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诸葛亮,右吴用
诸葛亮和吴用,分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最经典的谋士形象,两人都是读书人,都是「军师」,因此常被人们拿来对比。
但有人觉得,他俩根本没任何可比性:
·读书品味上: 诸葛亮读的是治国平天下之书,未出茅庐,就已名动天下;吴用读书则是为了求取功名,可惜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定力上: 诸葛亮出山之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他没有选择走捷径,去投靠某个已称雄一方的诸侯,而是静候「潜力股」刘备三顾茅庐;而吴用却为了一笔横财,劫取生辰纲,铤而走险,最后落草为寇。
·认知上: 诸葛亮未出茅庐,【 隆中对 】已定天下三分;吴用却对北宋以及当时的天下大势,没有任何战略层面的认识。
·谋略上:
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早已被奉为中国式谋略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吴用智取生辰纲、拱火林冲火并王伦,赚取卢俊义、秦明,用的全都是小聪明、鬼点子、黑手段。
·品德上: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依然鞠躬尽瘁,辅佐平庸的刘禅,被奉为「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的榜样;而吴用在宋江上梁山后,很快就抛弃晁盖,站队宋江。
·成就上: 诸葛亮大治川蜀、开疆云南,【出师表】更成千古名篇,文治武功,无一不是读书人的天花板;吴用虽然混成梁山实际意义上的「二号人物」,但并没有带领梁山兄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最后连自己性命也搭进去,「梁山军师吴用」也因此成了一个贬义词——无用。
总之,诸葛亮和吴用,同为四大名著里读书人出身的军师, 但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这种比较虽然浅层,但也直观,好处是能快速抓住人物的优劣,缺陷就是没有深入的分析,也没有阐释出两个相似的角色,为何表现如此不同。
三国与水浒,诸葛亮和吴用,一直是文学、评书、影视剧的大热门,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 但是我们 很少看到能从中国历史文化基因的深度来比较 、思考这一现象,进而帮助我们把精彩、鲜活的故事,升华为对历史与现实有深刻洞察的作品。
比如:
水浒中都是些「杀人越货」的勾当,这样的作品如何成为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巅峰作?
诸葛亮高风亮节,其他人物也多塑造他们忠厚仁义的正面价值,这与水浒截然相反的精神面貌,到底谁代表了中国文化?
又如:
水浒中严重不符合道德价值观(不仅不符合当下,也不符合古代)的情节,我们到底该怎样理解?
当下很多家长要求将【水浒】章节从学生课本中删除,是对塑造正确价值观的要求,还是曲解了这部经典?
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很多的争议、不解,其实都源于对现实的不解。 三国与水浒作为两部以历史为依托的小说,背后深埋的是中国历史的逻辑,很多人不解经典,只是对历史现实的陌生。
然而,却鲜有人有能力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真探讨这一现象。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历史学家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的出版。
王学泰告诉我们,中国文化有两个面向,有大雅之堂的士文化,也有底层社会的游民文化,而主导中国历史的,不仅是士,还有庞大的游民群体。
诸葛亮被塑造成儒家士大夫心目中的完美人设,甚至达到了「神」的级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他身上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儒家思想主导的「士文化」,在【三国演义】成书的明朝初年,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是,「士文化」无法解释吴用以及【水浒传】。
吴用既不是士大夫,也不是农民,王学泰给吴用和大部分的梁山好汉起了一个准确而又形象的名称:「游民」。这一群体的处事风格和心理特质,就是典型的「游民文化」。
用游民视角看水浒,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明白了水浒中为何全是杀人越货,但却是艺术经典;明白了施耐庵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也许从这一角度来说,水浒的成就,要远远高于三国。
作为「游民学」的奠基之人,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该领域第一本,也是出版即封神、迄今无人超越的唯一一本。
历史学家张鸣说: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有两个非常大的贡献:第一,它揭示了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我们的革命中,一些游民的痕迹。第二,从游民文化的高度,研究民间通俗文化和游民知识分子问题。因此,读本书后就会明白,吴用与诸葛亮之间巨大差别的原因所在:
诸葛亮祖上是琅琊望族,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官员;他能「躬耕于南阳」,有自己的财产和土地;他结交的也都是有学之士,不说「谈笑有鸿儒」,至少「往来无白丁」。总而言之,他的起点要比吴用高太多,所以才可以隐居卧龙岗待价而沽。
▲ 卧龙岗
相反,吴用的生存状况则要困苦得多,他完全是平民出身,靠着在乡野山村做私塾先生艰难求生,结交的基本都是文盲,甚至还有流氓,生活从来没有着落。用王学泰的说法,他们本质上都是「游民」。
游民与平民百姓不同,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固定的居所,没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常常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不相信未来,不相信原则,只相信利益, 往往会以暴烈的手段求取「翻身」的机会,哪怕是落草为寇,甚至是造反,他们也愿意豁出一条命。
这就是吴用不同于诸葛亮,李逵不同于张飞、宋江不同于刘备的原因,也是他们之间差距的关键, 因为游民文化只能是「官文化」「士文化」的陪衬,甚至牺牲品,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绝大部分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李自成、洪秀全)。相反,成功的改朝换代,大部分都是豪强或军阀与士大夫的组合(如刘秀、杨坚、袁世凯)。
曾任周总理外交秘书的李慎之高度评价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这项工作无异乎发现另一个中国,它蕴藏着中国两三千年历史所谓一治一乱的谜底,而且我生怕它可能还指向中国未来历史走向的谜底。」
读懂中国的三个维度——历史、文化、社会,「游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词。 先知书店诚荐本书,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可一并选购王学泰作品集和中国历史的四股暗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