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性格独特、功勋卓著。
就是这样一位刚正不阿的将军,在选择秘书的时候,却直接定下人选。
是性格使然,还是另有隐情?
这位秘书,在许世友身边工作三年,将军却因其私事,为其2次破例。
秘书调走时,还曾承诺:「遇事来找我。」
这位秘书是谁?因何被许世友另眼相看?
就是他了
1973年,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需要一名秘书。
军区相关部门立刻着手准备,筛选人员。
关于自己的秘书,许世友提出三点要求:
有文化,做事干练;
性格老实,忠诚,可靠;
最好是山东人。
前两点,是作为领导人身边工作必备的要求,无可厚非。但第三点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许世友非要山东人做他的秘书呢?
要知道许世友明明是湖北人,怎么不用自己老乡呢?
原来,许世友在山东打了十几年的仗。在山东父老乡亲的帮助、支援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许世友率领山东子弟兵,取得辉煌战绩,建立并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与山东人民一起生活、战斗十几年,自然有着深厚感情。
正是基于这份特殊情感,许世友希望常伴左右的秘书人员,能是山东人。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山东人民的恩情,和对祖国统一事业做出的贡献。
在这三点要求的基础上,军区政治部很快筛选出一批合适的军官。最后,统一将材料交由许世友,确定人选。
汇报的时候,当第一个人选的资料刚刚念完,许世友就打断了工作人员,「好了,就是他了」。
现场的工作人员有些不解,这第一个人选名叫孙洪宪。在众多候选人中,并不是最优秀的。参军仅仅四年,工作经验并不是十分丰富。担心其不能胜任,建议许世友听听后面的人选资料。
但许世友态度坚决,当即表示:「我看他就行,不用再选了,就是他了。」军区工作人员见状,也不好违背领导的意愿,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许世友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在场的人很佩服。很快,命令传达下去,到了孙洪宪手上。
此时,孙洪宪在做什么呢?
孙洪宪,山东烟台人,1969年参军入伍,在基层锻炼了四年,是众多解放军战士中普通的一员。
1973年,参军四年,孙洪宪终于等来了回家探亲的机会。离家多年,只是偶尔书信往来,孙洪宪对家中的父母亲人,十分想念。终于可以回家去看看,恨不得马上就飞回去。
同时,这次回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等了自己多年的恋人,终于可以成亲,开启新的人生了。
回家探亲申请获得批准后,孙洪宪马上赶去车站买好票。当天晚上,孙洪宪就迫不及待收拾东西,满心喜悦、激动。
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军区政治部主任找到他,向他传达一份命令,打破了所有的计划。
「孙洪宪同志,组织决定派你去广州军区,担任许世友的秘书,即日启程,前往报道。」
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孙洪宪有些发懵。
许世友是谁?开国上将。自己一个普通军人,何德何能能被委派给将军做秘书?
那一刻,孙洪宪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不是质疑前程和组织命令,而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同时也有些惶恐不安,毕竟许世友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
听说许世友脾气不太好,谁要做错事,容易挨到打骂。不知道是不是谣言,心里有些害怕。但是,能够跟随许世友,在将军身边工作、学习,这机会太过难得。
孙洪宪感到很荣幸,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盼到回家探亲的机会,多年未见的父母,还有即将成亲的妻子,心里又有些割舍不下。
没有时间犹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管自己暂时能不能胜任,都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一定要努力完成任务。至于家里,相信知道自己要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一定能理解。
孙洪宪立刻退掉车票,准备好一切。在组织的安排下,动身前往广州军区,开始新的人生经历。
1973年12月29日,孙洪宪赶到广州军区,负责接待他的,是许世友的另一位秘书马寿生同志。
当天,许世友因事外出,孙洪宪没有第一时间见到他。马寿生向孙洪宪介绍一些基本工作内容,许世友的脾气、性格等。「下边关于将军的传言,你都听到过吧?」马寿生笑着问。
孙洪宪沉重地点了点头。
「那都是假的,将军平时生活很简单,骂人那都是因为工作。将军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别担心。」
随后又和孙洪宪讲了些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孙洪宪初步了解到,许世友并没有传言那么可怕,只是性格直爽,外冷内热。
「你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不懂装懂,这点是将军最不喜欢的。」这些,孙洪宪都赶紧记在心里。
不一会,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许世友回来了。
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孙洪宪与马寿生一起去迎接将军。
许世友,年近70岁的老人,走路虎虎生风,面目威严,让人敬畏。
马寿生上前向许世友介绍孙洪宪。
「您好将军,孙洪宪向您报道。」孙洪宪赶紧上前敬礼。
让孙洪宪没有想到,并终生难忘的是,许世友立刻庄重地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一幕,孙洪宪一生都记在心中,永远无法忘怀。
开国上将的回礼,体现了我国人人平等的政策理念,令人震撼。
「你是哪里人?」许世友问道。
「回首长的话,山东烟台海阳县人。」
「什么回首长的话,跟我说话,别文绉绉的。」许世友大手一挥,不悦道。
「是,首长。」孙洪宪一听将军发火,立马有些紧张。
「好了,别紧张,要说烟台,我可能比你还熟悉。毕竟在胶东打了十几年的仗,那里的老百姓好啊,没有乱七八糟的心思,很实在。」可能是想起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将军声音略显低沉。
「你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
这时马寿生不等孙洪宪回话,上前说道:「孙洪宪同志今年26岁,政治部刚批准假期,准备回家探亲、结婚,正赶上命令下达,就推迟婚期,赶过来报道了。」
「没出息,我35岁才结婚,你着什么急。」吓得孙洪宪没敢接话。
许世友说完,就朝办公室走去。
「好了,别担心,考核通过了。」马寿生笑着告诉孙洪宪。
孙洪宪不解,这也没考核什么业务能力,就是聊了一会,挨了几句骂,就通过了?
「将军就是这样的脾气,喜欢的人,说话随意,骂骂咧咧、冷嘲热讽,不喜欢的人,他会非常客气,但不会多说话。」
就这样,孙洪宪不再担心,成了许世友的秘书。
两次破例
随后的相处中,虽然孙洪宪因为经验不足,工作难免出现失误,没少挨骂。但他能感受到许世友对自己的赏识,在工作上经常耐心指导。
同时变着法挖苦、刺激孙洪宪,让他更努力、更认真去完成工作。因为孙洪宪体型略胖,许世友给他起了个外号「胖子」。其实孙洪宪并不是很胖,但许世友就这么叫他。
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
虽然,在许世友身边工作有些紧张,但成长还是很快的。孙洪宪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
当时定好回家探亲、结婚,突然变卦没有回去,一激动忘记告诉家里原因。导致父母及未婚妻都不太高兴,尤其是未婚妻,还以为他在外面有别的情况呢!
往来了好几封书信,才把这事平息下去。
许世友在胶东地区,真的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父母知道孙洪宪跟在许世友身边工作,都很骄傲。嘱咐孙洪宪,务必以工作为重,家里的事情,不必惦记。
本来想着,先安心工作,以后有机会了,再回家结婚。可没想到,许世友却将这事放在了心上。
一天,孙洪宪陪许世友散步。
「胖子,你不赶紧回家娶媳妇,跟我瞎转悠什么?」孙洪宪一听,将军又挖苦自己,最近好像没犯什么错误啊!
将军记得这件事,孙洪宪心中还是有些小窃喜的。
「会不会真的让自己回去结婚呢?」孙洪宪暗暗想着。可看着一脸严肃的许世友,没敢多问。
过了两天,马寿生找到孙洪宪。「将军特批,让你回家结婚。」
其实许世友知道,孙洪宪离家多年,好不容易等到探亲机会,却服从命令来到自己身边,惦记家里,很不容易。
虽然嘴上没少挖苦他,心里还是惦记这件事的。这才给予孙洪宪假期,让他回家完婚。
很快,孙洪宪回到烟台老家,看望父母,并与妻子申奎英顺利完婚。
没有朝夕相处,来不及甜蜜生活,孙洪宪又赶回部队,继续他的工作,还给将军带了些家乡特产。
看着这些食物,许世友感慨道:「当年,就是吃着这些东西搞革命啊!」
孙洪宪又恢复了以前紧张、忙碌的生活,一边「享受」将军的挖苦,一边快速进步。
1974年5月,申奎英来到部队探亲。
孙洪宪将妻子安排到军区外的临时住所,那里离许世友家里比较近,方便他来往。
这件事起初许世友并不知道,但很快就被他察觉到了。
许世友有个小习惯,平时喜欢工作人员在他面前晃来晃去。
一天,许世友总感觉这两天,哪里有点不对劲,似乎少了点什么。
「胖子哪去了?」
原来,这两天孙洪宪经常往外面的住所跑,时常消失,这才让许世友感觉少了点什么。
「胖子媳妇来探亲,在外面住,这两天他就两头跑。」
许世友并没有生气,安排厨房,中午多做两个菜。并特意交代,咸一点,尽量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随后让马寿生去通知孙洪宪,中午邀请他们两口子过来吃饭。
申奎英听到消息,很紧张。毕竟她只是个普通农村妇女,跟上将的身份差别巨大,心里难免有些害怕。
孙洪宪了解许世友的为人,安慰妻子,不要担心。随后一起赴约。
两人刚刚走到院子,就看到许世友站在门口等待。
申奎英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跟随许世友一年多的孙洪宪,被震惊了。许世友为了请自己的妻子吃饭,居然破了自己的规矩。
许世友只有在接待上将以上领导,才会亲自到门口迎接。接待中将以上客人,在楼上迎接。
可对待自己的妻子,来自乡下农村的村妇,许世友居然用接待上将以上领导的规格对待。这让孙洪宪震惊的同时,深深感动。
不是感动将军对自己夫妻另眼相看,而是感动将军对胶东人民的爱。这不是针对自己两人,而是对整个胶东人民的一片深情。
看着紧张的申奎英,许世友没有了平日的严肃,反而平易近人。就如一个普通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般。
将军的「区别对待」,让孙洪宪「愤愤不平」。但将军一瞪眼,便赶紧乖乖拉着妻子入席。
「孩子,到这就是到家了,说起来,我也算半个胶东人。」许世友柔和的声音,是孙洪宪从没听过的。
「俺爹说,打鬼子的时候,您在俺家住过,俺爹还给您喂过马呢!」
「你是哪个村的?」许世友一听,立马来了兴致。
「郭城南申家。」
「记得,记得。」许世友有些激动。
随即讲起那段峥嵘岁月。
一顿饭,在愉快的氛围和回忆中结束。许世友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签下名字,嘱咐申奎英将照片交给她的父亲,向胶东人民问好。
不久,申奎英就回到了老家。
这次破例迎接,体现了许世友对胶东人民的深情厚谊。
第二次破例,则体现了许世友外冷内热,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关心。
按部队要求,军官每年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回家探亲。但孙洪宪却没有享受到这个福利,因为许世友对贴身秘书有个要求,必须随叫随到,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就是这一要求,让孙洪宪常年不能与妻子相见。对此,许世友狠狠挖苦了一顿孙洪宪。
「你不能回去,你妻子就不能随军吗?」随军,这是所有军属最期盼的事情。
但是,部队对此有明确的要求。
干部满15年,年龄达到35岁,营级以上干部。这些,孙洪宪一条都不具备。
许世友破例,实现了孙洪宪的愿望。
很快,审批手续就下来了,申奎英前往广州,正式成为一名随军家属。
戎马一生
许世友对孙洪宪的「特殊照顾」,不单是看中孙洪宪本人,更多的因素还是跟孙洪宪的出身有关。
之所以选择一位仅仅参军四年的「新兵」做秘书,主要还是因为许世友对胶东人民的特殊情感。
毕竟,是用生命和热血战斗十几年的地方,与胶东人民的鱼水之情,无法割舍。
1976年8月,孙洪宪因工作需要,调离广州军区。
分别之时,许世友对孙洪宪多年的工作给出了80分的成绩。对此,孙洪宪很激动。
许世友,铁血将军,个性耿直,能够给出80分的成绩,是对孙洪宪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是鞭策,还需继续努力。
尽管对孙洪宪颇为满意,但许世友却没有挽留。年轻人,需要到部队去锻炼,以后也可以去军校学习。这样才能开阔眼界,锻炼能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限制发展、影响前途。
就这样,孙洪宪离开了陪伴三年的老将军,在部队各单位担任不同的职务。
直到1985年,孙洪宪担任政治部宣传处长,工作愈发繁忙。
自分别后,忙于工作,再也没有见过许世友。他不会想到,那次分别,就是永别。
那年10月,正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孙洪宪突然收到南京方面传来的消息。
许世友于10月2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
自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带头签名,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去世后火葬。但许世友提出特殊申请,希望土葬,与母合葬,以尽孝心。
最终,毛主席经慎重考虑,还是同意了这一请求。
许世友去世后,请求土葬的报告,直达中央。最后由邓小平同志拍板:「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许世友,60多年的戎马生涯,战功赫赫,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更是特殊中的特殊。
得知这一消息,孙洪宪悲痛万分,脑海中不断回忆起与老将军朝夕相处的一幕幕。当时,孙洪宪恨不得放下一切,赶到南京,送老将军最后一程。可是不行,他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党交给他的任务,正值关键时刻,不能因自己的离去,给国家造成损失。
他始终牢记许世友的交代,「永远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就这样,兜兜转转、忙忙碌碌,20多年过去了。
2008年,已经60岁的孙洪宪,退休了,再也不用去奔波忙碌了。
10月22日,许世友逝世23周年。
孙洪宪带着妻子申奎英,来到许世友墓前,打开老将军生前最爱的茅台酒,祭奠、缅怀老将军,脑海中回荡着那短短三年的点点滴滴。
虽然仅仅在一起工作三年,却让孙洪宪终生难忘。
免责声明】: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 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