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古代打仗,为什么一定要打下城池?绕过去不行吗?

2024-05-25历史

【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战争史上, 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最残酷的战争莫过于攻城战

就连孙子兵法中都明确的指出,攻城战是最下策, 而且一旦开启攻城战,就意味着攻城方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很多人会好奇, 既然攻城战这么困难,为什么不绕过城池?毕竟古代城池虽然不小,但也不是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但这样做的代价却要比攻城战更大。 ............................................................................................................

古代城池的战略意义

在了解古代为什么必须要攻城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城池的战略意义 ............................................................................................................

古代城池为了维持城内居民的日常所需,绝大多数都是依水而建,当然,生活所需是一方面,必要的时候,船运也是决胜战争的重要运输手段。 ............................................................................................................

还有一些城池是依山而建,或者干脆就将入口建在狭隘的关口, 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古代的大多数城池基本上都是建在这样的地方。

就比如古代历史上南下和北伐都极为重视的徐州、襄阳、汉中

徐州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历史上发生在徐州的大型战役都有两百多起,这还没算上围绕徐州展开的各种小型战役

历史上项羽以三万兵力大破刘邦五十六万之众的彭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袁术、吕布等人都在这里展开过大战。

就连建国前发生的淮海战役,徐州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而徐州之所以有这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就是因为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冀五省通衙,又是丹水和泗水的交汇处,还占据着黄河和淮河之间水网要道

不管是谁占据徐州, 都能通过徐州这样便利的交通以及坚固的城池作为战略要塞,所以不管是北伐还是南下,徐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襄阳也是一道防守要地,金庸小说中,郭靖和黄蓉死守之地就是襄阳, 襄阳地处我国华中地区,汉江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即使在现在, 襄阳也是我国铁路运输网的重要枢纽,襄阳境内的襄阳北站是全国第三、全省最大的铁路货运特等编组站

襄阳也是华北、中南、西南车流集散的重要站点, 而自古以来,襄阳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然后就是汉中。

汉中是因为汉水流经此地而得名, 自古就被誉为「秦之咽喉」、「蜀之门户」,从这两个词就能看出汉中的战略地位

三国时期,刘备就把汉中看的比自己命根子都重要,没办法, 这里作为蜀地北上的隘口,同时也是北方割据势力进入蜀地的通道

如果汉中被曹操拿下,就等于在刘备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都有被灭的危险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了,说了这么多,你只说了这些城池的重要性,但没有说明要占领这些地方的必要性啊。

那下面就该说到底为什么一定要拿下城池,而不是绕道而行。

必须面对的城池

攻城战好打吗?不好打

古代攻城战中, 攻城就意味着要付出数倍于守城军人数的牺牲,没办法,建设城墙的意义就在于让守城人有环境上的优势

而这种人为的优势就是攻城付出巨大代价的根源。

要知道古代虽然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大军, 但实际上这几十万大军中能打仗的其实也就是二十万左右,其它人几乎都是辅军,正儿八经的训练几乎没有

所以真要打起来还是要看战斗部的进攻是否顺利。

但攻城带来的巨大伤亡无疑是将领们不愿意看到的, 可即使如此,还没有哪个将领会主动绕开城池,直取要塞。

原因很简单, 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

古代城池的防守并不是静态的,城池之间也是有联络的,如果选择绕开城池,直接前往自己的目标点,很可能会引出被绕开这座城池的守军偷屁股

这种做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包饺子」,前面也提到了,虽然大军人数很多,但能战斗的往往占比并不高,有五成都已经是顶天了。

但后勤对一支部队来说又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将领选择绕开城池,直取腹地,一旦被人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古代打仗可不像现在,通讯工具的极端落后是战争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旦深入敌后被敌人包了饺子,可能过去几个月自己的大后方才知道,如果有能力从合围之中杀出来倒也算本事。

不过即使战斗部能杀出来,先不说损失是否惨重, 被抛弃的辅兵可没办法跟着部队杀回去,因为他们说白了只是没有受过多少训练的民夫

不要小看这些民夫,如果没有这些民夫为大军输送粮草, 别说攻城了,可能还没到地方,这些负责战斗的士兵就已经饿的没有力气了

另外,要想明白一个问题。

古代打仗为了什么? 别管什么战略纵深,也别说什么为了百姓,说到底还是为了攻城略地,扩大自己的土地范围

而扩大自己的土地范围就意味着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又会用于给养战士,让他们焕发更强的战斗力。

然后继续攻城略地。

所以历史上除了偶然发生的绕城直取目标, 其它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攻城,而攻城的效率就是看你是不是名将的标准之一

原来有一个句子,「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南朝梁将领陈庆之。

陈庆之攻城略地之强可以说是我国战争史中的天花板级别的人物, 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颢北还,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了三十二城

其中不乏荥阳、虎牢这样的坚关。

不过因为他所处的朝代的原因,陈庆之的名气并不如其它盛世将领的名气那么大, 但陈庆之的军事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前面也说到了, 这些城池绝大多数都建在交通要道以及河道要塞这样的地方

也就意味着这些地方的交通是最便捷的, 古代交通麻烦可不是嘴上说说,可能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需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

这还是走官道的情况下,如果是走那些久不经人的小道, 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中间消耗的资源也就更多

以前生产力低下,为了调味,还会把粗布给腌透,弄成醋布,米也是反复捶打,将它压缩到最小然后弄米汤喝。

以这种条件,正常的行军方式已经够他们喝一壶的了,更别说不走官道,去走那些不好走的路径。

那样一趟消耗下来的资源都不是古代那种生产力可以承受的起的。

攻城虽然会损失惨重,但如果能攻下城池, 大军就有机会在这里拿到补给,以便于后续的行动

而且一旦拿下重要的城池, 那就意味着后续的进攻可以更加方便,这也是为什么军队会不计代价的攻下城池的原因

另外,这些城池都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即使后续撤退,城池也可以反向被利用起来。

当年法国耗费巨资打造马其诺防线, 但德军一个绕道就把法国打的望风而降,原因很简单,因为马其诺防线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但我国过去的城池却不一样, 每一座巨关几乎都是建立在交通要到上,进可攻退可守,如果选择绕道,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不仅仅是攻城损失的兵力可以相比较的了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