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最走心的一首「清明」诗,道尽无数儿女心声,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2024-04-05历史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历史悠久。

早在唐宋时期,清明节就已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融合在一起,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扫墓。

文人多情,在2000余年的清明习俗中,一代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同形式风格的诗词。

这些诗词,有的主要写景,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有的写踏青,如: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其中最多的还是描写清明祭扫的场景,如: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等等。

文史君之见,在所有描写清明的诗词中,有一首写的最妙。

它以最朴实的立意,最直白的描摹,却写出了最高深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这首诗就是出自宋朝诗人高翥笔下的【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字九万,浙江余姚人。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

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高翥却是为了明志。

高翥放任自由,游荡江湖,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诗派诗人。

他的名气在史书中不大,诗作也远不如其他著名诗人,但是他的这首「清明」诗作,写的却是妙极,曾入选高三语文课本。

【清明日对酒】是标准的七言律诗格局。每一联如一幅画面,非常鲜明独立。

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一句写人。这也符合常人由远及近的观察细节。

「南北山头多墓田」 ,这里的「南北」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形容荒山野岭坟墓很多。

「清明祭扫各纷然」 ,承接上一句,坟墓多祭扫的人自然就很多。

「各」指的是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

这句话写的很妙,则面描摹了扫墓人的沉重心情。与杜牧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延续前两句的叙述,写人们祭祖所烧的纸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一样。

人们在祖先墓前悲悲戚戚的哭泣,就像是杜鹃泣血一般。

这里的「蝴蝶」和「杜鹃」的典故,语出庄周晓梦迷蝴蝶与杜鹃渧血,暗指人与祖先阴阳两隔。

颈联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这句描写的是虚景,也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象的一种想象。

即便白天祭扫人行匆匆,可是到了晚上,又恢复成孤零零的荒芜一人了。

这里写狐狸「眠冢上」,是为了与「夜归儿女」「笑灯前」形成鲜明对比。用狐狸的眠冢上侧面衬托儿女们的祭扫也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夜归儿女笑灯前」,这里可以解释为三层意义:

1、儿女们不懂得生离死别的伤痛,祭祀也不过是一刻钟的事,晚上照常玩耍。

2、儿女们白日祭拜祖先,到了晚上还要继续自己的生活。

3、先人的孤寂,只有狐狸陪伴他们度过长夜。「狐狸眠冢上」与「儿女笑灯闪」对比,极言被埋葬的祖先们的孤苦。

尾联,作为总结,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儿女们焚烧的纸钱、祭拜的美酒洒在地上,长眠地下的祖先们何曾尝到一口呢?

生命逝去,一切皆无,一生所钟爱的儿女,同样会「夜归儿女笑灯前」。

这句诗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劝告人们珍惜眼前生活,活好自己。

读者们,关于「高翥的这首清明诗」,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