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洪学智文|浮鱼史记编辑|浮鱼史记2002年,89岁的洪学智因肺部旧伤,引起严重哮喘,负责的保健医生建议疗养。但由于北戴河湿气重,不适合帮助他养病,所以医生建议选择去环境比较干燥的东北地区。中央得知此事后,安排他前往吉林疗养。然而在洪学智的一生当中,曾在吉林四平发生过很多让他刻骨铭心的事情。那是直至今日,心中都无法忘怀的一段经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1913年,洪学智出生于安徽金寨的一户贫农家庭,年幼的时候放过牛,也做过学徒。1929年,他加入共产党,开始了自己漫长的革命生涯。多年间,他征战沙场,曾无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也曾参加过万里长征、百团大战、平津之战、四平保卫战等等战役。然而在这众多战役中,为何四平令他刻骨铭心?
图 | 洪学智1945年,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暗地谋划内战,而四平处于我国东北地区平原地带,位置特殊,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党不断意图破坏东北地区和平稳定,所以在当时,守住四平市成为了解放军们非常重要的事情。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历经万苦解放了四平,可刚刚过去半个月,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再次发起猛烈攻击。所以在随后的两年内,我军与敌人在此地交战四回,后也被人成为「四战四平」。从第二次交战之时,便可看到洪学智的身影,他被任为黑龙江军区司令,带领东北联军中第6纵队参与作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当时,我军和国民党军队武器力量悬殊极大,就算如此,我军战士依旧顽强抵抗,不曾退缩。其中有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那就是第三战中的四平攻坚战,此战长达20天之久,在此期间,我军伤亡至少15000多人,所以战况惨烈可想而知。1948年3月,我军成功解放四平地区,在这两年的战役中,洪学智所带领的纵队伤亡人数高达4000余人。所以对于洪学智来说,这段经历他一生难忘。
图 | 洪学智与夫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基础建设之中。1960年5月,他被任为吉林农业机械厅厅长,相隔十二年,他再次踏入四平,这片熟悉的土地。满怀对过往的怀念,他下定决定,一定要为吉林人民谋取最大的福利。这一晃便是十几年的时光,在这些年里,他带领基层大力发展工农业,四平农机厂还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走型收割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1977年,他收到中央调令,返京任职,虽然离开了那片土地,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四平。1987年,吉林决定重新规划修建四平纪念馆以及烈士陵园,得知此事的洪学智十分上心,亲自为烈士陵园墓碑题字。那段时间,他日日熬夜,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后,便会把自己关在书房,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宣纸上练习。洪学智将军书写得「四平烈士墓」,每一笔每一划,都包含了对曾经战友的缅怀之情。
图 | 四平烈士墓在重建期间,他还多次前往吉林,时刻关注督促着项目的进程。因为曾经在四平战役中,有数万名英烈为国捐躯,所以洪学智将军提出建议,使用大碑,将那些为国牺牲战士们的姓名刻上去,英雄不可无名,这样做一来是为了缅怀先烈,二来是警醒后人不可忘记历史。
图 | 四平烈士英名录在洪学智将军90岁那年,他在妻儿的陪伴下,最后一次来到四平烈士陵园,那天细雨飘落,行动本就不便的洪将军拒绝了旁人的帮助,迈着缓慢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踏上台阶。他面容严肃,笔直地走到墓碑前,为其敬献花圈,鞠躬过后,他注视着高耸的纪念碑,沉默许久。时间静止,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与战友并肩作战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后来,他将自己曾在战争时期用过的一件毛毯捐赠给纪念馆。
图 | 洪学智在洪老将军的心中,不仅对四平怀有特殊的情感,对吉林这片土地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几十年间,始终默默关心着此地的发展状况。在1992年他前往吉林视察工作之时,他曾说道:「这里无论是在自然还是人文,都有着非常好的条件,所以必须要发展得又快又好,我们多付出一些,才可让吉林的老百姓们受益,这样才不负那些曾在此地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图 | 洪学智<左二>洪将军由于曾经在战争时期留下的肺部旧伤,一直以来都有哮喘病。2002年,他的哮喘加剧,所以保健医生提及,目前居住的北戴河气候潮湿,并不适合将军养病。为了有助于恢复,所以建议他前往东北疗养。听到医生这么说,洪将军很快便选择了去往吉林。中央为他安排行程,然而在临行前,他向组织提出三大请求。
图 | 洪学智
前往吉林的人无需多,仅有他和自己夫人,相关工作人员无需繁多;
到达吉林后,无需任何人宴请,餐食够吃就行;
无需领导陪伴与探望,也无需告知军队,不可影响他人工作。
这三项请求报告至中央后,很快中央便回复:批准同意!在他到达吉林休养的那段时间,远在北京的儿女放心不下,所以常常会前去探望。然而洪将军这边,无论是哪个儿女前来,都从不让他们留下来吃饭,也更不会给他们安排住所。一切吃住问题,都由儿女自费承担。
图 | 洪学智全家福就算在休养期间,洪将军也时刻记挂国家和人民,有一次,他提出想要去丰满水库看一看。工作人员得知,由于担心路途颠簸不利于洪将军恢复,提议请相关负责人前来介绍大坝近况。他当即便拒绝了,他说道:「不能光听啊,需要实打实的亲眼瞧见才可以真正了解!」随后,在家属的陪伴之下,洪将军拖着年迈的身体,来到了大坝之上。洪将军的一生中,对吉林满怀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后来在他病重之时,他还曾对自己的孩子们说道:「如果这次我还能恢复的话,我一定要再去吉林看一看!」洪将军对吉林的付出,也是让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在洪将军去世后,吉林各大新闻报纸相继发布很多缅怀文章,还有不少吉林人民特地前往北京,为洪将军在道路上悬挂送行条幅。
图 | 洪学智当然,洪将军除了对吉林有着特殊的情感,对自己的家乡亦是如此。解放后,他曾7次返回故乡金寨,对当地基础建设和发展甚是关心。1954年,他前往南京军学院学习,由于距离不远,他在空间时间便前往金寨。他为了不麻烦组织,选择轻车简从,身边只留一名警卫员陪同。到达金寨后,由于交通落后,他步行30里,才到达老家双河。在和当地领导和乡亲们相见时,他们相聊甚欢。还要给他安排住进机关宿舍,洪将军听到这里,立马便拒绝了。他说道:「我回来只是想看望一下老家的父老乡亲,怎么住进机关宿舍呢?」随后,他暂时住进了老家堂弟的家中。
图 | 洪学智
他回乡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乡亲们自发地前去探望他,将堂弟的小院围得满满登登。
洪将军与乡亲们在院中坐下,促膝长谈。有一些村里的老人,还亲切地叫着洪将军的小名,那场面甚是温暖。他贴心的询问乡亲们在衣食方面是否有所缺少,还耐心的教导鼓励大家如何生产自救。在老家的那段时间,他很是开心,但是也很是担忧,因为他切身处地地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生活中的贫苦。所以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也始终关注着家乡的近况和发展。
图 | 洪学智有一次,他的老家金寨遭遇了非常严重的旱灾,百姓们没有的收成,生活十分艰苦。他得知此事后,万分焦急,立马开始想办法。没过多久,他将一车满满的红薯干送去了县里,以解燃眉之急。为了可以帮助家乡经济发展,他还多次出谋划策,洪将军曾说:「像咱们这样的山区,单单靠种粮食,那么永远也都不能进步,可以考虑种上一些可以流通的经济作物,比如板栗等等。」有了洪将军的建议,当地政府也正式开始动手研究,后来也不负所望,金寨成为了全国7大板栗生产县的其中之一。板栗也成为了他们县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带领众多乡亲们都成功脱贫致富。
图 | 金寨板栗在他晚年时,在报纸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山区贫困学生,为读书吃尽苦头,心中不忍。便同夫人商量,为贫苦学生进行捐助。他曾经说过:「我希望能在我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实事,这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教育,他们的未来才会更好。」回顾洪学智将军的一生,他始终满怀一腔热血,不论何时何地,都在切身处地的为国为民考虑。2006年11月20日,洪老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让我们向这位革命英雄致敬!【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