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
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早已融入中华文化基因。 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水浒传】中, 史进在茶馆偶遇鲁智深,两人由此相识。 茶坊是梁山好汉的休闲社交场所,在这里好汉们「把茶言欢」。【 梦华录 】中赵盼儿为了在东京谋生,将费时且具有艺术性的点茶改为快速止渴的散茶。
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 古往今来,茶在 文人墨客中 妙笔生花。唐代诗 僧皎然 写道:「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写道:「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虽人生境遇急转直下,一壶清茶超然物外,忘却尘世烦扰。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更少不了茶。根据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统计,小说中与茶有关的字词频率,多达1500次,写茶道的地方有近300次。
左上:【调琴啜茗图】[唐] 右下:【 撵茶图 】[南宋]
图片来源【茶经译注】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茶在中华文化中璀璨生辉。而无论是茶的口腔活动,还是艺术性活动,多是唐以后的事情。那么唐代究竟发生了什么?茶何以从众多饮品中迅速出圈?
这绕不开茶学的 奠基 人物——「茶圣」陆羽。
陆羽像 (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陆羽与李白是同时代的人,际遇也相似。 都说「长安三万里」,是大唐的繁华与疆域之阔,也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唐代虽然科举兴起,但世家子弟想科举及第难如登天。陆羽孤儿一枚,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陆羽文采显著,因身份机遇难以入官场展一番抱负, 但陆羽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年少时 ,陆羽烹茶的天赋就已初显。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竟陵拾得并收养。陆羽幼年在龙盖寺时要为智积师父煮茶,煮的茶非常好,以至于陆羽离开龙盖寺后,智积便不再喝别人为他煮的茶,因为别人煮的茶都没有陆羽煮的茶合乎积公的口味。
后陆羽离开寺庙,有幸得太守李齐物赏识,亲授诗集,入邹父子门下接受正规教育。再遇礼部郎中崔国府,相交三年,品茶论水,诗词唱和。自此陆羽得以跻身仕流、闻名文坛。 陆羽的文学造诣为他书写【茶经】奠定了基础。
后遇安史之乱,关中难民蜂拥南下,陆羽随流民渡江南行,考察各地茶事 。四川、重庆、武汉、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州等省均有其足迹。陆羽在当时就被人奉为「 茶神 」「茶仙」。耿湋即称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陆羽在文学、史学、茶文化学与地理、方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在其身后,影响至深、流传最广的是他所著的【茶经】。陆羽说,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将人生抱负 融于【茶经】,而【茶经】照亮中国。
茶树叶子,图片来源【茶经译注】
在当下,茶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去年,我国云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乃至全球首次茶文化申遗成功。 2019年国际茶日设立,这是 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 2002年周杰伦【爷爷泡的茶】流传至今,歌词脍炙人口「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此外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等影视剧揭开宋代「点茶」「斗茶」的面纱,茶也在年轻群体中活跃起来,日常约上好友冬日围炉煮,以茶会友……
左图:茶园;右图:云南勐海茶山古茶树
图片来源【茶经译注】
茶文化在当代兴起,我们回首陆羽及其著作, 【茶经】似乎一定程度被忽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开山之作。 有人说它是一本工具书:采茶、制茶、煮茶、品茶之法,不免有些局限。
【茶经译注】实拍图(图片版权归本社所有)
【茶经】一是在茶学语言艺术上,登峰造极。 作为一种储藏茶的道具,陆羽用了一个很妙的词——育(原文「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完美揭示了「育」对于茶的藏养之效。在描述茶叶形态时,陆羽形容有的茶叶如——「浮云出山者」,白云屈曲绕山,揭示茶叶曲折回旋的状态。有的如「轻飙拂水者」,清风拂水后微波涟漪,揭示茶叶表面微皱的状态……
二是书中陆羽为饮茶指定系列规矩, 规范了此后国人饮茶的内在精神路 径,无论后世茶之种类、品饮之法如何变动,这是一脉相承的。【茶经】中说「茶性俭,不宜广」「茶之为用,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 。 在当下,读【茶经】不仅是了解茶知识,更是在浮躁的精神世界开辟一方品茗空间,体会茶背后的理念。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长安和要走的三万里,领悟书中处世之道、人与自然关系,体会禅茶一味的境界,无疑是一种指引和享受。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并不懂喝茶,【茶经 】可能太过高深。 然而就像【红楼梦】,未读过的人却也能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寓意,懂得黛玉、宝玉、宝钗、王熙凤等基本人物关系。【茶经】亦是如此,茶早已融入中华文化基因。例如【茶经五之煮】曰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淡」。 泡茶的水不宜多,水满则溢,蕴含着天道茶理,即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说到读【茶经】最终绕到一个问题,陆羽唐代最初版本早已失传,现存 于世的【茶经】有50多版,流传下来的陆羽生平传记更是五花八门。 作为一本公版书,【茶经】版本众多,那么究竟看哪一本?
【茶经译
注】实拍图(图片版权归本社所有)
这个问题沈冬梅教授给出了答案。 沈冬梅,知名历史学家、茶文化研究者。【典籍里的中国】茶经篇指导专家、现场嘉宾。上面提到的去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沈冬梅就是重要参与者。
在三十余年的工作中, 【茶经】是沈冬梅绕不去的心结。沈冬梅以现存最早的宋代【百川学海 】 本为基础, 综合考察了现存50多个版本 ,从「正文、注释、译文、考证校记、点评」五大部分详尽解读。 【茶经】虽然简单易读,但并不易懂。因为部分古汉语的意思如今早已改变。因此,尤其「注释」「点评」部分沈冬梅力求详尽。
例如茶经首句「茶,南方之嘉木也」。何为「南方」?何为「嘉」木?
南方:唐贞观时分天下为十道,南方泛指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所辖地区,基本与现今一般以秦岭山脉-淮河以南地区为南方相一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唐时为南诏国)诸省区市,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皆为唐代时的产茶区,亦是今日中国之产茶区。
嘉木:优良树木。【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嘉,同「佳」,美好。陆羽称茶为嘉木,北宋苏轼称茶为嘉叶,都是夸赞茶的美好。
正是因为陆羽「嘉」字运用甚妙。仅一字奠定了茶在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秉性。沈冬梅在【茶经译注】中做了细致点评:茶之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茶益人,二是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茶都是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自战国末期楚国屈原【楚辞】第八篇【橘颂】「后皇嘉树」起,中国古代文人即有以「嘉」称颂某类植物,或以某类植物的品质乃至美人以比况君子之性的传统,即「香草美人」的传统。陆羽【茶经】沿袭了这一传统,称茶为生长于南方的嘉木,与本章下文中的「精行俭德」相呼应,使植物之茶,标著了品德之性,吸引着读者跟随作者继续往下探究茶之知识。而陆羽称茶为嘉木亦为后人所承袭,至北宋文豪苏轼,更是将茶叶视为嘉叶,为其撰写了拟人化的传记作。
——来源【茶经译注】
这一评价,沈冬梅以【茶经】「嘉」为起始向前回溯,这一字在以往朝代的意义,又指出后世的演变。其思维之广,研究之深,令人佩服。而这只是小编对于【茶经译注】管中窥豹。
【茶经】全文不过7千字,而【茶经译注】300多页, 包含「 正文、注释、译文、考证校记、点评」五大部分。 图书 既可以直接「原文+翻译+每章点评」概览,也可以逐词逐句,对照注释、 考证校记细品, 都堪称细致、优美、全面读到。这是目前市面其他版本对比所逊色的。
【茶经译注】内文页
考虑到年轻受众的阅读偏好, 图书精装设计,内带50多页彩图 呼应文字 ,将时代脉络中「茶具」「茶事」「茶文化」的演变具象化。 以说一书在手,即可做到通晓【茶经】及其「前世今生」、茶文化之演变,看透茶特质与中华文化的共性,了解茶何以起于中国,兴盛于中国。
内容参考:【茶经译注】
【茶经译注】 实拍图提供者:小红书@阿然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