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蒋介石最想带走的国宝,因为太重,只好扔在机场跑了

2024-05-10历史

大家都知道,大陆这边有个故宫,台湾省那边也有一个故宫。很多人说,台湾省把好东西都拿走了。甚至有人说,台北故宫是有宝无宫

故宫是有宫无宝。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看一下台北故宫的宝贝。台北故宫曾经评出了十大国宝,专家组跟游客各选了十件,这里面确实全是国宝级精品。

比如专家选的周朝散氏盘,上面有357个字,描写了一起土地契约,是极具史料价值的国宝。

还有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

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

以及大家都熟的玉白菜。

从某些方面看,台北故宫的文物要比北京故宫的更好,以玉白菜为例,其实北京故宫也有数棵大白菜,但乍一看,还是台北的好。

另外,名画上以及古瓷上,台北的精品也极多,比如汝窑,台北的显然要更精美一些。画作上,元朝以前的画作,也是台北占绝对优势。

但是,也不能说北京故宫就没宝了,故宫依然有很多精美的藏品,比如【清明上河图】的真品就在北京。

问题来了,为什么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没把宝贝全带走呢?

这有数大原因,我们从头讲起。

故宫的文物其实就是明清皇家的藏品,清朝灭亡之后,以前还可以住在后宫,但到了溥仪搞复辟,那就不能住了,不能住,溥仪就开始想办法从宫里带东西,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赏赐,把宫里的东西赏给别人,然后由此人带出去,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溥仪赏赐给了溥杰,让他带出了宫。

除了这个,还有一大批珍宝被溥仪带走了。后面,溥仪到东北搞伪满州国,他带出去的东西就藏在长春伪满皇宫。等日本战败,他带走的东西,一部分放在了辽宁博物馆,比如【洛神赋图】

大部分回到了故宫,比如【清明上河图】,田黄三链章等。

溥仪带走,然后回归故宫,这是故宫藏品来源之一。

清朝逊位之后,故宫就建起了博物馆,开始正式管理里面的藏品,而到了九一八之后,北方局势紧张,大家担心故宫藏品的安危,开始策划故宫文物南迁,最后打包送到了南京,其中一部分出国展出。

这种情况别国也有,像现在阿富汗的一些珍宝就在中国展出,已经在外流浪了十多年,因为担心回到国就会被破坏。

且说故宫的文物到了上海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文物仍然不安全,再度开始漫长的西迁,幸亏在辗转运输当中,这些文物并没有损失或者遗失。

到了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文物回迁,先是到了南京,原本是要全部运回北京的,但是解放战争进展得太快,国民党很快就显露大败的迹象。这时候,蒋介石准备跑台湾了,走之前要把这些珍宝带走。

蒋介石请了一个人总负责 ,这个人叫杭立武,祖籍浙江,出生于安徽,公费出国留学,拿到了伦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当时最牛的大学当政治系主任。

故宫文物从南京运到四川,就是他负责的,不是因为他懂文物,而是他当时管着难民营这一块,都算内迁的,所以统一归他管了。

后面,他就负责把文物运到台北,他当时还四处调文物,不仅仅是故宫的,把河南博物馆在抗战时存在重庆的文物也调走了,河南最牛的大墓郑公大墓,其文物就有一大部分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要研究这个墓,就非得两岸合作不可。

杭立武运文物是很积极的人,还跑到北平去调一些留在故宫的东西,当时的故宫院长没放行。

有这么拼命的人,为什么没运光呢?一是文物实在太多,有一万多箱,根本运不过来。

二是,还要运人啊。

文物启运时,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以及家属一看,心里就慌了,委员长开始运文物了,那就是要跑路啊,这些家属们也要船票的,所以挤占了很多文物的地盘,导致运力不足。

第三,要怪蒋介石请的一批文盲了,这个文盲不是文化盲人,而是文物瞎子。

因为文物太多,不可能全部带走,就需要请人分捡,挑贵的容易带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台北故宫最好的东西都是字画、玉、小型瓷器等容易带走。但是,这些东西要是让普遍人捡,未必知道哪个好,那个更珍贵。而当时人手又不够,只好请秘书处的人帮忙,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花西周的钱买上周文物的主,所以,值钱的珍贵的没装上,没有价值的装了一大堆,而且文物跟图书馆以及文献馆的东西是一起打包的,他们打包的文物占了一半,这样一来,很多好东西就没被带走。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些东西是他们知道是好东西,但是带不走的。

带不走的原因一是解放军进军太神速了,出乎国民党的意料,很多东西没来得及运,像郑公墓的大国宝莲鹤方壶有两件,就是因为解放军进军太快,没来得及运走,现在一件是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件就在北京故宫。

还有的是太重了,飞机运不走,比如后母戊鼎,当年被当成蒋介石的贺礼送到南京,是蒋介石最想带走的国宝,只是太重了,被扔在了机场。

这些原因导致故宫还是有大量的珍宝留了下来。

后面,这些文物大部分运回了故宫,还有富余的给了南京博物馆。

细算下来,故宫的东西是一分为四了,在辽宁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以及南京博物馆都有收藏。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里一些吉祥的藏品,大家去了故宫,可以去打一下卡。你会发现,故宫跟奶奶的庙一样,什么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1.管学习的魁星

故宫里有一个牙雕的魁星。魁星是古代的星宿,专门管文章的。古人进京赶考之前,往往要参拜一下这位魁星,文章写得好、官当得大的也被认为是魁星下凡,比如包公。

这个牙雕上面是魁星君,看着可怕,好像写文章写不出来一样,但其实人家是笔傲天。脚下踏着的是鳌头,表示独占鳌头。

这一件是明代的作品,由金石大家夏锡忠赠与故宫。

故宫其实有一件更好的魁星,叫珊瑚魁星点斗盆景,清代的作品,被老蒋带到台湾省,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管生孩子的送子观音

现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了,亲们有意愿的可以多生了。以前的人,想生孩子时,多会去拜一下送子观音。故宫里当然也有。

这一件是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像,手里抱着一个童子。

德化白瓷是福建省德化县生产的,瓷器十分洁白,称为中国白。尤以明朝的象牙白为美。故宫还有一件白瓷观音。

这一件就是明代的瓷器,是故宫里的一级品。

3管发财的财神

在故宫里有一幅财神像,年代不久,但是徐悲鸿画的,上面还有他的字:「画猫也是度平生,颇苦营营浪得金。请出赵兄无别意,看他骑虎好开心。癸未元日写本,淑华仁嫂供养。悲鸿。」

画的是赵公,也就是民间的财神,徐悲鸿的马常见,但财神不常见。

如果是做生意的,倒可以看看另一幅,故宫里的【一团和气】,明朝皇帝朱见深画的。

一团和气图

做生意,和气到了,财自然就到了。

4.管桃花运的桃花文物

这种文物在故宫就太多了,比如下面这件,又黄又花的黄地珐琅彩桃花纹杯

雍正朝的瓷器,上面有一株桃树,杯体又花又黄,还有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蜡珠攒作蒂。

故宫这样的桃花文物很多,多去看看,自然桃花运开,记住,一个人去。

5.管升职的升官图

故宫里有一个【加官图】,是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画来送给他的一位女徒弟尚谦。这位女徒弟晚年陪伴齐白石,得到了齐白石不少好画。这个画下方是雄鸡,雄鸡有鸡冠,鸡冠之上还有鸡冠花,是官上加官的意思。

除了这个加官图,故宫还有一个青花的加官进爵盘。清朝顺治年间的文物。

画面上一位侍从给主人送来了官帽。

6.管长命百岁的嵌珠宝万年仙寿盆景

康熙年间的盆景,一看就特别的喜庆,上面嵌有五十颗红宝石,中间有一仙阁,仙阁盘龙,阁前是红珊瑚做的寿星,两边还有仙星跟仙鹿。因为造型富丽吉祥,所以宫中经常拿出来摆,摆的多了,就难免损坏,在清宫造办处的记录中,曾经有维修的记录。

7.管辟邪的辟邪

辟邪是中国传说中的神兽,外型像狮子,但有翅膀。有什么用呢?作用大了,可以: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就是专门克制妖魔鬼怪、邪门事物的。在中国各地都有这种辟邪石雕,比如南京的镇城之宝、城标就是一个大辟邪。

而故宫这个辟邪是个玉的,个头不大,但是汉朝的古玉,皇帝一般用来作为镇玉使用。

辟完了邪,那来个踏小鬼的天王吧。

最后,为亲们送上价值一个亿的成化鸡缸杯,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这些藏品,亲们去了故宫可以留意看看,但要说一声,你可能找到三四件,但要找全,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故宫的藏品太多了,达一百多万件,展出的不过千分之五,所以这些宝贝要轮着上,一天换一批,要翻遍所有的牌子都需要大半年呢。

跟台北故宫相比,北京故宫还有一个大优势,就是源源不断的有新文物的补充,因为中国现在每年新发现的文物特别多。

而除了故宫,中国还有很多重量级博物馆,像湖南、上海、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文物就特别多。

这些国宝蕴藏着中国的文化。我们总跟孩子说,我们中华文明渊远流长,有五千年的历史。怎么去讲这个事情,通过文物去讲就是一个好的渠道。

上海博物馆

现在家长也很重视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出去旅游,也会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这是很好的。但是,往往孩子觉得没什么意思,匆匆看一眼就过去了,顶多是在镇馆之宝前仔细看一眼。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博物馆里面隐藏的知识点很多,但如果孩子没有一点国宝的知识,其实是看不懂,也觉得没意思的。

北京故宫博物馆

比如为什么商周青铜器多,这些青铜器式样不一,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到了后面,又变成瓷器为主流了。为什么宋以前的画很少等等。

孩子要逛博物馆,一是需要一个好的讲解,一个是必须自己有一定的文物知识,至少知道什么东西是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超好的东西:2020年国家宝藏日历。

这个日历的每一页就是一张国宝。

一面文物一面日历

365天就是365个国宝。

每张图片下面都有详细的介绍,以及这个国宝在哪个博物馆里。

孩子一天看一张,就能认识我们中国的一个国宝。知识就是这样慢慢无形的积累了起来。

另一面,还有一段摘录自【菜根谭】的优美文字,对孩子的语文也有帮助。

而且这个日历也不贵,只要49块钱,一顿肯德鸡的钱,就能让国宝呆在孩子桌前一整年。当然,成年人也可以用,用来送礼也很大方,送人日历,余香一年。

成人看也很好啊,多一些文物知识是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