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这种紫花小草,人称「地黄瓜」,用来包饺子是一绝,春季不吃太可惜

2024-03-23乡墅

春天,这个季节赋予了大地蓬勃生机,尤其在乡村地带,新绿的农作物与各式各样的野生植被共同繁茂生长。在这众多的野生植物中,有一种尤为受到农民朋友们的青睐,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他们便会前往田野山间采集这类植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野菜。

关于野菜,近期一位朋友向我提问,过去野菜多是在困苦时期,人们因粮食短缺而采食以果腹之物,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野菜非但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在市场上身价倍增,例如香椿、蕨菜、荠菜等品种,有时售价竟能达到每斤十几元。

我个人理解,由于野菜在农村地区广泛分布且易于获取,故在艰苦年代曾作为应急食物来源。然而,它们之所以备受喜爱,并不仅仅因为可以食用,更在于其富含营养且风味独特。

既然提到了野菜的话题,借此机会我想为大家介绍一种正值时令的野菜佳品——被人们亲切称为「地黄瓜」的野菜。此野菜营养丰富,将其用于制作饺子馅料,可谓美味至极,若在春季错过品尝,实属遗憾。

黄瓜作为一种广为人知且深受喜爱的夏季蔬菜,不仅适宜直接生食,烹饪后也同样美味可口。然而,这里提到的「地黄瓜」并非我们通常所指的黄瓜,它实际上是一种拥有黄瓜般清香的植物。

「地黄瓜」的正式名称为紫花地丁,这一称呼源于其鲜嫩叶片和幼苗阶段能作为野菜采食,口感中蕴含着黄瓜的独特香气。因此,在民间俗称为「地黄瓜」。

紫花地丁属于堇菜科堇菜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显著特点是无明显的地上茎干,大部分植株体表几乎完全由叶子覆盖,整体株高相对较低,大约在5至10厘米之间,显得格外小巧玲珑。但在花期时,紫花地丁会发生显著变化,能够生长至20多厘米的高度,这是因为此时它会从植株中心抽出一根独立且较长的花茎。

紫花地丁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地,除了西北部相对稀少外,其余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特别是在南方乡村地带,这种植物尤为常见。它偏好生长于农耕田地、荒芜空地、山坡上的草丛之中,以及林木边缘或灌木丛内。在湿度较高的农田边沿和草丛周围,紫花地丁常常聚集形成小型生态群落。

紫花地丁有两个显著特征值得特别关注。首先,其花朵色彩独特,呈现深浅不一的紫色调,形态宛如一只只即将翩翩起舞的小蝴蝶,极具观赏性且深受人们喜爱。其次,其叶片形状奇特,呈倒置三角形,上部宽阔而下端尖锐,类似箭矢的形状,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传统农耕工具犁铧,因此在民间被赋予了「箭头草」和「犁头草」的别称。

紫花地丁的价值

食用价值方面,先前已提及,紫花地丁的嫩叶和幼苗因其可作为野菜被采食,从而具备一定的食用价值。实际上,这种植物在中国的食用历史颇为悠久,至少可以追溯至汉代时期,当时的人们在饥荒之际会将其作为野生蔬菜资源加以利用。

据【晋书·刘殷传】记载,有一个关于刘殷与紫花地丁的故事:刘殷,字长盛,系新兴人士,其高祖为汉光禄大夫。刘殷自幼便显现出超乎常人的孝道,在七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过度,守丧期间严格遵循礼仪,三年间从未露出笑容。他的曾祖母王氏曾在严冬时节对堇菜(即紫花地丁)产生强烈食欲却未明言,因此连续十天未能饱餐。刘殷察觉异样后询问原因,才得知王氏对堇菜的渴望。

除了食用性,紫花地丁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科学研究揭示,紫花地丁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铜、铁、锰、锌和镁等。

至于紫花地丁的食用方法,相当简便多样。首先经过沸水焯烫处理后,可以凉拌、炒制、煲汤,或者加入面粉制作成蒸饺、煮成营养丰富的菜粥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极力推荐将紫花地丁用于包裹肉馅饺子,其独特的类似黄瓜的清新香气能够有效中和肉类的腥气,使得饺子口感尤为鲜美。

紫外,紫花地丁在我国传统医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应用历史源远流长,直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在民间沿袭古老智慧,将其晾晒制作为中草药使用,主要得益于其卓越的清热解毒及凉血消肿功效(关于其详尽的药理作用,可参阅经典医籍【本草纲目】)。

紫花地丁花期较早,南部地区通常在阳春三月便绽放花朵,而在北方则需等到四月之后才可见其盛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可食用野菜,紫花地丁的最佳采摘时节通常截止至五月之前,这意味着仅剩十数天的时间可供享用。因此,对于钟爱野菜美食的朋友们来说,务必抓紧时机,以免错过这春季独有的时令美味,留下遗憾。

亲爱的朋友们,不知你们是否曾品尝过紫花地丁这道独特的野菜佳肴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体验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