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霖霖
在上世纪70-80年代,生活条件艰苦,但那时候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手艺人。 他们双手有绝活 ,帮助十里八乡的村民,也靠着老手艺养家糊口 。
不过,随着我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这些传统的行业也开始慢慢淡出了这个时代。 聊聊五个快要消失的岗位,要是你能知道 其中三个,说明你就是那个时代的老江湖。
杀猪匠
以前农村里,谁家不养几头猪啊? 猪肉是餐桌上的常客,卖猪还能挣点钱。 可养好猪得有两把刷子,很多人其实不太懂怎么养。
于是就有了专门帮人处理猪的劁猪匠。 他们给猪做个小手术,能让猪肉更美味,猪也好养多了。
以前,一大早就能听到杀猪匠敲门的声音,他们带着那把快刀开始一天的工作,手法又快又准。 在农村,这些劁猪匠可不仅仅是个帮手那么简单,他们简直就是乡村生活的大英雄。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劁猪匠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宰肥猪庆祝。没有他们,那节日气氛肯定差远了。
不过呢,时过境迁,现在屠宰这活儿都集中到大屠宰场了,而且兽医也多了起来,杀猪匠这个老行当也就慢慢被人遗忘了。
货郎
再聊聊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吧。
过去在村里的小道上,经常能碰到挑着担子或推小车的货郎。
货郎身上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糖果啦、针线啦、橡皮筋啦,应有尽有,都是日常离不开的小东西。 还有那些塑料扣子和金属弹簧之类的,都是孩子们玩具里的宝贝。
没有互联网和大型超市的年代,货郎不仅是孩子们的期望,也是农村妇女最喜欢的商贩。货郎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好这份工作就需要准确地预估每件商品的价值,并公平进行交易。
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大型超市的进入到大众的生活之后, 货郎这个职业也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绞脸
绞脸是一种传统的美容技艺,早在唐朝时期,绞脸术就已经出现。在皇宫里,无论是皇后还是公主都喜欢请专门宫女为自己绞脸,使自己的容颜变得更加靓丽。
到了宋代,绞脸术开始传入民间,由于当时的农村生活较为艰辛,许多妇女为了保持面容整洁,便纷纷学习绞脸技艺。这使得绞脸成为广大劳动妇女美化面容的常用方法。在绞脸师进行绞脸时,她们通常会用到一种特殊的工具「棉线」。
在拿到棉线后,绞脸师首先用牙齿咬住一端,然后将其拧成「8」字形。之后,他们会在女士的脸部轻轻滚动棉线,一根根地拔掉细毛。
进行这个过程时,需要格外小心。他们不仅要确保不伤皮肤,还要细致入微,确保每根毛发都被清除干净。
在过去没有现代美容设备的时候,这种技术为普通女性提供了一种美丽的选择。
新的美容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绞脸术,使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现在,只有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才能偶尔看到它的身影。
补锅匠
曾经,铁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炊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铁锅底部可能会磨损或破裂,这时就需要请补锅匠来修理。
补锅匠在中国乡村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那时候,补锅匠会背着大担子,穿梭于村庄之间,为大家修补损坏的锅具。
当有人需要修锅时,补锅师傅就开始动手了。 他们会用砂纸或小锉刀把锅的破洞磨平。 然后,看洞有多大来决定怎么修。
最常见的办法是剪块铁皮,弯一弯,塞进洞里,然后用锤子敲敲,让它跟锅紧贴在一起。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方法是用砂锅片和鸡蛋清。 先把砂锅片磨成粉,加上鸡蛋清搅一搅,像抹墙一样填到洞里,再拿火烤几分钟就好了。
还有几种少见的方法,比如用棉花、猪肝或者生猪油泥巴来补锅。 那时候,因为大家手头紧,很多人都舍不得扔掉还能用的旧锅。有了补锅师傅,能省下不少钱。 进入到新时代后, 现在谁家的锅坏了,多半就是直接买新的,不再找人修了。 那些走街串巷的补锅匠也就逐渐的淡出了这个时代。
秤匠
过去是一种特别的职业,那就是制作一种叫做木杆秤的计量工具的人,我们管他们叫秤匠。
做这木杆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有一手好手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行。首先,选材得是楠木或者红木,因为这些木头硬,用得久,关键是没虫蛀、没裂缝。
他们能在秤杆上钻出一堆小孔,然后用铁丝穿进去,弄出那些重要的秤星。 特别是那个「定盘星」,位置得正好才行,这样才能保证秤准得跟什么似的。 这活儿可不容易,得有经验和手艺才行。
弄好秤星后,还得来回校验和调整,确保两边能平衡。经过这么多步骤,一杆木杆秤才算做好。 不过,虽然木杆秤历史悠久,但现在电子秤的普及,木杆秤慢慢就没什么人用了。不过我倒是还能遇到一些摆地摊的维持生活的阿姨还在使用杆杆称、
时代在变,很多老手艺也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你们老家还能见到这种手艺人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