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市冰冷的水泥箱子,人不免被异化,内心变得冰冷且坚硬。总是会想念起来自从前院子里的那份柔软和纯真。那时,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填充了院子,既入眼,也入心,铸就了内心最温暖的那一部分。
这消失的温暖让我们把生活过成了生存,总是在马不停蹄的追逐中告诉自己前方有诗和远方。却不知诗和远方早已成了坠入物欲泥沼的借口。
春光烂漫下的院子,流动着明媚的诗意。暖阳初升,春风拂拂。打开窗户,就可看见一院的苍翠,挂着晶莹的露珠。扑面而来满院的花香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感觉真实且自在的活着。偶有青鸟划过天空,留下青翠的余音。
走入花丛中,花香盈袖,携一缕香气,将春光收入囊中,亦将美好植入心田。院子,总是能给人各种感官的极致愉悦感受,让人沉浸于此,无法自拔;也让人向暖而生,明媚如初,默默吐露出自己的芬芳,绽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悠然聘婷,雅意一生。
人生不过百,人的一生中美好的时光如春光般易逝。
闲,是心灵的呼吸;忙,是心灵的死亡。
很多人都这么说,也这么想,等我有钱了,也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这无外乎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
其实,闲逸之心只和灵魂有关,与金钱无关。
人有一颗闲逸之心,才有人生最美的画境。繁忙的生活中,记得时常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因为,望得见月亮的一双眼睛,才看得见世间一切的美好,看得见碧水初生、落英缤纷、云淡风轻、莺飞草长......
门前,抬起头见当空皓月。古代的月亮,是最诗意的一枚。它被诗人别在衣襟上,被画家描绘在宣纸上,被女子纤纤玉手绣在素绢上。闲,原来和月亮有着扯不断的情思。
作家董桥先生说:「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清明而透彻。
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道理皆不相同,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你我心灵的角落。
早春时节,柳丝如烟时,梅花还在枝头笑意盈盈。约三两知己,去江畔寻梅,水边品茗,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一生有三两个赏心之人,知足了。
周作人这样写品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散淡、从容、安静的心。
古人说,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是的,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闲逸之心,在文章里就是格局和气象。闲,也是灵魂自由的呼吸,而写作,从来都是聆听心灵的呼吸。
天下的好文章都自「闲」中得来。闲逸之人,才会眼界开阔,胸中有山水,才有了一个飞翔的灵魂。忙碌的人生是飞不起来的。
对于「忙」字,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这样说:忙,即是心灵的死亡。是啊,整日奔波在大都市里的人们,见面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忙」。
忙得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家人,没有时间外出旅游,没有时间静静读一本好书,没有闲情品一杯香茗。
我们有多少个夜晚,不曾抬头看看天上一弯新月;有多少日子,没有细细聆听春之鸟鸣、夏之蝉声、秋之虫声、冬之雪声?
每天都看见步履匆匆的人群,疲惫的身影、呆滞麻木的表情,仿佛红尘中一群群忙碌的蝼蚁。
他们匆忙的身影里,怀揣着一颗焦灼浮躁的心。
——结伴乡村,抱团田园。私家菜园订制、农房租赁,加微信xhgzwx1,成为开放型、移动式、自助化「田园养老社区」的社区会员,实现共同的心愿。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视频来源于互联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我们对文章的观点保持中立;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点击「田园养老社区」关注本号。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