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36年,天津老汉守护清朝陵墓,固守80多年,因无人继承心生遗憾

2024-07-19历史

我们时常把坚守信仰和初心挂在嘴边,但用一生去践行的人却少之又少,在一个神秘的小村落里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世代坚守、世代传承,是信仰也是使命。守陵人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的精神仍在传承,其中以刘福信为代表的守陵人正在演绎着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传奇。


浅谈康熙十四子允禵允禵是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其母亲是康熙帝的宠妃德妃娘娘,他打小就深受康熙帝的疼爱,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了皇子中的佼佼者,文武兼备。他本与皇四子胤禛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然由于胤禛出生时德妃的位分低下,因此他出生后皇帝就让位分高的妃子进行抚育。所以他与他的母亲以及后来出生的十四弟并无亲人之间的那种亲昵,相反地,允禵与皇八子胤禩的关系甚是亲密,这也为后来的九子夺嫡埋下了隐患。在太子被废除后,康熙帝的几个儿子蠢蠢欲动,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就在争夺快要有结果的时候,准格尔部叛乱,康熙帝病重,无奈只得派十四子挂帅平乱,封其为大将军王,此等殊荣与偏爱也是历史无几。


战事即将落下帷幕时,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允禵回到京城后认为其中必有猫腻,因此见到雍正帝拒不下跪。可是一切已成定局,几天后,允禵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囚禁生涯。后来,乾隆即位后释放了允禵,并为其恢复官职,可是,毕竟已经到了英雄暮年,无论早年多么意气风发,如今早已不在,不久便长辞于世。乾隆帝为其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并派遣一支军队专门为其守陵,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当年那一批守陵人在那里繁衍生息,子子孙孙都担负着守护皇陵的责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年轻一代人都向往霓虹闪烁的大城市,不愿意继续留在落后的农村更不愿承担起封建思想的守护皇陵的责任,这让守陵人刘福信深感失望和痛惜。奉献一生的守陵人刘福信


1928年,刘福信出生在天津蓟县石头营村,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庄,但却住着一群特殊人群——守陵人。在村庄的隔壁就是满清王朝六位王爷的陵墓,刘福信便是康熙十四子的守陵人。他说到,老一辈的时候,他们都是拿着朝廷的俸禄奉命看护陵墓,那才是正儿八经的守陵人。他从1936年便开始看护允禵的陵墓,到了他这一辈的时候中国几经战乱,这里的陵墓也被破坏得残败不堪,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在,但尽管如此,刘福信还是秉承家训和使命,守护者允禵的陵墓。刘福信也年纪大了,走路时总是佝偻着背,必须拄着拐杖才可以,他每天都会到陵墓那里看看,会把那里打扫得很干净,要是哪天不去看看就总会心里不踏实。自己的身体日渐式微,他总是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能继续看护陵墓,虽然自己有3个儿子3个女儿,但他们都跑去了大城市谋生,没人愿意肩负起守护皇陵的责任,这始终让他感到痛心。


有一年,国家文物局的来到刘福信所在的村庄,并对陵墓进行修缮和保护,这让失落的刘福信一下子斗志满满,他觉得国家还没有忘记这里,自己的守护仍有价值,这为他增添了信心。刘福信老人平日里话并不多,但只要有外来人问起有关皇陵的事,他总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有关它的故事。后来有两个人自称是皇十四子的后人,他们来到陵墓进行跪拜并与刘福信老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这让他很受感动。刘福信老人介绍,以前每个王爷的陵墓都有一座巨大的汉白玉石碑,还有享殿和地宫。现在,享殿都没有了,只留下残垣碎瓦,地宫也在战乱年间被盗挖得差不多了,6座石碑只剩下了4座。


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十四爷陵寝地宫所在地,如果没人介绍,这一大片坟茔,任谁也不会想到下面长眠的居然是康熙年间参与「九龙夺嫡」的重要历史人物。后来,为了方便后人祭奠,他还在十四爷地宫的入口处垒起了一座坟茔,每年清明的祭祀之物就放在坟茔上面。刘福信说,也不知道还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只要自己还能想到的就先做了吧。刘福信把自己的80多年都奉献在了这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因为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那时候的历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传承着就断层了因为没有被好好守护,刘福信的老人价值不仅在于守护了一个陵墓,而是守护住了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这让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


结束语如果我们非要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话,那就先从他所做的事情出发,刘福信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用他的生命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