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2024年6月21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
夏至已至
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
夏至已至
所有美好, 如约而至
夏至的由来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还有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三候
「宵漏自此长,微阴生九原。」 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它能治伤寒热、喉咙肿痛。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 ·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 「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
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
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 「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夏至养生
01. 心态平缓
夏天属火,火气通心,夏季养阳最重要是养心,养心首先要静心,就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静则生阴,也就是所谓的 「心静自然凉」。阴阳协调后心脏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养。
定心气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安才能身安。心不静,就会心烦,产生内火,耗伤心阴。所以此时老年人宜在家静养。
02. 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 要做好防暑工作,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03. 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心阴与肾阴是同源的,所以养心阴必定需要养肾阴。在夏至节气,有两样好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滋肾养心:一个是鸭蛋,一个是桑葚。
鸭蛋——在蛋类中,鸭蛋是滋阴的。 鸡蛋偏平性,而鸭蛋是凉性的,不仅滋心肾之阴,还能清心肺之热,比如老人感觉心胸烦热,或是小孩热咳,都有调理作用。
桑葚——吃桑葚,对于夏天的心悸失眠很有帮助。 常吃还能延缓衰老。无论男女,吃桑葚都很好,既补肾,又清虚热。一年中能吃到新鲜桑葚的时间特别短,可以多买些回来熬成桑葚膏,保存起来慢慢吃。
04. 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然后利用午休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夏至日前后三天,最好是静养。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则需要连续静养五到七天。
05. 艾灸养生
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06. 适度、恰当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日出之际)或傍晚(日落之际)较凉爽时进行,以舒缓运动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大汗,以伤阴阳。并且注意,尽量也不要在出汗后马上吹空调和风扇,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养生重点 : 「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
夏至已至,
愿你在炎暑,有凉风袭人,
愿你在夏日,有良人送爽。
愿在这最长的白昼,
向阳而立,拥抱无限生机!
——结伴乡村,抱团田园。私家菜园订制、农房租赁,加微信xhgzwx1,成为开放型、移动式、自助化「田园养老社区」的社区会员,实现共同的心愿。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视频来源于互联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我们对文章的观点保持中立;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点击「田园养老社区」关注本号。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