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这种竹子上结出的大米,以前被认为是不祥物,如今却成稀罕货,30元/斤

2024-03-11乡墅

对于竹子,我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那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诗句生动描绘了其坚韧不屈、卓然独立的形象,使之成为岁寒三友之一,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爱。

在日常生活中,竹子更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例如餐桌上常见的竹筷,炎炎夏日里消暑必备的竹席,以及让人惬意休憩的竹椅。不仅如此,新鲜出土的竹笋、口感独特的竹荪等食材,也都源自竹子,足见竹子浑身是宝,其用途之广泛,涵盖了生活的诸多方面。

然而,您或许未曾听说或见过竹子也能产出类似大米的产物吧?有人或许会疑惑,大米难道不是水稻的果实吗?竹子又如何能结出大米呢?这样的疑问实属正常。

实际上,竹子确实能够孕育出一种罕见的「大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竹米」。尽管极其稀少,但它确实是竹子在其生命周期特定阶段产生的宝贵种子。

尽管竹米的名字中含有「米」字,但其性质与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并不完全相同,反而在形态上更类似于芝麻。为何普遍认为竹子不具备产出类似大米的种子呢?这背后的原因与竹子特有的生命周期紧密相关。

当竹子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生长后迎来开花期时,便会孕育出竹米,也就是竹子的种子,又可称作竹实。竹类植物往往需要长达50年至100年的岁月积累,才会迎来生命中的首次开花结实阶段,而这恰恰也是该植株生命力接近尾声,为了繁衍后代所做的最后努力。

正因为竹子开花结实的现象相对稀少且不易见到,许多人在认知上误以为竹子不具备开花结果的能力,进而衍生出了竹子无法产出类似大米种子的误解。

而且,鉴于竹子开花并结出竹米的现象极为稀少,这一独特性使得竹米获得了某种神秘光环。一方面,在民间故事中,「非梧桐不栖身,非竹实不食」的说法流传甚广,将竹米描绘为凤凰专享的神圣食物,常人无法享用。

另一方面,民间传统观念认为竹子开花预示着不祥,例如有句老话讲道:「竹子开花,马上搬家」,这是因为竹子通常只在遭遇极端气候、生存条件恶化、食物来源匮乏时才会开花结果,古人据此推断,若见竹子结实,则意味着生活环境恶化,不宜久居,故会选择迁移他处。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带有迷信色彩的解读所示,竹米既非仅为凤凰所食的神话般存在,也非象征厄运的标志,它仅仅是竹子在其生命周期终结时自然繁衍后代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竹米这一自然现象,无需为其赋予过多的神秘含义。

竹米的价值

竹米作为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食材,已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充分证实,其不仅富含淀粉、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成分,而且兼具食用与药用双重属性。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竹米内含有的18种氨基酸源于蛋白质水解过程,且其氨基酸含量相较于竹笋更为丰富。

此外,竹米还具备独特的清热解毒功效,在烹饪应用上极为灵活多样,无论是制作成清爽怡人的饮品,还是烹煮成香醇美味的粥品,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口感优势。与此同时,竹米还具有良好的滋养肠胃功能,能够温和地养护胃部,增进身体健康。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竹米作为一种可食用资源已有明确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中记录:「产自蓝田的竹实,江东地区虽有竹花却不结实,然而近年来偶有结出形似小麦的果实,适宜制作成饭。」

另外,【本草别说】进一步阐述:「现今,近道竹林间时常能见到开花现象,其白色小花犹如枣花,同样能结实,果实形状如同小麦粒,尽管无特殊气味且口感微涩,但在江浙一带被称为竹米并广为人知。」这表明,尽管历史上民间对竹米的认知存在误区,但实际上人们早已开始将其用作食物来源。

鉴于竹子一生中仅开花一次、结果一次的独特生命周期,竹米的产出极为不易且产量十分有限,因此在当今市场,竹米被视为珍贵之物,往往售价高达每斤百元仍供不应求。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人工培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目前竹米的产量已有所提升,现如今的价格已经降到30元/斤左右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竹米将会普及为一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健康食品。

竹米因其外壳坚硬,食用前需采取特殊处理方式以确保便捷享用。通常的做法是先在大锅中翻炒至熟透,随后将其转移至密闭容器内,持续摇晃约30分钟,如此一来,竹米的外壳便会自然地脱离下来。

正值竹笋采摘时节,若您前往竹林采摘新鲜竹笋时,不妨留意一下周围是否生长有竹米,这种罕见的食物若能发现实属难得,不容错过!

亲爱的朋友们,不知您们是否曾亲眼目睹过竹米?又或是有幸品尝过这一独特美食呢?在此热烈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经历与感受!

(友情提示:不同种类的竹子产出的竹米形态各异,长短大小不一,因此无需对文中配图所示与您实际所见的竹米存在差异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