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 『文史道』 >右上角…>设为星标 ★ >第一时间阅读精彩美文
文/文史道
整部水浒里,燕青是活得最通透的一个人。
也是将宋江看得最透的一个人。
梁山招安后,宋江带领梁山军马平定完王庆叛乱,分兵返回东京途径一个叫「双林渡」的地方时,燕青借「射雁」一事,就曾表达了对宋江的不满。
【水浒】原著中这样描写道:
「宋江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见了,心疑作怪。
又听的前军喝采,使人去问缘由,飞马回报,原来是浪子燕青,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却才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雁,因此诸将惊讶不已。」
宋江知道后,将燕青叫到跟前,用大雁的「仁智礼仪信」好好的给燕青上了一课。
宋江说,大雁是礼义之禽,正如同我等兄弟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
其实,燕青比宋江更知道大雁与兄弟之情,表面看是燕青在射雁,其实燕青正是用「射雁」在唤醒宋江。让他别忘了智真长老之言。
宋江等人五台山拜智真
梁山招安后,第一战是征辽之战。
在大破辽国后,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一众人曾前往五台山拜谒了智真长老,求问梁山前程。
当时智真长老并未明说,只是给了宋江四句佛偈:
「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当时智真长老将梁山好汉比喻成群飞的大雁,「东阙」,本意为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古代通常指代朝廷。「双林」应该就是后文出现的「双林渡」。
其实,智真长老的意思是说,梁山好汉大破辽军,虽然没有损失一个将领。但是以后就不会有那样的好事了。等到再次班师回朝的时候,必将不能团圆。
如果要论眼前的功劳,在遇到「双林」的时候就是功劳的顶峰。如果那时候收手,就可以保证「福寿双全」。
不过,这都是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全本故事情节)下才能看到的。
话说,当时宋江不解智真长老的佛偈,继续追问时,智真表示需自行参悟,不可明说。
宋江下了五台山,将智真长老的佛偈说与众人,当时没有一人能领悟到其中的禅机。
燕青「双林渡」提醒宋江
离开五台山后,宋江一行人来到一个叫作「双林镇」的地方,这个地方也许在点化宋江,但宋江也许并未在意。
在双林镇上,燕青偶遇了一位旧知己,名叫许贯忠。
许贯忠才华横溢,谈吐间深得宋江钦佩,宋江想邀请他加入梁山队伍,最终许贯忠以要照顾老母为由,拒绝了宋江的好意。
接着,燕青随许贯忠到了他的家中小住了几日,在交谈中,许贯忠给燕青讲了很多「鸟尽弓藏」的故事。
一日,燕青反思许贯忠之言,又结合智真长老的佛偈,一下子恍然大悟。
由此,梁山在第二场战役,征完王庆后途径「双林渡」,燕青故意借「射雁」在点醒宋江。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宋江,按照智真长老的话说,现在就是我们功成圆满的时候。截止征王庆,梁山好汉都没有损失一人。再要往下继续,灾难就要来了。
然而宋江呢?在教育燕青时,也将好汉们比作大雁,看来他是明白智真的佛偈的。但是他并未收手,也许是为了更大的功名,又开始了第三场战役:征方腊。
征方腊一战,梁山损兵折将,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有近三分之二的好汉阵亡在了江南。
征完方腊返回途中,众将士没有一点精气神,莫精打彩,对于那样的胜利,根本不叫胜利。梁山好汉何曾如此惨败过?何曾如此分开过?
燕青离开梁山队伍
征完方腊后,梁山好汉心灰意冷,鲁智深选择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武松以「照顾鲁智深」为借口,也留在了六和寺,没有回京领赏。
还有李俊、童威、童猛三兄弟,在半道上以生病为由,离开了队伍,传闻到海外建国立业。
此时,燕青也有了离开的意思。
他先找到卢俊义劝说他不要卷入朝廷争斗,不要回京领赏了,此时归隐做个闲人最好。但卢俊义还是有官欲的,他不愿放弃到手的功名,最终执迷不悟。
于是,燕青只好一人离开了。
他趁着夜色,挑了一担金银珠宝,没有当面向宋江辞别,只留了一封书信便浪迹天涯了。
他之所以不当面向宋江辞别,有两个原因:
1、不想再看到宋江虚伪的挽留,为了义气留下来的话,又违背了自己内心的初衷,所以还是悄悄的好。
2、他在「双林渡」提醒过宋江,宋江执迷不悟,将梁山好汉几乎全部葬送,燕青心里是有气的。有些轻视和看不起他的虚伪了。
至于燕青临走趁着夜色,悄悄地挑走了一担珠宝,也很好理解:
1、晚上兄弟们都休息了,趁着夜色最好,悄悄地走不留一点痕迹。同时趁着夜色,挑走珠宝也比较方便一些。
2、燕青挑走珠宝,其实也是他本该得的。他对梁山前后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尤其是结识李师师,面见宋徽宗,请求达成招安大计,燕青应计第一功。
3、当时队伍正在返京途中,燕青要离开,要生活,必须要有经济来源。挑走一担珠宝,最根本也是为了生活。
结果正如燕青所料,那些返京领赏的好汉们几乎没有一个得以善终的。
由此也可得见燕青的智慧、情商之高,还有对人生的通透,也是其他好汉所不能及的。
读者们,关于「燕青连夜离开梁山队伍」,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