行(海外)长途旅行。但在过去,他要么一个人步行,要么就像鸭子一样成群结队地行进。
这是欧洲的一道来自中世纪的风景线,这群出远门闯荡的年轻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无不让人侧目。
那么,这些人究竟是谁呢?这一古老的传统为何如此悠久,并依然发扬光大?
熟练工公会在1920年代消亡,并在1980年代卷土重来,事实上,它现在比二战前更加兴盛。因此这一传统重新焕发活力,与中世纪的概念基本保持不变。
▲图:巴特基辛根(巴伐利亚)徒步旅行的熟练者会议。2010年。
在中世纪,学徒必须跟随行会大师很多年。经过多年的学徒期,他就可以成为熟练工了。
但行会却不允许没有经验的年轻工匠晋升为大师,学徒只能选择受雇,按日领取工资,但很多人更愿意四处奔走。
在欧洲部分地区,例如中世纪后期的德国,花时间担任熟练工,从一个城镇走到另一个城镇以获得不同工坊的经验,成为培养有抱负的大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行年限过半后,家庭成员就可以在相关行会的登记簿上登记为工艺大师候选人。只有在旅行期结束后,再在申请地的工坊工作几年,即所谓的「勇气年」,才有可能注册为行会大师。
过去,在成为大师之前必须按照这样的传统旅行。现在则是自愿的,是一种荣誉。
▲图:熟练工在旅行期间的行李。2015年。
三年零一天是「熟练工年」 (auf der Walz,这个词的意思是滚动或转动,如舞蹈「华尔兹」一样四处巡游) 的规定期限。在此期间,熟练工必须远离家乡至少50公里,否则就会被冠以「白吃白喝者」的恶名,然后被不光彩地逐出兄弟会。
因此熟练工兄弟会制定了一个标准,保证他的优良品行,这对人们把他们和流浪汉区分开来很有帮助。
他必须在30岁以下,单身,无子女,无债务,无前科。熟练工年的目的是积累经验,而不是财产或财富。他将只带着最基本的必需品出发,多半是只带一个包袱。
在旅程开始时,熟练工只携带一小笔固定金额的钱(过去通常是五德国马克,现在是五欧元)。最后,他回家时口袋里应该装着同样多的钱。因此,他不应该在旅途中浪费金钱,也不应该储存任何财富,而应该只为了体验这个习俗而旅行。
为了互相学习熟练工之间的礼仪和习俗,每个熟练工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都会有一个所谓的「出发熟练工」陪同,指导他学习所有的规则和秘诀。
比如,熟练工之间有一些秘密的手势和特殊的握手方式,每个行会的手势和握手方式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确保对方是真正的工匠而不是冒牌货。在早期,向非兄弟会成员传授这些技能是要受到惩罚的。虽然在电话、身份证和官方文凭时代不再那么必要,但这些标志仍然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下来。
他们还可以通过行会领带来辨认彼此,有时还可以通过金耳环来辨认,在某些情况下,金耳环会显示佩戴者的隶属关系。比如石匠会佩戴带有六角星的金耳环,让人想起石匠建造的所罗门圣殿。在早期,耳环和金手镯对熟练工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必要时可以用来换钱,如果熟练工在旅途中去世,还可以用来支付掘墓人的费用。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也就是说,只有在真正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中断旅程,例如在患重病的情况下,或者是直系亲属(父母和兄弟姐妹)即将去世。
除了耳环和手镯外,他的衣着打扮也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是熟练工:黑色灯芯绒喇叭裤、夹克和马甲,配白衬衫和宽边黑帽,有时还戴高帽,外加一根非常时髦的卷曲手杖。夹克上有六颗银扣,代表每周工作六天,马甲上有八颗银扣,代表每天工作八小时。
帽子对他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能够自己做决定,只有在他真正尊重的人面前才会脱帽。
由于木匠在外国人中占很大比例,而且旅行的传统在木匠中保存得最好、最久,因此几乎没有人知道其他行业的熟练工也可以去旅行。这也导致了许多其他行业的熟练工也可能穿着典型的黑色木匠装。但事实上其他行业的熟练工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如金属工穿蓝色,泥瓦工穿灰色或米色,食品工穿黑白相间,彩绘工穿红色。
▲图:一位德国-匈牙利毛皮商的旅行书。1816年。
不管怎样,任何行业的熟练工必须保持干净整洁,举止得体,待人友善,衣着讲究。他的举止在公共场合应该表现得友好,这将帮助他们找到过夜的地方并搭便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因此每个人都有一本旅行手册(Wanderbuch),在当地市政厅盖章以代替居住登记。如果熟练工在城镇中寻求一点帮助,这里也会注明。在这本手册中,他记录了大师或客户的各种工作任务。过去,熟练工仅赚取自己的食宿工资,而现在他的工资是按市价计算的。
当到达一个新的城镇时,熟练工会被指派给一位审查大师,确认他的熟练工资格。然后他会收到一份工坊清单,按照一定的顺序走访工坊,四处寻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熟练工会得到一小笔钱——足够他去下一个城镇的路费。否则,他将在行会庇护所中获得一席之地。他的名字会被记入行会保险箱,并注明他与主人的契约期限,通常为半年。双方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收回这个契约。
离开城镇时,行会会颁发一份证书(Kundschaft),说明工作成就,并断言熟练工的适当行为和契约的有序结束。没有它,在下一个城镇很难找到新的契约,但实际上,大师们确实经常抱怨熟练工逃跑。许多行会庇护所都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这些潜逃者的名字,以及他们留下的债务。
截至2010年,德国还有450名熟练工走在游学的路上,虽然绝大多数仍然是男性,但如今年轻女性「熟练工」已不再是闻所未闻。就像上面这些年轻女性一样。
就这样,在卑微的生活中,一个年轻人学会了如何建立信任,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学会与不同的大师和其他伙伴合作,接受彼此的差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人三年多不能回家,任由陌生人摆布的时候,他的性格会得到很大的锻炼。然而,他可能会比呆在家里发现更多,学到更多。
这是一次伟大的冒险,它能让旅行者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在三年零一天结束时变得成熟稳重。更不用说这些年所带来的体能和耐力了。
单行本已更新到第五期(卷10、11、12),另有我收藏的大量中世纪书籍,领取方法见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