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时,病菌乘虚而入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秋冻」最重要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了也不行。
冬季一过,就早早地脱去棉衣,容易患上风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更怕捂出湿疹。
因此,把握 「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么,科学 「春捂」,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01. 如何判断
通常来说, 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
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 「忍受」 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 「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
如果感觉 「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02. 捂到清明前
初春气候变化大,即使气温已经较冬季暖和,人体内的阳气多数未能及时生长、发散出来。
当遇到气温骤降的天气,抵抗力较弱的人就会容易患上感冒。
因此,在初春时节要加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掉防寒衣物。
尤其在清明节前,都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有意捂着一点,慎防 「倒春寒」。
进入清明后,随着春雨的降临,气温会逐渐平稳回升,此时可以视乎天气变化,适时减少衣物。
03. 捂对地方
「春捂」并非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为好。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
因此, 「春捂」应重点做好手腕、腰部、肚脐、小腿及双脚保暖。
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此外,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 「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04. 拥抱春天
「春捂」不仅捂身子,也要「捂」心灵。
怀抱大自然中春的气息,别让这生机盎然的难得美景,流失于不经意间。
又是一年春来到,也别忘了向身边一直陪伴着你的人们,送去春的问候与关怀,不要羞于把这份感动和感恩表达出来。
——结伴乡村,抱团田园。 私家菜园订制、农房租赁 ,加微信xhgzwx1 , 成为 开放型、移动式、自助化 「田园养老社区」 的社区会员 ,实现共同的心愿。
免责声明:
部分图文、视频来源于互联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我们对文章的观点保持中立;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 「田园养老社区」 关注本号。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