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正在农村蔓延,你们发现没?

2024-06-10乡墅

撰文:淑贞
昔日热闹
的农村,如今为何走向没落?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九十年代,我的村子曾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家家户户忙碌地耕耘在田间地头,岁月虽然艰苦,但人们在辛勤劳作中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疫情放开后的第二年,景象大不如前,田地抛荒,年轻人 外出打工,剩下的只有留守老人和空旷的田野。 在繁荣与没落之间,农村又经历着怎样风霜呢?

说到 八九十年代,农业经济是农村的支柱,家家户户的劳动力都集中在田间地头。 那时候,我们的父辈们常常起早贪黑,辛勤劳作。 父母在地里干活,孩子们放学后也会帮忙做家务、煮饭,寒暑假则跟随父母上山放牛羊、砍柴、挖竹笋。

每年春天,山里的竹笋是我们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夏天,大家会去找野生枇杷和八月瓜; 到了冬季,更是忙着采摘菌子。 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生活努力,整个社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不仅如此,每到农忙时节,家庭的劳动力就更显得尤为重要,老人们也会参与其中,帮助干些轻松的农活。 每家每户都养有猪,过年杀一头猪是最热闹的事,家里堆满了腊肉,能吃大半年。

农村的特产可以轻松地卖到城里去,无论是大米、玉米、茶籽,还是鸡鸭鱼肉。 这种「小农经济」模式让农民们的生活得以维持,他们虽物质上不富裕,但精神上却十分富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失去了大量劳动力。 田地荒芜,鸡鸭猪羊逐渐减少,老人在村中独守寂寞和稀疏的田野。

每次回到村里,看到田地荒废,心里总是一阵酸楚。 以前那种繁忙劳作的场景几乎消失殆尽。 老人们辛苦养的猪,也只是为了过年时热闹一下,可那种大规模杀猪的场面已不复存在。 更多的人习惯在城里买肉,然后做成腊肉,再也没有了自己家里杀猪的感觉。

不仅养猪少了,其他农作物也因为缺乏劳动力而收成锐减。 以前的菜园、茶树、粮田,现在几乎都成为了荒地。 农村的经济陷入了尴尬境地,昔日的繁荣似乎成了一场遥远的梦。

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下的现象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使农村人口日渐减少。 较低的农业收入和高强度的劳动形成强烈对比,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收入较高且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工作。

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完善,使得愿意长期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 单一的农业经济模式使得农村无法形成多元化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村发展受限。

曾经的繁荣已成回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就此没落。我相信在新政的扶持下, 未来的农村依然可以焕发新生,重现昔日的生机。

【图片来源网络,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