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国连投16轮反对票,邓公放话一否到底

2024-06-04历史

1981年,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会议引起了全球注视。在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过程中,局势一度陷入僵局,我国在连续16轮的投票中都坚决投下反对票,甚至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邓公公开表示,我国将坚决反对到底,不会做出任何让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在这次选举中如此坚决呢?

(邓小平)

联合国秘书长是全世界最大国际组织的执行官,这个职位对于各国来说都具有极高的意义。因为,拥有这个职位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个职位并非每个国家都有机会争取。候选人首先需要通过全球各国的投票筛选,然后进入最后的决赛阶段,由15个安理会成员国进行投票决定。在这15个国家中,包括我国在内的美、苏、中、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投票最具关键性。

这五个国家享有一个特殊权利,即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无论其他国家的投票结果如何,只要五常之中有一个国家投下反对票,候选人就无法当选。这种机制保证了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但同时也使得选举过程变得复杂和微妙。

(瓦尔海德姆)

在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海德姆的任期即将届满,按照联合国规定,连任两届的秘书长应当进行重新选举。然而,瓦尔海德姆却坚定地希望能够继续连任。在他的任期内,他对西方事务的处理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效率,得到了西方各国的大力支持。然而,这一行为却让第三世界国家感受到了明显的不公正待遇。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四位秘书长中就有三位是欧洲人。面对这一情况,瓦尔海德姆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担忧,因为他深知,只要能够持续获得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支持,连任秘书长的职务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萨利姆)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选择了支持非洲坦桑尼亚的候选人萨利姆。这使得两人最终以相同的票数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阶段。这无疑预示着一场激烈的角逐即将展开。然而,令海姆颇感意外的是,中国在关键时刻投出了反对票。眼见局势如此,美国也紧跟其后,投出了反对票。中美两国在此事上的立场坚定,毫无退缩之意。在进行了16轮投票后,邓公担心代表凌青承受不住压力,特地指示他只要继续支持海姆,就要坚决投下反对票。

面对如此坚决的态度,海姆情绪激动,甚至公开向凌清询问,中方有何诉求,他一定会尽力满足。然而,凌清的回应却让他失望了。他明确表示,中方并无任何特殊诉求,只是希望维护世界力量的平衡,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立场出发,支持他们。海姆意识到,中国在此次选举中的立场坚定,不容动摇。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决定主动退出选举。与此同时,萨利姆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艰难,选择退出竞选。两位候选人同时退出,这在联合国选举史上还是首次。

(德奎利亚尔)

后来经过各方充分的讨论,最终,来自南美洲秘鲁的德奎利亚尔脱颖而出,成为了联合国新一任的秘书长。这次选举的结果,也为联合国竞选开启了一条新的规定,即优先考虑第三世界国家的候选人,并在五大洲之间轮流循环担任。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由少数大国主导的竞选格局,使得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有了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的管理中。这也正是我国坚决支持这一规定的原因,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实现国际事务的平等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的和谐与稳定。

(邓小平)

然而,这一决定也曾引起一些质疑和困惑,有人不解我国为何在这件事上坚持立场。对此,我国领导人邓公曾幽默地表示,领导职务并非易事,想要当头头就会面临诸多麻烦,而霸权主义更是会导致名誉扫地。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一直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之上,我们深知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我国的外交理念中,我们始终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就是我国领导人的智慧,也是我国作为大国的风范。

我们坚信,只有尊重各国的主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全球各国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