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书生误国,一场胜率高达99%的败仗,他用四年时间给后世皇帝们表演了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

2024-05-15历史

建文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输给他的四叔朱棣?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朱允炆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一代大儒董仲舒正式向汉武帝上书,请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各朝各代的皇帝以及储君都必读儒学经典。尤其是汉元帝刘奭当太子时就是儒家的狂热粉丝,但他的父亲,一代雄主汉宣帝刘询评价他时却恨铁不成钢的说了一句: 乱我汉家王朝者亦是此子

其实刘询的潜台词史官们不方便记载,他的意思是—— 蠢货,学习儒家经典是为了让你学成之后去给天下人洗脑用的,你可倒好,学了半天,自己却被洗脑。

朱允炆和刘奭就是两个差不多的人,我们学习历史后都知道,一个皇帝读书是为了管理读书人,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读书人。

这个脑筋急转弯,朱允炆与刘奭一辈子都没有绕过来。

在朱允炆看来,读书人才是能干大事的人。早在他还没有继位之时,他和齐泰这两个当时连说瞎话都会脸红耳臊半天的人,就通宵达旦对书上的各种阴谋阳谋指指点点,好生痛快。

于是,朱允炆刚登基,就马上成立了「削藩办公室」。并且他的招聘准则是「不要小人,只要君子,最好是那种逢事就能引经据典,张嘴就来名人名言的君子」。

满朝文武能够入朱允炆法眼的就是齐泰、方孝孺、黄子澄三个人。

公元1399年,这几个人紧紧抱在了一起,他们无比激动的神情仿佛在呐喊——颤抖吧,藩王们!

削藩这件事实际上没有对与错,成功了那就叫顺利实现中央集权,失败了那就是皇帝玩火玩过了,最终成为一个反面案例。

建文帝的削藩办公室以及办公室内的三个文臣首领们显然不想成为后者,于是他们关起门坐而论道了几天几夜,议题是我们要不要像汉朝一样,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缓慢削藩?

最后,几天几夜下来,这三个文臣就算出来一笔糊涂账,他们认为,明朝的藩王吃喝拉撒都由朝廷供应,因此削藩肯定是越快越划算。

其实如果站在上帝视角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读书人就爱算小钱,不会看大局,当时又没有什么海外账户,只要削藩成功,藩王的财产对朝廷来说不就是一个「零存整取」的问题嘛。

而仓促决定削藩,看似省了几个小钱,实则失去了很多先发优势。比如失去了打舆论战的时间,削藩不打舆论战,等于吃饺子不蘸醋。你不把藩王的名声彻底搞臭,大家对你的削藩做法就很难有同理心。

因为说到底,这是皇室之争,无论谁是赢家,都是老朱家的天下,就算政权发生更替,也仅是核心管理层会受到影响,对绝大数官员和老百姓来说都无关痛痒。

胜者为王,这是基本的权力法则。

但朱允炆玩的却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一套传统儒家思想。

建文帝6月刚登基,8月就以周王朱橚有罪为名,废为庶人,流放云南。11月开始布局监视燕王朱棣,次年2月解除诸王文武权利,4月逼湘王朱柏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削藩办公室是捷报频传。

看似这些文人治国有方,其实这些人压根没有意识到,他们现在吃的都是朱元璋留下的红利。朱元璋为了给孙子铺路,临终前已经拔掉了一切有可能主动蹦出来的刺头。不过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孙子对自己的亲叔叔们是一点也不留情。

如果说朱允炆这边都是好学生,那朱棣阵营里就都是坏小子,尤其是军事姚广孝,我们翻遍史书也找不到一个竟然以造反为终身目标的人,并且这个人还是个和尚。

当时从双方账面实力来说,朱棣要以一隅之地对抗建文帝正统统治下的全国兵马,无论怎么算,朱棣的胜率最高也只有1%,而对面的削藩办公室就跟中邪了一样,昏招频出,硬生生把朱棣1%的胜率给扩大了。

先是放走了朱棣的混世魔王二儿子朱高煦,然后又亲自下旨给朱棣装备上了一个「勿伤我四叔」的抗伤害装备。

不过这些失误其实还都属于小打小闹,毕竟朝廷的几十万大军还是占绝对优势的,尤其是当时的中央军的战力可是地球天花板级别的。

真正要了建文皇帝命的是削藩办中这个叫黄子澄的人。读书人最忌讳扎堆,只要文人扎堆,那是必斗心眼子,削藩办公室的这三个文人此时也是各有各的心思。朝廷在前方与燕王刚交手,黄子澄就开始琢磨以后谁是削藩的首功,以及削藩成功之后谁为文臣之首了。

而黄子澄为了增加自己的功绩,就向朱允炆提出用李景隆换帅耿炳文,按照黄子澄的设想,生擒朱棣以后,自己不但要做文臣之首,也会因为推荐之恩,顺利与武将代表李景隆结成联盟,那么自己在朝廷文武双拿捏,妥妥的建文朝一哥啊。

事实也再次说明,历史上大多读书人普遍没有识人之术。王安石举荐了蔡京、苏轼的书童是高俅,而黄子澄也亲手造就了这个朱祁镇之前的大明第一战神。

一般说到朱棣赢得靖难之役的原因,就会说什么朱元璋把武将集团杀完,什么朱棣奇袭南京城等等,就算把这些原因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李景隆一人所犯之错。

攻打北平之战,这是抄朱棣老家的一战,大将瞿能眼看就要攻破城门,李景隆居然下令收兵,结果错失战机。

郑村坝之战,李景隆的50万大军被朱棣8万燕军打崩。

白沟河之战,李景隆临阵脱逃,却将辎重全部扔下,并且还投降了十万余人。

连续的溃败让一直被朝廷压着头打的朱棣终于逆转了势力对比,从此开始慢慢压制朝廷。而举荐人黄子澄在朝堂内大骂李景隆无能,并上书建文帝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

为什么说朱允炆这一仗是99%的胜率,因为此时只要他做一点,就是杀了李景隆,随便换任何一个主帅来领兵,那么前面犯的所有错误还都有弥补的机会。

朱棣绕道济南奇袭南京,兵临城下是不假,但别忘了朱棣后面还有铁铉等人的数十万大军在勤王的路上星夜狂奔。而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朱允炆估计又想起来了书上哪个以德报怨的典故,于是他想给李景隆一次知耻而后勇的机会,结果他的宽宏大量在李景隆眼力一毛钱都不值。

李景隆前脚刚谢建文帝的不杀之恩,后脚就大开城门恭迎燕王进城,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就这么戏剧性的吹响了结束的哨声。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来都来了,点个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