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他曾指挥过5位元帅,晚年感慨道:站错队了,不然我就是元帅之首

2024-05-12历史

1955 年的大授衔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那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荣誉,引起全球瞩目。难以想象,在装备落后、国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党和军队竟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某人感慨道: 若不是当初自己站错了队,我或许能位列元帅之首。 究竟这位自比朱老总的人物是谁呢?

1932年,伦敦一个会场上,华侨们怀揣抗日救国之心,聆听一位杰出人物的激昂演讲,群情激昂。一外国医生向他敬酒,誓言若其击败日本,将赠传家宝杯。此人,正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张发奎,广东韶关人,孙先生昔日侍卫。张发奎文武双全,陆军学校时以论文扬名,后得孙先生赏识晋升。北伐时,他任12师师长,指挥若定,屡创佳绩,击败吴佩孚,成就辉煌。

(张发奎)

张发奎将军曾与叶挺携手战斗,深受共产党员无畏牺牲精神的感动。因此,他对蒋介石的「围剿」行动深感反感,甚至公然为共产党辩护。彼时的他,身为11军军长,手握重兵,其言论连蒋介石也不得不忌惮三分,这为他敢于为共产党发声提供了坚实后盾。

张发奎的立场坚定,与蒋介石对立。此时,汪精卫意图另起炉灶,对张发奎的资历垂涎三尺,两人初期合作尚算融洽。然而,当汪精卫暴露出汉奸本质时,张发奎愤慨不已,只能暗中援助共产党。他的队伍日益壮大,吸引了众多名将加盟,包括贺老总、叶帅、林帅等,同时与陈老总、徐帅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张发奎)

张发奎,一位实力与人脉兼具的重要将领,其立场对我党至关重要。我党曾试图了解他的想法,发现他的动机既简单又现实:一方面,他凭良心行事,不忍见年轻有为的共产党被屠杀;另一方面,白色恐怖时期我党的危急处境与国民党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使他对共党前途持保留态度。

即便如此我们党派尊崇他的决定,没有强迫他参与进来。尽管形势变幻莫测他依然未曾放弃对同志们的照顾,保护了许多革命领袖的安全。其中不乏五位元帅以及包括粟裕、徐海东、罗瑞卿在内的六位高级将领,这批人才在他的领导之下获得了锻炼,然而由于追求各异,他们最后分道扬镳。

(张发奎)

在抵抗侵略的初阶段,张发奎毫不动摇地站在了抗敌的第一线,屡次向蒋介石请求前往战场。然而由于他的行为常常出人意料,蒋介石并未对他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张手下的军队虽然人员齐备,却常缺乏经费支持,使得这些部队实际上难以投入战斗。在老蒋的严厉压制中张发奎感到束手无策,继而当他被命令去进行「清剿共产党」行动时,他激愤之余选择了逃离至海外。因此便呈现了开篇的情形,他无法以武力对抗敌人,于是转而致力于进行抵抗侵略者、拯救国家的宣传工作,在这个时刻,他的雄辩技巧和才干再次得到了显著展现。

在那段充满动荡的历史时刻,随着全面战争的爆发,国民党与共产党联合对抗外敌,张发奎终于迎来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接连在若干关键战斗中展现出卓越指挥,为国家的抵抗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敌对势力投降、和平到来之际,他依旧选择效忠蒋介石,恐怕这正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严重的误判。

(晚年的张发奎)

然而在蒋的阵营中,他亦未能获得任何显著的利益。若非因其作为北伐之将颇具声望,在粤系老一辈中威望颇高,依照蒋的个性,恐怕早已迅速将其除掉。张发奎与老蒋的交往历来充满了微妙的张力,导致在蒋撤退至台湾岛时,张选择了香港定居。当新政权宣布开国高级军官名册之际,张发奎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与感叹,才说出开头那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